一种屋面避雷网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3002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避雷网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屋面避雷网支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底部与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架体的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架体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架体内部的后侧开设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的前侧与转动槽相通,所述圆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棍。该屋面避雷网支架,通过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的配合,进而移动板和固定板可牢靠的将避雷网固定在该装置上,通过螺纹杆和套管之间的配合,进而当转动把手时,螺纹杆带动套管向后侧移动,由此便使移动板向固定板移动,从而即可便捷使移动板与固定板将避雷网夹住,进而完成了屋面避雷网与支架之间较为便捷且简单的安装。

A kind of roof lightning protection net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避雷网支架
本技术涉及避雷网设备
,具体为一种屋面避雷网支架。
技术介绍
在建筑物上设置避雷网,可以实施对建筑物的全面防雷保护,而在民用建筑中,屋面避雷网与支架的安装方式多为通过螺栓螺母,但这种安装方式较为繁琐,且在安装时需要工作人员携带专业的工具,给操作人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与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面避雷网支架,解决了现有屋面避雷网与支架之间安装较为不易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屋面避雷网支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底部与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架体的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架体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前侧开设有圆孔,所述架体内部的后侧开设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的前侧与转动槽相通,所述圆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棍,所述转动棍的后端穿出圆孔并延伸至转动槽内,所述转动棍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与两组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右侧与旋转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锥齿轮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和旋转管的外侧均套接有支撑板,所述移动腔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螺装有套管,所述套管的顶部与连接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顶端穿出滑槽顶延伸至架体外,两组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分别与移动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多组的安装孔。优选的,所述转动棍的前端穿出圆孔并延伸至架体外,所述转动棍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长度与架体的长度相适配,所述固定板的尺寸与移动板的尺寸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上螺纹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套管螺纹连接在螺纹杆的外侧。优选的,位于旋转管外侧的支撑板的尺寸与转动槽内壁的尺寸相适配,位于螺纹杆外侧的支撑板的尺寸与移动腔内壁的尺寸相适配。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宽度与连接柱的直径相适配,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在移动腔内。(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面避雷网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屋面避雷网支架,通过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的配合,进而移动板和固定板可牢靠的将避雷网固定在该装置上,通过螺纹杆和套管之间的配合,进而当转动把手时,螺纹杆带动套管向后侧移动,由此便使移动板向固定板移动,从而即可便捷使移动板与固定板将避雷网夹住,进而完成了屋面避雷网与支架之间较为便捷且简单的安装。2、该屋面避雷网支架,通过安装板上设置的多组安装孔,进而可便捷的通过钉子或类似器械将该装置安装在适宜位置,同时通过设置安装板可使该装置在使用时的固定较为稳定,通过设置把手,从而使操作人员在操作该装置时更加的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架体局部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架体和移动板局部结构剖视图。图中:1、架体;2、移动板;3、固定板;4、滑槽;5、圆孔;6、支撑柱;7、安装板;8、转动棍;9、把手;10、转动槽;11、第三锥齿轮;12、第四锥齿轮;13、支撑板;14、连接柱;15、移动腔;16、螺纹杆;17、第二锥齿轮;18、套管;19、第一锥齿轮;20、旋转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屋面避雷网支架,包括架体1,架体1的底部与支撑柱6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撑柱6的材质为10号圆钢,架体1为POM型塑料块,支撑柱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安装板7的内部开设有多组的安装孔,通过安装板7上设置的多组安装孔,进而可便捷的通过钉子或类似器械将该装置安装在适宜位置,同时通过设置安装板7可使该装置在使用时的固定较为稳定,架体1的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长度与架体1的长度相适配,固定板3的尺寸与移动板2的尺寸相适配,固定板3宽度为25MM厚度为4MM,固定板3和移动板2均为扁钢板,通过移动板2和固定板3之间的配合,进而移动板2和固定板3可牢靠的将避雷网固定在该装置上,架体1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10