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握把攻防盾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15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握把攻防盾牌,包括盾体,盾体的内侧设置有衬垫和位于衬垫上的握持机构,握持机构包括设置在靠近盾体中线位置处的调节臂带和固定扣,以及设置在调节臂带一侧的第一握把和第二握把,第一握把内安装有电击器,第一握把远离第二握把的一端设置有电击器开关,盾体的外侧设置有与电击器连接的电击极,盾体内侧靠近第一握把的边缘处设置有警棍安放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能够有效分散转移冲击力,提高了防冲撞能力和攻击能力,方便实用,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A double grip attack and defense sh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握把攻防盾牌
本技术属于警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双握把攻防盾牌。
技术介绍
社会中,盾牌被广泛应用到军警工作和安保防卫中,但传统盾牌存在功能单一、使用费力、稳定性较差、攻击能力较弱、防冲撞能力不强等问题。传统盾牌将握把置于盾体右侧稍向右倾斜固定,握把轴线与竖直面约成10°,调节臂带置于盾体左侧稍向左倾斜,臂带走向与竖直面也约成10°,总体上二者基于盾牌中线对称布置,成水平一线,似漏斗状,战斗时左小臂穿过调节臂带并抓握握把,小臂与大臂约成90°,手腕稍向右下偏,该结构造成重心距大臂较远,力矩较大,手腕肌肉受拉,难以发力,易导致手臂肌肉疲劳酸痛,而且,调节臂带距握把较远(大于280mm),官兵持用时普遍出现臂带绑束肘弯的现象,固定不牢靠,可见,该握持装置不适合长时间持用,发力不易,而且严重耗费官兵体力;传统盾牌只能采取前面所述左臂支撑方式,由于并没有多余握把或其他装置,在遇到不法分子较大冲击需要右手辅助时,造成无合适的抓握位置,显然,当遭遇较大冲击力的时候,仅依靠左手臂控制盾牌,容易造成稳定性不强,抗冲撞能力弱的问题;由于部队在执行任务或训练时通常警棍盾牌配合使用,为便于统一存放管理,特别前述遭遇较大冲击时需要腾出右手,提高抵抗力,传统盾牌采用两个警棍扣或无警棍扣,对于只有两个警棍扣的传统盾牌,由于仅左手持盾时不稳固,右手难以将警棍按压于警棍扣内,往往采用将盾牌置于地面安装,费时繁琐,无警棍扣盾牌没有放置警棍的位置更不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握把攻防盾牌,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能够有效分散转移冲击力,提高了防冲撞能力和攻击能力,方便实用,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握把攻防盾牌,包括盾体,所述盾体的内侧设置有衬垫和位于衬垫上的握持机构,所述握持机构包括设置在靠近盾体中线位置处的调节臂带和固定扣,以及设置在调节臂带一侧的第一握把和第二握把,所述第一握把内安装有电击器,所述第一握把远离第二握把的一端设置有电击器开关,所述盾体的外侧设置有与电击器连接的电击极,所述盾体内侧靠近第一握把的边缘处设置有警棍安放机构。上述的一种双握把攻防盾牌,所述盾体的形状为折面形。上述的一种双握把攻防盾牌,所述第一握把和第二握把均倾斜设置。上述的一种双握把攻防盾牌,所述警棍安放机构包括依次竖直排列设置的第一警棍扣、第二警棍扣和第三警棍扣。上述的一种双握把攻防盾牌,所述第一警棍扣的形状为环形,所述第二警棍扣和第三警棍扣的形状均为U字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2、本技术的盾体形状为折面形,相对传统扇面盾体,能够有效分散转移冲击力,提高抵抗能力,利于抵御棍棒、石块的打击及人员的冲撞。3、本技术通过设计两个握把,并倾斜设置,在战斗或训练时,手持姿势舒适,发力容易,解决了传统盾牌不宜长时间使用,发力较难,容易手臂肌肉酸痛的问题,与传统盾牌相比,将单握把改为双握把,遇到不法分子较大冲击时,双手用力,增强了稳定性和防冲撞能力。4、本技术通过设置电击器,将电击极设置在盾体外侧,提高了盾牌的攻击能力,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出其不意地制服不法分子。