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玮专利>正文

一种妇产科用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835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妇产科用给药器,一种妇产科用给药器,包括第一矩形杆,所述T形转轴的右端延伸出第一矩形杆的外壁右端,所述T形转轴位于第一矩形杆的内腔部分的中心位置键连接有齿轮,所述第一矩形杆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插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第一矩形杆,所述第一矩形杆的内侧焊接有与齿轮啮合连接的齿条板,所述矩形块的外侧延伸出第一矩形杆的外壁并焊接有第二矩形杆。该妇产科用给药器,从而无需用镊子夹持蘸有药液的棉球,提高了就诊效率,而且避免交叉感染,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并且避免患者阴道内插入异物时下意识的夹紧腿,造成阴道壁夹紧,进而造成上药不均匀,减小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实用性强。

A drug delivery device for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产科用给药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妇产科用给药器。
技术介绍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生殖内分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现代分子生物学、肿瘤学、遗传学、生殖内分泌学及免疫学等医学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医学诊疗检测技术的进步,拓宽和深化了妇产科学的发展,为保障妇女身体和生殖健康及防治各种妇产科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妇产科患者有时需要对会阴、阴道进行给药治疗,为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孕妇一般在医院接受治疗并进行观察,目前在给药时一般由医生用镊子夹持蘸有药液的棉球,在会阴部及阴道内上药,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并且由于患者阴道内插入异物患者会下意识的夹紧腿部,并使阴道壁夹紧,进而造成上药不均匀,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妇产科给药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妇产科用给药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用给药器,包括第一矩形杆,所述第一矩形杆的内腔左端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T形转轴,所述T形转轴的右端延伸出第一矩形杆的外壁右端,所述T形转轴位于第一矩形杆的内腔部分的中心位置键连接有齿轮,所述第一矩形杆的内腔底端右侧插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圆柱块,所述圆柱块的顶端焊接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的内壁与T形转轴的外壁相接触,所述圆柱块位于第一矩形杆的内腔部分的外壁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弧形块的底端和T形转轴的内壁相卡接,所述第一矩形杆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插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内侧焊接有与齿轮啮合连接的齿条板,所述矩形块的外侧延伸出第一矩形杆的外壁并焊接有第二矩形杆,所述第二矩形杆的外侧顶端轴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外壁左右两侧均粘接有绑带,所述第一矩形杆的顶端焊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腔右侧插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左右两端均螺钉连接有第一永磁板,所述滑轨的内腔左右两端均螺钉连接有与第一永磁板磁性相吸的第二永磁板,所述滑块的顶端卡接有注射针筒,所述注射针筒的顶端右侧螺接有进药管,所述注射针筒的内腔右端插接有可左右移动的推杆,所述注射针筒的左端中心位置螺接有注射管,所述注射管的外壁从左至右沿周向间隙螺接有出药管,所述注射管的左端卡接有半球形气垫。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形状为燕尾形,且滑块与滑轨的内腔相适配插接。优选的,两个所述齿条板相对于齿轮的中心点旋转180度重合。优选的,所述注射管外壁上的出药管从左至右呈四排设置,且四排出药管按顺时针每隔90度分布在注射管的外壁。优选的,所述半球形气垫的右侧直径大于两个出药管的长度和注射管的直径之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妇产科用给药器,通过T形转轴、齿轮、齿条板和矩形块之间的配合,使弧形板可前后移动,从而推动患者的腿部张开,通过弹簧、弧形块和圆柱块的配合,可实现对矩形块的制动,从而使患者腿部保持当前张开的角度,通过注射针筒、出药管、注射管、滑块和滑轨间的配合,从而无需用镊子夹持蘸有药液的棉球,提高了就诊效率,而且避免交叉感染,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并且避免患者阴道内插入异物时下意识的夹紧腿,造成阴道壁夹紧,进而造成上药不均匀,减小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右侧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图中:1、第一矩形杆,2、T形转轴,3、齿轮,4、圆柱块,5、弧形块,6、矩形块,7、齿条板,8、第二矩形杆,9、弧形板,10、绑带,11、滑轨,12、滑块,13、第一永磁板,14、第二永磁板,15、注射针筒,16、进药管,17、推杆,18、注射管,19、出药管,20、半球形气垫,21、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用给药器,包括第一矩形杆1,第一矩形杆1的内腔左端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T形转轴2,T形转轴2的右端延伸出第一矩形杆1的外壁右端,T形转轴2位于第一矩形杆1的内腔部分的中心位置键连接有齿轮3,第一矩形杆1的内腔底端右侧插