,转动槽10的前侧开设有圆孔5,架体1内部的后侧开设有移动腔15,移动腔15的前侧与转动槽10相通,圆孔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棍8,转动棍8的前端穿出圆孔5并延伸至架体1外,转动棍8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把手9,通过设置把手9,从而使操作人员在操作该装置时更加的便捷,转动棍8的后端穿出圆孔5并延伸至转动槽10内,转动棍8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9,第一锥齿轮19分别与两组第二锥齿轮17啮合,第二锥齿轮17的右侧与旋转管20的左端固定连接,位于旋转管20外侧的支撑板13的尺寸与转动槽10内壁的尺寸相适配,位于螺纹杆16外侧的支撑板13的尺寸与移动腔15内壁的尺寸相适配,旋转管2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11,第三锥齿轮11与第四锥齿轮12啮合,第四锥齿轮1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和旋转管20的外侧均套接有支撑板13,移动腔15的顶部开设有滑槽4,滑槽4的宽度与连接柱14的直径相适配,螺纹杆16转动连接在移动腔15内,螺纹杆16的外侧螺装有套管18,套管18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16上螺纹相适配的螺纹孔,套管18螺纹连接在螺纹杆16的外侧,通过螺纹杆16和套管18之间的配合,进而当转动把手9时,螺纹杆16带动套管18向后侧移动,由此便使移动板2向固定板3移动,从而即可便捷使移动板2与固定板3将避雷网夹住,进而完成了屋面避雷网与支架之间较为便捷且简单的安装,套管18的顶部与连接柱14的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柱14的顶端穿出滑槽4顶延伸至架体1外,两组连接柱14的顶端分别与移动板2底部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在使用时,使用钉子或其他器械通过安装板7上的安装孔将该装置固定,然后将避雷网的一部分放置在移动板2与固定板3之间,然后转到把手9,从而把手9带动转动棍8转动,转动棍8的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19转动,第一锥齿轮19的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17转动,第二锥齿轮17的转动带动旋转管20转动,旋转管20的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11转动,第三锥齿轮11的转动带动第四锥齿轮12转动,第四锥齿轮12的转动带动螺纹杆16转动,螺纹杆16的转动带动与其螺装的套管18向后移动,套管18向后移动时带动连接柱14向后移动,连接柱14向后移动时带动移动板2向后移动,由此移动板2和固定板3将避雷网牢靠的固定在该装置上。综上所述,该屋面避雷网支架,通过移动板2和固定板3之间的配合,进而移动板2和固定板3可牢靠的将避雷网固定在该装置上,通过螺纹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避雷网支架,包括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的底部与支撑柱(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架体(1)的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架体(1)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10),所述转动槽(10)的前侧开设有圆孔(5),所述架体(1)内部的后侧开设有移动腔(15),所述移动腔(15)的前侧与转动槽(10)相通,所述圆孔(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棍(8),所述转动棍(8)的后端穿出圆孔(5)并延伸至转动槽(10)内,所述转动棍(8)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9),所述第一锥齿轮(19)分别与两组第二锥齿轮(17)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17)的右侧与旋转管(20)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管(2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11),所述第三锥齿轮(11)与第四锥齿轮(12)啮合,所述第四锥齿轮(1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6),所述螺纹杆(16)和旋转管(20)的外侧均套接有支撑板(13),所述移动腔(15)的顶部开设有滑槽(4),所述螺纹杆(16)的外侧螺装有套管(18),所述套管(18)的顶部与连接柱(1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14)的顶端穿出滑槽(4)顶延伸至架体(1)外,两组所述连接柱(14)的顶端分别与移动板(2)底部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避雷网支架,包括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的底部与支撑柱(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架体(1)的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架体(1)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10),所述转动槽(10)的前侧开设有圆孔(5),所述架体(1)内部的后侧开设有移动腔(15),所述移动腔(15)的前侧与转动槽(10)相通,所述圆孔(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棍(8),所述转动棍(8)的后端穿出圆孔(5)并延伸至转动槽(10)内,所述转动棍(8)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9),所述第一锥齿轮(19)分别与两组第二锥齿轮(17)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17)的右侧与旋转管(20)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管(2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11),所述第三锥齿轮(11)与第四锥齿轮(12)啮合,所述第四锥齿轮(1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6),所述螺纹杆(16)和旋转管(20)的外侧均套接有支撑板(13),所述移动腔(15)的顶部开设有滑槽(4),所述螺纹杆(16)的外侧螺装有套管(18),所述套管(18)的顶部与连接柱(1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14)的顶端穿出滑槽(4)顶延伸至架体(1)外,两组所述连接柱(14)的顶端分别与移动板(2)底部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建军姜成杰张宏林秦通曹润林王宵消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