5、本技术通过设计警棍安放机构将警棍绑束于盾牌,便于腾出右手和统一存放管理,方便实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能够有效分散转移冲击力,提高了防冲撞能力和攻击能力,方便实用,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盾体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盾体外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盾体;2—衬垫;3—调节臂带;4—固定扣;5—第一握把;6—第二握把;7—电击器;8—电击器开关;9—电击极;10—第一警棍扣;11—第二警棍扣;12—第三警棍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双握把攻防盾牌包括盾体1,所述盾体1的内侧设置有衬垫2和位于衬垫2上的握持机构,所述握持机构包括设置在靠近盾体1中线位置处的调节臂带3和固定扣4,以及设置在调节臂带3一侧的第一握把5和第二握把6,所述第一握把5内安装有电击器7,所述第一握把5远离第二握把6的一端设置有电击器开关8,结合图2,所述盾体1的外侧设置有与电击器7连接的电击极9,所述盾体1内侧靠近第一握把5的边缘处设置有警棍安放机构。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盾体1的形状为折面形。具体实施时,所述盾体1由6个平面一体成型,从盾体1上方往下观察形成5个角度,总体向内里合,该结构通过分散转移盾体1受力来降低持盾者所受直接冲击力,提高抵抗能力,利于抵御棍棒、石块的打击及人员的冲撞。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握把5和第二握把6均倾斜设置。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握把5向左倾斜,内部中空,采用钢管结构,外围包裹橡胶,防滑耐用;所述第二握把6向右倾斜,采用PC材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警棍安放机构包括依次竖直排列设置的第一警棍扣10、第二警棍扣11和第三警棍扣12。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警棍扣10、第二警棍扣11和第三警棍扣12均采用弹簧片制成,能够实现弹性固定,保证警棍放置稳定、牢固。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警棍扣10的形状为环形,所述第二警棍扣11和第三警棍扣12的形状均为U字形。具体实施时,当放置警棍时,手持警棍,由下向上将警棍末端插入环形的第一警棍扣10中,然后,按压警棍握把,使警棍依次卡入均为U字形的第二警棍扣11和第三警棍扣12中。本技术使用时,当战斗或训练时,左小臂穿过调节臂3带抓握第一握把5,人体大臂与小臂成弯曲状态,肌肉自然收缩,重心距大臂较近,力矩较小,更易发力,能长时间手持而不易疲劳,保证作战持续高效;当平时行军时一般左小臂成下垂状态,左手可抓握第二握把6,保证盾牌重心更接近于手臂方向,减小力矩,有效节省体力;当遇有紧急情况或需要行军战斗转换时,只需要快速移动左手抓握第一握把5,操作方便迅速,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当遇到不法分子较大冲击时,左手抓握第一握把5,右手抓握第二握把6,可有效控制盾牌摇摆,增强稳定性,提高防冲撞能力;当遇到顽固不法分子,需要制服时,打开电击器开关7,盾体1外侧设置的电击极9能够输出高达2万伏的电压,迅速制伏不法分子。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握把攻防盾牌,包括盾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盾体(1)的内侧设置有衬垫(2)和位于衬垫(2)上的握持机构,所述握持机构包括设置在靠近盾体(1)中线位置处的调节臂带(3)和固定扣(4),以及设置在调节臂带(3)一侧的第一握把(5)和第二握把(6),所述第一握把(5)内安装有电击器(7),所述第一握把(5)远离第二握把(6)的一端设置有电击器开关(8),所述盾体(1)的外侧设置有与电击器(7)连接的电击极(9),所述盾体(1)内侧靠近第一握把(5)的边缘处设置有警棍安放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握把攻防盾牌,包括盾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盾体(1)的内侧设置有衬垫(2)和位于衬垫(2)上的握持机构,所述握持机构包括设置在靠近盾体(1)中线位置处的调节臂带(3)和固定扣(4),以及设置在调节臂带(3)一侧的第一握把(5)和第二握把(6),所述第一握把(5)内安装有电击器(7),所述第一握把(5)远离第二握把(6)的一端设置有电击器开关(8),所述盾体(1)的外侧设置有与电击器(7)连接的电击极(9),所述盾体(1)内侧靠近第一握把(5)的边缘处设置有警棍安放机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