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帅专利>正文

一种高分子材料膜透过性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2226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分子材料膜透过性测试装置,包括底座、下腔板、上腔板和密封外罩,底座顶部设置有若干支脚,支脚上端与下腔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液压缸伸长使得密封外罩与底座压合并利用第二橡胶密封圈密封,第二真空泵工作将密封外罩和底座的密封内腔内的抽真空,第一液压缸伸长使得上腔板与下腔板压合并利用第一橡胶密封圈和橡胶垫圈压紧密封,并且第一真空泵工作将下腔彻底抽真空,提高真空度,排出外部干扰,增加测试准确性;打开第二电磁阀并利用软气管向各上腔中通入相同气压不同种类的气体或相同种类不同气压的气体,进行批量的对比测试高分子材料膜对应不同气体或者不同气压的透过性,测试全面。

A testing device for membrane permeability of polymer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分子材料膜透过性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模
,具体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膜透过性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高分子材料膜是以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为材料制成的薄膜。随着石油工业和科技的发展,高分子膜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由最初的包装膜发展到了智能高分子膜、高分子功能膜等。其中用量最大的是选择性分离膜,如离子交换膜、微孔过滤膜、超过滤膜、液膜、液晶膜等。已应用的领域有核燃料及金属提炼、气体分离、海水淡化、超纯水制备、污废处理、人工脏器的制造、医药、食品、农业、化工等各方面。高分子材料膜的透过性是其重要指标,例如一些气体分离的高分子材料膜,决定着高分子材料膜的分离速率,测试高分子材料膜的透过性时,一般利用试验气体会在压差梯度的作用下,由高压侧向低压侧渗透,通过对低压侧内压强的监测处理,从而得出所测分离膜的各项阻隔性参数。现有的一些高分子材料膜透过性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测试准确性不高,且不能批量对比测试,测试不全面;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高分子材料膜透过性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子材料膜透过性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分子材料膜透过性测试装置,包括底座、下腔板、上腔板和密封外罩,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若干支脚,支脚上端与下腔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下腔板顶面开有若干下腔,下腔腔底设置有贯通下腔板底部的第一压力气道和抽真空气道,下腔板底部对应第一压力气道连通有第一气压表,下腔板底部对应抽真空气道通过导管与第一真空泵的输入端连通,第一真空泵和对应抽真空气道之间的导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下腔板顶面顶面上设置有高分子膜;所述下腔板正上方设置有上腔板,上腔板位于密封外罩内,密封外罩上腔内底固定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下端与上腔板顶部固定连接,上腔板顶部两侧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上端与密封外罩上腔内底固定连接,上腔板底面设置有若干与下腔对应的上腔,上腔的上腔底设置有贯通上腔板顶面的第二压力气道和测试进气道,上腔板顶面对应第二压力气道连通有第二气压表,上腔板顶面对应测试进气道通过软气管与密封外罩顶部设置的第二电磁阀连通,第二电磁阀通过软气管与外部测试用气源连通,密封外罩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真空泵,第二真空泵的输入端通过导管与密封外罩内腔连通,并且该导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底座顶部两侧设置有支柱,支柱上端与顶板底部固定连接,顶板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下端与密封外罩的顶部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外罩的两侧设置有侧耳,支柱与侧耳上设置有的通孔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腔板顶面与侧壁间设置有坎肩,坎肩上适配有压环,高分子膜的四周被压环压紧在坎肩上。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腔板底面位于上腔的四周开有的环形槽中设置有第一橡胶密封圈,下腔板顶面位于下腔的四周开有的环形槽中设置有橡胶垫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顶部对应密封外罩下端口设置有环形槽,并且该环形槽中设置有第二橡胶密封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均为电动液压缸。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一气压表、第二气压表、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均与外部工业控制计算机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结构上设计合理,通过第二液压缸伸长使得密封外罩与底座压合并利用第二橡胶密封圈密封,然后第三电磁阀打开并且第二真空泵工作将密封外罩和底座的密封内腔内的空气抽出,并通过第一气压表测得气压值变化并反馈给外部工业控制计算机来监控,直到密封外罩和底座的密封内腔真空度达到指定值时,第三电磁阀关闭并且第二真空泵停止工作,第一液压缸伸长使得上腔板与下腔板压合并利用第一橡胶密封圈和橡胶垫圈压紧密封,使得上腔和下腔被高分子膜隔开密封,然后第一电磁阀打开并且第一真空泵工作将下腔彻底抽真空,且利用第二气压表反馈给外部工业控制计算机来监控,提高真空度,排出外部干扰,增加测试准确性;然后关闭第一电磁阀和第一真空泵,打开第二电磁阀使得上腔板底面的若干上腔利用软气管通入相同气压不同种类的气体或相同种类不同气压的气体,进行批量的对比测试,且通过第一气压表检测下腔的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并反馈给外部工业控制计算机进行统计,即可全面的对比测试到高分子膜对应不同气体或者不同气压的透过性,测试全面。