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圆柱块4,圆柱块4的顶端焊接有弧形块5,弧形块5的内壁与T形转轴2的外壁相接触,弧形块5的内壁为橡胶材质并设置有纹理,以增加与T形转轴2之间的摩擦力,圆柱块4位于第一矩形杆1的内腔部分的外壁套接有弹簧21,弹簧21为压缩弹簧,弹性系数为24N/CM,弹簧21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弹簧2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弧形块5的底端和T形转轴2的内壁相卡接,医护人员可向下拉动圆柱块4使弧形块5脱离与T形转轴2的接触并挤压弹簧21,以解除对T形转轴2的锁紧,并在需要对T形转轴2锁紧时,医护人员松开圆柱块4,弹簧21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推动弧形块5向上移动至与T形转轴2外部接触,从而锁紧T形转轴2,第一矩形杆1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插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矩形块6,矩形块6的内侧焊接有与齿轮3啮合连接的齿条板7,矩形块6的外侧延伸出第一矩形杆1的外壁并焊接有第二矩形杆8,第二矩形杆8的外侧顶端轴接有弧形板9,弧形板9的外壁左右两侧均粘接有绑带10,医护人员将绑带10绑扎在患者大腿根部,以使弧形板9对患者的大腿进行支撑,第一矩形杆1的顶端焊接有滑轨11,滑轨11的内腔右侧插接有滑块12,滑块12的左右两端均螺钉连接有第一永磁板13,滑轨11的内腔左右两端均螺钉连接有与第一永磁板13磁性相吸的第二永磁板14,滑块12的顶端卡接有注射针筒15,注射针筒15的顶端右侧螺接有进药管16,进药管16的上方设置有橡胶帽,以防止给药过程中药液流出,注射针筒15的内腔右端插接有可左右移动的推杆17,注射针筒15和推杆17之间的密封性良好,药液不会发生渗漏,注射针筒15的左端中心位置螺接有注射管18,注射管18的外壁从左至右沿周向间隙螺接有出药管19,出药管19的材质为橡胶材质,以防止出药管19在患者的阴道内移动时对阴道壁造成伤害,注射管18的左端卡接有半球形气垫20,半球形气垫20可防止给药过程中用力过大,而对患者的子宫颈造成伤害。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滑块12的形状为燕尾形,且滑块12与滑轨11的内腔相适配插接,以使滑块12在滑轨11的内腔滑动时更加稳定,并对注射针筒15进行限位。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两个齿条板7相对于齿轮3的中心点旋转180度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妇产科用给药器,包括第一矩形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杆(1)的内腔左端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T形转轴(2),所述T形转轴(2)的右端延伸出第一矩形杆(1)的外壁右端,所述T形转轴(2)位于第一矩形杆(1)的内腔部分的中心位置键连接有齿轮(3),所述第一矩形杆(1)的内腔底端右侧插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圆柱块(4),所述圆柱块(4)的顶端焊接有弧形块(5),所述弧形块(5)的内壁与T形转轴(2)的外壁相接触,所述圆柱块(4)位于第一矩形杆(1)的内腔部分的外壁套接有弹簧(21),所述弹簧(2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弧形块(5)的底端和T形转轴(2)的内壁相卡接,所述第一矩形杆(1)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插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矩形块(6),所述矩形块(6)的内侧焊接有与齿轮(3)啮合连接的齿条板(7),所述矩形块(6)的外侧延伸出第一矩形杆(1)的外壁并焊接有第二矩形杆(8),所述第二矩形杆(8)的外侧顶端轴接有弧形板(9),所述弧形板(9)的外壁左右两侧均粘接有绑带(10),所述第一矩形杆(1)的顶端焊接有滑轨(11),所述滑轨(11)的内腔右侧插接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的左右两端均螺钉连接有第一永磁板(13),所述滑轨(11)的内腔左右两端均螺钉连接有与第一永磁板(13)磁性相吸的第二永磁板(14),所述滑块(12)的顶端卡接有注射针筒(15),所述注射针筒(15)的顶端右侧螺接有进药管(16),所述注射针筒(15)的内腔右端插接有可左右移动的推杆(17),所述注射针筒(15)的左端中心位置螺接有注射管(18),所述注射管(18)的外壁从左至右沿周向间隙螺接有出药管(19),所述注射管(18)的左端卡接有半球形气垫(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产科用给药器,包括第一矩形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杆(1)的内腔左端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T形转轴(2),所述T形转轴(2)的右端延伸出第一矩形杆(1)的外壁右端,所述T形转轴(2)位于第一矩形杆(1)的内腔部分的中心位置键连接有齿轮(3),所述第一矩形杆(1)的内腔底端右侧插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圆柱块(4),所述圆柱块(4)的顶端焊接有弧形块(5),所述弧形块(5)的内壁与T形转轴(2)的外壁相接触,所述圆柱块(4)位于第一矩形杆(1)的内腔部分的外壁套接有弹簧(21),所述弹簧(2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弧形块(5)的底端和T形转轴(2)的内壁相卡接,所述第一矩形杆(1)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插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矩形块(6),所述矩形块(6)的内侧焊接有与齿轮(3)啮合连接的齿条板(7),所述矩形块(6)的外侧延伸出第一矩形杆(1)的外壁并焊接有第二矩形杆(8),所述第二矩形杆(8)的外侧顶端轴接有弧形板(9),所述弧形板(9)的外壁左右两侧均粘接有绑带(10),所述第一矩形杆(1)的顶端焊接有滑轨(11),所述滑轨(11)的内腔右侧插接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的左右两端均螺钉连接有第一永磁板(13),所述滑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玮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张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