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堵塞物渗透模拟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9797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堵塞物渗透模拟实验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透水路面粉尘运移过程无法定量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壳体内上下层叠安装有多个可上下移动的矩形框,混凝土试样安装在矩形框内,每个矩形框的左右内壁上均装有一个金属网片,多个矩形框内的金属网片并联接入电路中,壳体的顶部设有降尘模拟系统、降雨模拟系统和车流模拟系统,壳体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安装有第二流量计,壳体侧壁设有高于矩形框的溢流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定量的研究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混凝土路面中的粉尘运移速度与降水量、降尘量、车流量的关系以及与三者综合作用下的关系,为制定合适的路面清理周期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simulating the permeability of porous pavement in sponge 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堵塞物渗透模拟实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领域,具体是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堵塞物渗透模拟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透水路面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有效举措,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排水压力,且能够补充地下水资源;随着时间推移,粉尘会逐渐沉积在透水路面的空隙中并逐渐向下层运移,因此需要对透水路面进行清洗,目前的清洗采用高压水流冲洗、负压抽吸、激振清理或结合起来对路面内的粉尘进行清理,这些方法能够将表层的粉尘清理出来,但是对于底层的灰尘却几乎没有效果,一旦灰尘沉积到路面底层,目前的技术来说无能为力,只能对路面重洗翻修铺装或任由其透水性能大幅下降或丧失,因此根据降尘量、降雨量、车流量等制定合适的清理周期,在粉尘沉积在表层时进行及时清理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没有相关的装置能对粉尘在多种因素下在透水路面内的运移过程进行定量的研究,从而不能为制定合理的清理周期提供数据依据,而单纯的制定频繁的清理计划又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堵塞物渗透模拟实验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透水路面粉尘运移过程无法定量研究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堵塞物渗透模拟实验装置,包括矩形的壳体,壳体内上下层叠安装有多个可上下移动的矩形框,混凝土试样安装在矩形框内,每两个相邻的矩形框之间均安装有压簧,每个矩形框的左右内壁上均装有一个金属网片,每个矩形框内的两个金属网片均经导线与电源的两级连通,多个矩形框内的金属网片并联接入电路中,每个金属网片所在的支路上均安装有一个电流表,电源两极并联有一个电压表;壳体的顶部设有降尘模拟系统、降雨模拟系统和车流模拟系统,降尘模拟系统包括一个伸至壳体顶部的出尘管道,出尘管道外端连接有加尘箱和风机;降雨模拟系统包括置于壳体上端的喷水管,喷水管上设有多个伸至壳体内的喷头,喷水管连接有水箱,喷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流量计和液体泵;车流模拟系统包括一个位于矩形框上方的转盘,转盘下表面安装有多个轴线沿转盘径向的滚轮,转盘上端同轴固定有一个转轴,转轴上端伸至壳体外且连接有驱动电机;壳体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安装有第二流量计,壳体侧壁设有高于矩形框的溢流口。本专利技术能够定量的研究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混凝土路面中的粉尘运移速度与降水量、降尘量、车流量的关系以及与三者综合作用下的关系,为制定合适的路面清理周期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附图说明图1为试样压紧时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位置的放大图。图4为试样分开时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5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矩形框的俯视剖视图。图7为转盘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7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矩形的壳体1,壳体1内上下层叠安装有多个可上下移动的矩形框2,混凝土试样安装在矩形框2内,每两个相邻的矩形框2之间均安装有压簧3,每个矩形框2的左右内壁上均装有一个金属网片4,每个矩形框2内的两个金属网片4均经导线与电源的两级连通,多个矩形框2内的金属网片4并联接入电路中,每个金属网片4所在的支路上均安装有一个电流表5,电源两极并联有一个电压表6;壳体1的顶部设有降尘模拟系统、降雨模拟系统和车流模拟系统,降尘模拟系统包括一个伸至壳体1顶部的出尘管道7,出尘管道7外端连接有加尘箱8和风机9;降雨模拟系统包括置于壳体1上端的喷水管10,喷水管10上设有多个伸至壳体1内的喷头11,喷水管10连接有水箱12,喷水管10上安装有第一流量计13和液体泵14;车流模拟系统包括一个位于矩形框2上方的转盘15,转盘15下表面安装有多个轴线沿转盘15径向的滚轮16,转盘15上端同轴固定有一个转轴17,转轴17上端伸至壳体1外且连接有驱动电机18;壳体1底部设有出水口19,出水口19上安装有第二流量计20,壳体1侧壁设有高于矩形框2的溢流口21。