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效光催化分解水产氧的新型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6822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高效光催化分解水产氧的新型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光催化分解水的组合物包括苝酰亚胺类共轭小分子/聚合物光催化材料及金属纳米助催化剂。所述的共轭小分子/聚合物光催化材料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及和合适的能级,并且与金属纳米助催化剂能够较好结合在一起,发挥较好的催化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材料及其组合物能够高效催化水分解产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材料及组合物能够极大地提高产氧效率。

New composition for high efficiency photo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aquatic oxygen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高效光催化分解水产氧的新型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催化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一类苝酰亚胺类共轭小分子/聚合物光催化材料以及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有机光催化产氧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能源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正在迅速枯竭的化石燃料,这不仅使得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一系列恶劣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新型的清洁可持续能源成为了必要。利用太阳光照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的光催化过程,可以持续生产和储存化学燃料并进行绿色能源循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水分解过程中,产氧反应是热力学吸能反应,需要巨大的活化能,反应动力学缓慢,需要同时转移4个电子和4个质子,因而被认为是一种更具挑战性的反应。因此,活性产氧光催化剂的研究在光解水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光催化材料应在较宽的光谱范围内具有较宽的吸收光谱,以吸收更多的阳光、提供足够深的HOMO能级以提供足够的产氧驱动力,并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以维持长期的应用。此外,该系统中的每一组分应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以促进电荷转移和光催化产氧。然而,要达到上述所有条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设计良好的光催化材料并调节其与其他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关键问题。本专利着眼于解决目前产氧催化剂面临的难题,加入金属及其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的纳米颗粒能有效促进空穴向水的传输,从而减少载流子复合,提高光催化制氢效率,提出采用苝酰亚胺类共轭小分子/聚合物,增强光催化材料与助催化剂的相互作用与电荷传输与分离,提高光催化产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并合成苝酰亚胺类共轭小分子/聚合物及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的组合物用于高效光催化产氧。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用于高效光催化分解水产氧的新型组合物,包括苝酰亚胺类光催化材料以及金属纳米助催化剂;所述苝酰亚胺类光催化材料包括苝酰亚胺类共轭小分子光催化材料、苝酰亚胺类共轭聚合物光催化材料中的一种以上;所述苝酰亚胺类共轭小分子光催化材料和苝酰亚胺类共轭聚合物光催化材料,具有以下结构:其中,n为小于100万的正整数;m>1;R1、R2为中性胺基团或四级季铵盐基团,所述四级季铵盐中阴离子为氟、氯、溴、碘或三氟甲磺酸根、四氟硼酸根离子;R3、R4、R5、R6为烷基链,其中至少一条烷基链末端为中性胺基团或四级季铵盐基团,四级季铵盐中阴离子为卤素离子或碘酸根、硝酸根、三氟甲磺酸根、四氟硼酸根、四咪唑硼酸根离子;所述卤素离子包括氟离子、氯离子、溴离子或碘离子;A为共轭单元结构;X1~X8为氢、氟、氯、溴、碘原子。进一步地,所述R3、R4、R5、R6为具有1~40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者环状烷基链,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被氧原子、烯基、炔基、芳基、羟基、氨基、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甲基,乙基,甲氧基、硝基取代,氢原子被氟原子或上述官能团取代;R3、R4、R5、R6相同或不同。进一步地,所述的A为共轭单元结构,具有如下结构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纳米助催化剂为尺寸为10nm~500nm的钴、镍金属及其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纳米颗粒中的一种以上。