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高分子材料膜透过性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高分子材料膜透过性测试装置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支脚2、下腔板3、压环4、下腔5、第一压力气道6、第一气压表7、抽真空气道8、第一真空泵9、第一电磁阀10、上腔板11、上腔12、第二压力气道13、第二气压表14、测试进气道15、软气管16、第一橡胶密封圈17、高分子膜18、第一液压缸19、伸缩杆20、密封外罩21、第二电磁阀22、第二真空泵23、第三电磁阀24、侧耳25、支柱26、第二液压缸27、顶板28、第二橡胶密封圈29、橡胶垫圈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接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分子材料膜透过性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下腔板(3)、上腔板(11)和密封外罩(2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若干支脚(2),支脚(2)上端与下腔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下腔板(3)顶面开有若干下腔(5),下腔(5)腔底设置有贯通下腔板(3)底部的第一压力气道(6)和抽真空气道(8),下腔板(3)底部对应第一压力气道(6)连通有第一气压表(7),下腔板(3)底部对应抽真空气道(8)通过导管与第一真空泵(9)的输入端连通,第一真空泵(9)和对应抽真空气道(8)之间的导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0),下腔板(3)顶面顶面上设置有高分子膜(18);所述下腔板(3)正上方设置有上腔板(11),上腔板(11)位于密封外罩(21)内,密封外罩(21)上腔内底固定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缸(19),第一液压缸(19)下端与上腔板(11)顶部固定连接,上腔板(11)顶部两侧设置有伸缩杆(20),伸缩杆(20)上端与密封外罩(21)上腔内底固定连接,上腔板(11)底面设置有若干与下腔(5)对应的上腔(12),上腔(12)的上腔底设置有贯通上腔板(11)顶面的第二压力气道(13)和测试进气道(15),上腔板(11)顶面对应第二压力气道(13)连通有第二气压表(14),上腔板(11)顶面对应测试进气道(15)通过软气管(16)与密封外罩(21)顶部设置的第二电磁阀(22)连通,第二电磁阀(22)通过软气管(16)与外部测试用气源连通,密封外罩(21)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真空泵(23),第二真空泵(23)的输入端通过导管与密封外罩(21)内腔连通,并且该导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24);所述底座(1)顶部两侧设置有支柱(26),支柱(26)上端与顶板(28)底部固定连接,顶板(28)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缸(27),第二液压缸(27)下端与密封外罩(21)的顶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子材料膜透过性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下腔板(3)、上腔板(11)和密封外罩(2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若干支脚(2),支脚(2)上端与下腔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下腔板(3)顶面开有若干下腔(5),下腔(5)腔底设置有贯通下腔板(3)底部的第一压力气道(6)和抽真空气道(8),下腔板(3)底部对应第一压力气道(6)连通有第一气压表(7),下腔板(3)底部对应抽真空气道(8)通过导管与第一真空泵(9)的输入端连通,第一真空泵(9)和对应抽真空气道(8)之间的导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0),下腔板(3)顶面顶面上设置有高分子膜(18);所述下腔板(3)正上方设置有上腔板(11),上腔板(11)位于密封外罩(21)内,密封外罩(21)上腔内底固定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缸(19),第一液压缸(19)下端与上腔板(11)顶部固定连接,上腔板(11)顶部两侧设置有伸缩杆(20),伸缩杆(20)上端与密封外罩(21)上腔内底固定连接,上腔板(11)底面设置有若干与下腔(5)对应的上腔(12),上腔(12)的上腔底设置有贯通上腔板(11)顶面的第二压力气道(13)和测试进气道(15),上腔板(11)顶面对应第二压力气道(13)连通有第二气压表(14),上腔板(11)顶面对应测试进气道(15)通过软气管(16)与密封外罩(21)顶部设置的第二电磁阀(22)连通,第二电磁阀(22)通过软气管(16)与外部测试用气源连通,密封外罩(21)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真空泵(23),第二真空泵(23)的输入端通过导管与密封外罩(21)内腔连通,并且该导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24);所述底座(1)顶部两侧设置有支柱(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帅
申请(专利权)人:汪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