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色温光源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568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3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色温光源模组,包括基板、封装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色温光源组、第二色温光源组及第三色温光源组,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第二色温光源组及第三色温光源组的色坐标不同;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与第二色温光源组并联;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色温光源模块及第一电阻模块,所述第一色温光源模块的电压小于第二色温光源组的电压。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电流大小使多组色温光源组所形成的光源的色温变化轨迹与黑体轨迹重合,形成白光效果。

A tintable temperature light source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色温光源模组
本技术涉及光电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色温光源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可调色温COB(ChipOnBoard)光源,一般采用一组高色温光源和一组低色温光源组成,当用户需要高色温环境则采用高色温光源,当用户需要低色温环境的则采用低色温光源,当用户需要中间色温环境则采用两组色温的光源共同工作,并根据两组色温的比例不同以达到不同的色温效果。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高色温光源的坐标为C”点,低色温光源的坐标为A”点,则两者的中间色温坐标处于C”点与A”点相连所形成的直线上,该直线上的坐标并不位于黑体轨迹之上(该直线上的坐标位于黑体轨迹之下),光源的表现形式为白中带红,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可调色温光源模组,可使多组色温光源组相互融合所形成的光源的色温轨迹与黑体轨迹重合,形成白光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色温光源模组,包括基板、封装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色温光源组、第二色温光源组及第三色温光源组,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第二色温光源组及第三色温光源组的色坐标不同;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与第二色温光源组并联;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色温光源模块及第一电阻模块,所述第一色温光源模块的电压小于第二色温光源组的电压。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色温光源组、第一色温光源组及第二色温光源组根据电流大小所形成的光源的色温变化轨迹为曲线轨迹。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色温光源组、第一色温光源组及第二色温光源组根据电流大小所形成的光源的色温变化轨迹与黑体轨迹重合。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色温光源模块的色坐标位于黑体轨迹的上方,所述第二色温光源组的色坐标位于黑体轨迹的下方,所述第三色温光源组的色坐标位于黑体轨迹内。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色温光源组、第一色温光源组及第二色温光源组内的LED芯片均采用恒流方式进行驱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基板上设有第一焊盘、第二焊盘、第三焊盘及第四焊盘,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及第二色温光源组的正极同时接入第一焊盘,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及第二色温光源组的负极同时接入第二焊盘,所述第三色温光源组的正极接入第三焊盘,所述第三色温光源组的负极接入第四焊盘。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基板上设有第一焊盘、第二焊盘及第三焊盘,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第二色温光源组及第三色温光源组的正极同时接入第一焊盘,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及第二色温光源组的负极同时接入第二焊盘,所述第三色温光源组的负极接入第三焊盘。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基板上设有第一焊盘、第二焊盘及第三焊盘,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第二色温光源组及第三色温光源组的负极同时接入第一焊盘,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及第二色温光源组的正极同时接入第二焊盘,所述第三色温光源组的正极接入第三焊盘。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可调色温光源模组还包括与第三色温光源组并联的第四色温光源组,所述第四色温光源组包括相互串联的第四色温光源模块及第四电阻模块。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四色温光源组与第三色温光源组共用焊盘。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引入多组色温光源,在调节过程中,每组色温光源所分配的电流大小不同,使得多组色温光源所形成色温变化轨迹与黑体轨迹接近或重合,形成良好的白光效果,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具体地,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色温光源组内串接第一电阻模块,通过第一电阻模块的分压作用,灵活地调节第一色温光源组的整体电压,从而调节第一色温光源组及第二色温光源组的亮度,以使多组色温光源融合后所形成的光源的色温变化轨迹与黑体轨迹接近或重合。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可调色温COB光源的色度图;图2是本技术可调色温光源模组的电路图的第一实施例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可调色温光源模组的色度图;图4是本技术可调色温光源模组的电路图的第二实施例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参见图2,图2显示了本技术可调色温光源模组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基板、封装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色温光源组P、第二色温光源组Q及第三色温光源组O,其中,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P、第二色温光源组Q及第三色温光源组O的色坐标不同。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P、第二色温光源组Q及第三色温光源组O的色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例如,当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P及第二色温光源组Q为高色温光源时,第三色温光源组O为低色温光源;又如,当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P及第二色温光源组Q为低色温光源时,第三色温光源组O为高色温光源。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P与第二色温光源组Q并联;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P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色温光源模块P1及第一电阻模块(R1,R2),因此通过第一电阻模块(R1,R2)可实现对第一色温光源模块P1的分压,所述第一色温光源模块P1的电压小于第二色温光源组Q的电压。其中,所述第一色温光源模块P1、第二色温光源组Q及第三色温光源组O内分别设有多个依次串联的LED芯片(LED1~LED34)。相应地,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P、第二色温光源组Q及第三色温光源组O内的LED芯片均采用恒流方式进行驱动,在电流变化过程中,LED芯片的电压基本不随电流而变化。优选地,所述第二色温光源组Q内的LED芯片数量大于及第一色温光源组P内的LED芯片数量,即不带电阻的光源组的LED芯片数量比带了电阻的光源组的LED芯片数量多。优选地,所述第二色温光源组P的色温高于第一色温光源组Q的色温,即不带电阻的光源组的色温比带了电阻的光源组的色温高。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P、第二色温光源组Q及第三色温光源组O的色坐标不同,所述第一色温光源模块P1的色坐标位于黑体轨迹的上方;所述第二色温光源组Q的色坐标位于黑体轨迹的下方;所述第三色温光源组O的色坐标位于黑体轨迹内;即第一色温光源组P的色坐标与第二色温光源组Q的色坐标将黑体轨迹夹置在其间。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技术中引入三组色温光源(第一色温光源组P、第二色温光源组Q及第三色温光源组O),其中,第一色温光源组P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色温光源模块P1及第一电阻模块(R1,R2),且第一色温光源模块P1的电压要比第二色温光源组Q的电压低。色温从O’点出发调整的过程中,色温光源(第一色温光源组P及第二色温光源组Q)的输入电流较低,使得第一电阻模块(R1,R2)在低电流条件下分摊的电压较低,因此,第一色温光源组P的电压(第一色温光源模块电压+第一电阻模块电压)要比第二色温光源组Q的电压低,使得第一色温光源组P更亮,让调色过程中的色温由O’点往P’点移动。当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色温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封装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色温光源组、第二色温光源组及第三色温光源组,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第二色温光源组及第三色温光源组的色坐标不同;/n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与第二色温光源组并联;/n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色温光源模块及第一电阻模块,所述第一色温光源模块的电压小于第二色温光源组的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色温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封装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色温光源组、第二色温光源组及第三色温光源组,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第二色温光源组及第三色温光源组的色坐标不同;
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与第二色温光源组并联;
所述第一色温光源组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色温光源模块及第一电阻模块,所述第一色温光源模块的电压小于第二色温光源组的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色温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色温光源组、第一色温光源组及第二色温光源组根据电流大小所形成的光源的色温变化轨迹为曲线轨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色温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色温光源组、第一色温光源组及第二色温光源组根据电流大小所形成的光源的色温变化轨迹与黑体轨迹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色温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温光源模块的色坐标位于黑体轨迹的上方,所述第二色温光源组的色坐标位于黑体轨迹的下方,所述第三色温光源组的色坐标位于黑体轨迹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色温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色温光源组、第一色温光源组及第二色温光源组内的LED芯片均采用恒流方式进行驱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色温光源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孟源曾伟强董挺波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中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