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纳米助催化剂与苝酰亚胺类光催化材料的质量比为(0.01~0.05):1。一种用于新型组合物作为高效光催化分解水产氧催化剂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苝酰亚胺类共轭小分子/聚合物光催化材料,通过调节其侧链,能够极大地提高聚合物与金属及其氧化物、硫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电荷分离和电子传输,能够极大地提高光催化产氧效率;(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苝酰亚胺类共轭小分子/聚合物,具有较深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可以产生较大的光催化产氧驱动力,提高产氧效率;(3)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苝酰亚胺类共轭小分子/聚合物,其侧链的阳离子基团可以增强光催化剂在水中的分散性有利与提高电荷分离效率和产氧效率。附图说明图1代表性所述的苝酰亚胺类共轭小分子/聚合物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吸收谱图;图2代表所述的苝酰亚胺类共轭小分子/聚合物和金属纳米颗粒组合物光催化产氧效率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目的在于帮助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具体包括合成、表征与器件制备,但这些具体实施方案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代表性合成路线如下:(1)共轭小分子SM-1,SM-2按照文献[AdvancedMaterials,2014,26(21):3473-3477.]公开的方法合成。(2)共轭小分子SM-3的合成将小分子SM-2(0.4mmol)和于250mL水中并加入到500mL两口烧瓶中,通入氮气保护,加入溴化钾(14mmol),在70℃条件下反应48h。将溶液浓缩,装入透析袋(MWCO500D)中,在水溶液中透析2天,用乙酸乙酯将小分子沉淀出来。将上述操作重复一次。将沉淀烘干,得到红色小分子SM-3,产率96%。实施例2代表性合成路线如下:(1)单体M1按照文献[European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2015,3296–3302.]公开的方法合成。(2)单体M2按照文献[高分子通报,2019,(02):52-62.]公开的方法合成。(3)聚合物P1的合成:将单体M1(0.2mmol)和单体M2(0.2mmol)加入到25mL两口圆底烧瓶中,然后加入5mL氯苯和1.5ml二异丙胺。将混合溶液脱气三次以除去氧气,加入7mgPd(PPh3)2Cl2、4mgCuI,再次将反应液脱气,然后加热至60℃,反应2h后用甲醇将聚合物沉淀出来,分别用甲醇、正己烷、氯仿抽提,然后将氯仿相浓缩并再次沉淀在甲醇中。收集固体并干燥,得到183mg深绿色聚合物P1,产率80%。实施例3代表性合成路线如下:(1)单体M3按照文献[SolarRRL2017,1,1700055.]公开的方法合成。(2)单体M4按照文献[JournalofPolymerSciencePartA:PolymerChemistry,2014,52(8):1200-1215.]公开的方法合成。(3)聚合物P2的合成:将单体M3(0.25mmol)和单体M4(0.25mmol)加入到25mL两口圆底烧瓶中,然后加入5mL甲苯和2ml三甲胺。将混合溶液脱气三次以除去氧气,加入2mgPd(PPh3)2Cl2、1mgCuI,再次将反应液脱气,然后加热至70℃,反应10h后用甲醇将聚合物沉淀出来,分别用甲醇、正己烷、氯仿抽提,然后将氯仿相浓缩并再次沉淀在甲醇中。收集固体并干燥,得到207mg深绿色聚合物P2,产率92%。(4)聚合物P3的合成:将聚合物P2(100mg)加入到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高效光催化分解水产氧的新型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苝酰亚胺类光催化材料以及金属纳米助催化剂;所述苝酰亚胺类光催化材料包括苝酰亚胺类共轭小分子光催化材料、苝酰亚胺类共轭聚合物光催化材料中的一种以上;所述苝酰亚胺类共轭小分子光催化材料和苝酰亚胺类共轭聚合物光催化材料,具有以下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高效光催化分解水产氧的新型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苝酰亚胺类光催化材料以及金属纳米助催化剂;所述苝酰亚胺类光催化材料包括苝酰亚胺类共轭小分子光催化材料、苝酰亚胺类共轭聚合物光催化材料中的一种以上;所述苝酰亚胺类共轭小分子光催化材料和苝酰亚胺类共轭聚合物光催化材料,具有以下结构:



其中,n为小于100万的正整数;m>1;R1、R2为中性胺基团或四级季铵盐基团,所述四级季铵盐中阴离子为氟、氯、溴、碘或三氟甲磺酸根、四氟硼酸根离子;R3、R4、R5、R6为烷基链,其中至少一条烷基链末端为中性胺基团或四级季铵盐基团,四级季铵盐中阴离子为卤素离子或碘酸根、硝酸根、三氟甲磺酸根、四氟硼酸根、四咪唑硼酸根离子;所述卤素离子包括氟离子、氯离子、溴离子或碘离子;A为共轭单元结构;X1~X8为氢、氟、氯、溴或碘原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高效光催化分解水产氧的新型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3、R4、R5、R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邢晔彤胡志诚曹镛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