所述的转盘15下表面的滚轮16包括圆周分布的多组,每组包括沿转盘15径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的每个滚轮16外均设有轮架22,滚轮16安装在轮架22上且滚轮16的转动轴偏心布置,每个轮架22上端均设有一个穿透转盘15的竖杆23,竖杆23可在转盘15上上下滑动且竖杆23的上端与转盘15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拉簧24;转动轴偏心设置的滚轮16在试样表面滚动时会上下起伏,从而可模拟车辆碾过路面时的压力变化和振动。所述的每个矩形框2的内壁均设有一个矩形环状的橡胶气囊25,每个气囊上设有一个进气管26,每个进气管26上安装有一个第一开关阀27,壳体1的侧壁上开有可供进气管26伸出壳体1的通槽28;通过进气管26使橡胶气囊25充放气,橡胶气囊25充气后可夹紧矩形框2内的试样并将试样四周密封。为使多个矩形框2内的试样能够压紧,所述的每个矩形框2顶部均设有安装槽29,压簧3安装在安装槽29内。所述的壳体1底部设有多个气压缸30,气压缸30可推动矩形框2上下运动。所述的壳体1下端旋装有可拆卸的端盖31,出水口19安装在端盖31上,气压缸30安装在端盖31上表面。所述的壳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两个上下间隔布置的压力传感器32,上方的压力传感器32位于最上方的矩形框2的上方,下方的压力传感器32位于最下方的矩形框2的下方;通过两个压力传感器32可测量试样上下端的压力差。所述的壳体1内壁设有一个水平的矩形环状的挡板33,挡板33可对最上方的矩形框2上端进行限位。所述的端盖31上设有进液口34,进液口34上安装有第二开关阀35,通过进液口34可向壳体1内加入氯化钠溶液。以下以矩形框2设有3组为例介绍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过程:实验开始前,首先切割与矩形框2内圈截面相同的矩形混凝土试样,然后将混凝土试样上下等分成3层,分别代表道路表层、中层和底层,然后将三层混凝土试样分别装入三个矩形框2内,并将橡胶气囊25充气将混凝土试样密封夹紧,然后将三个矩形框2装入壳体1内并盖上端盖31,气压缸30向上顶紧矩形框2,使三个混凝土试样相互压紧。试样安装完成后,同时启动风机9、转轴17的驱动电机18和液体泵14,向加尘箱8内加入粉尘,风机9将粉尘经除尘管道吹入到壳体1内落至试样上表面,可用筛分后的河砂作为粉尘模拟物,进一步的可分为粗砂、细砂和全级配砂;驱动电机18驱动转轴17带动转盘15转动,转盘15下表面的滚轮16对试样进行碾压,且偏心安装的滚轮16在滚动时上下颠簸,模拟车辆颠簸时的压力变化和振动;液体泵14使多个喷头11向壳体1内喷氯化钠溶液模拟降雨;通过调节粉尘吹入量、喷头11喷淋流量、转盘15转动速度可分别模拟不同的降尘量、降水量和车流量,降水量较大时未渗漏的雨水从溢流口21排出;如此持续一段时间,期间降尘、降水和车流模拟均可根据情况间断进行,以最大限度模拟当地情况为原则;在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启动液压缸下移,在压簧3的作用下多个矩形框2分开从而使多个试样分开,读取电压表6的数值和多个电流表5的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堵塞物渗透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壳体(1),壳体(1)内上下层叠安装有多个可上下移动的矩形框(2),混凝土试样安装在矩形框(2)内,每两个相邻的矩形框(2)之间均安装有压簧(3),每个矩形框(2)的左右内壁上均装有一个金属网片(4),每个矩形框(2)内的两个金属网片(4)均经导线与电源的两级连通,多个矩形框(2)内的金属网片(4)并联接入电路中,每个金属网片(4)所在的支路上均安装有一个电流表(5),电源两极并联有一个电压表(6);壳体(1)的顶部设有降尘模拟系统、降雨模拟系统和车流模拟系统,降尘模拟系统包括一个伸至壳体(1)顶部的出尘管道(7),出尘管道(7)外端连接有加尘箱(8)和风机(9);降雨模拟系统包括置于壳体(1)上端的喷水管(10),喷水管(10)上设有多个伸至壳体(1)内的喷头(11),喷水管(10)连接有水箱(12),喷水管(10)上安装有第一流量计(13)和液体泵(14);车流模拟系统包括一个位于矩形框(2)上方的转盘(15),转盘(15)下表面安装有多个轴线沿转盘(15)径向的滚轮(16),转盘(15)上端同轴固定有一个转轴(17),转轴(17)上端伸至壳体(1)外且连接有驱动电机(18);壳体(1)底部设有出水口(19),出水口(19)上安装有第二流量计(20),壳体(1)侧壁设有高于矩形框(2)的溢流口(21)。/n...

【技术特征摘要】
1.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堵塞物渗透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壳体(1),壳体(1)内上下层叠安装有多个可上下移动的矩形框(2),混凝土试样安装在矩形框(2)内,每两个相邻的矩形框(2)之间均安装有压簧(3),每个矩形框(2)的左右内壁上均装有一个金属网片(4),每个矩形框(2)内的两个金属网片(4)均经导线与电源的两级连通,多个矩形框(2)内的金属网片(4)并联接入电路中,每个金属网片(4)所在的支路上均安装有一个电流表(5),电源两极并联有一个电压表(6);壳体(1)的顶部设有降尘模拟系统、降雨模拟系统和车流模拟系统,降尘模拟系统包括一个伸至壳体(1)顶部的出尘管道(7),出尘管道(7)外端连接有加尘箱(8)和风机(9);降雨模拟系统包括置于壳体(1)上端的喷水管(10),喷水管(10)上设有多个伸至壳体(1)内的喷头(11),喷水管(10)连接有水箱(12),喷水管(10)上安装有第一流量计(13)和液体泵(14);车流模拟系统包括一个位于矩形框(2)上方的转盘(15),转盘(15)下表面安装有多个轴线沿转盘(15)径向的滚轮(16),转盘(15)上端同轴固定有一个转轴(17),转轴(17)上端伸至壳体(1)外且连接有驱动电机(18);壳体(1)底部设有出水口(19),出水口(19)上安装有第二流量计(20),壳体(1)侧壁设有高于矩形框(2)的溢流口(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堵塞物渗透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盘(15)下表面的滚轮(16)包括圆周分布的多组,每组包括沿转盘(15)径向排列的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堵塞物渗透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滚轮(16)外均设有轮架(22),滚轮(16)安装在轮架(22)上且滚轮(16)的转动轴偏心布置,每个轮架(22)上端均设有一个穿透转盘(15)的竖杆(23),竖杆(23)可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鹏任君罗萌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