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间燃式管道热风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109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气间燃式管道热风加热器,包括燃气燃烧机、外壳、热风换热器,所述外壳内设置所述燃气燃烧机,所述热风换热器包括封闭式的换热腔体、换热部件,所述换热腔体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换热部件设于换热腔体内,所述换热部件包括烟气管路、烟气集气总管、烟气集气分管、第一分管,所述烟气管路与所述烟气集气分管平行并列分布,所述第一分管和烟气集气总管位于烟气管路的下方且平行并列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燃烧机通过换热部件对需要加热的风间接加热,燃烧后的尾气由排烟管道排出,不会污染需使用的热风,使用更加安全,而且设置多排换热管排组,增大了换热面积,有利于燃烧热量的充分释放。

Gas fired hot air heater with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间燃式管道热风加热器
本技术涉及燃气加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燃气间燃式管道热风加热器。
技术介绍
现市面上的燃气加热设备大都为加热热水的,加热热风的设备很少,多为直接加热空气产生热风。但是直接对空气进行加热并吹向外界,由于燃气燃烧后的尾气也随同空气形成热风吹向外界,使热风中含有有害物质,影响人们的健康或污染需要热风加热吹干的物质,给使用带来不便,安全性降低,并且现有换热设备整体结构庞大,占用空间大,安装在风路管道上极为不方便,而且风路管道的大小一定,而换热设备庞大,只有与风路管道相对应的部位产生的热量对风进行加热带走,而远离风路管道的热量无法被充分利用,降低了换热设备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气间燃式管道热风加热器,将燃烧机通过换热部件对需要加热的风间接加热,燃烧后的尾气由排烟管道排出,不会污染需使用的热风,使用更加安全,而且设置多排换热管排组,增大了换热面积,有利于燃烧热量的充分释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气间燃式管道热风加热器,包括燃气燃烧机,还包括外壳、热风换热器,所述外壳内设置所述燃气燃烧机,所述热风换热器包括封闭式的换热腔体、换热部件,所述换热腔体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换热部件设于换热腔体内,所述换热部件包括烟气管路、烟气集气总管、烟气集气分管、第一分管,所述烟气管路与所述烟气集气分管平行并列分布,所述第一分管和烟气集气总管位于烟气管路的下方且平行并列分布;所述烟气管路的一端伸进外壳内与所述燃气燃烧机连接,所述烟气管路的另一端向下弯曲并与第一分管连通,所述烟气管路的顶部连通有第一换热管排组,所述烟气管路与烟气集气分管相对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二换热管排组,所述烟气管路的弯曲部位连接有第二分管,所述第二分管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三换热管排组,所述第一换热管排组、第二换热管排组和第三换热管排组均与烟气集气分管连通,所述第一分管的一侧壁上连通有第四换热管排组,所述第四换热管排组与所述烟气集气总管的一侧壁连通。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分管的两端均为封闭结构,所述烟气集气总管的一端为封闭结构,所述烟气集气总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换热腔体的外侧与排烟管道连接。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烟气管路上设有观察管,所述观察管穿过所述换热腔体并延伸至外侧,所述观察管与所述排烟管道分别位于换热腔体相对的侧壁上。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烟气集气分管包括上分管、下分管、弯管,所述上分管位于下分管的正上方并通过弯管与下分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排组和第二换热管排组均与上分管连通,所述第三换热管排组与下分管连通,所述下分管的一端与第一分管连通。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换热管排组、第二换热管排组、第三换热管排组和第四换热管排组均包括多个等间距平行排列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端部直径小于中部直径。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换热管为无缝钢管,且换热管的外表面上缠绕不锈钢缠绕片。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换热腔体安装在风路管道上,所述换热腔体的内腔长度和宽度与风路管道的长度和宽度大小相同。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换热腔体安装在风路管道上,所述换热腔体的内腔长度和宽度大于风路管道的长度和宽度,所述换热腔体的底部为进风口,所述换热腔体的顶部为出风口,所述换热腔体内靠近进风口的部位设有锥形罩,所述锥形罩的大直径端与相对应的第四换热管排组固定连接,所述锥形罩上设有多个等间距环形阵列的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为矩形孔,所述锥形罩的大直径端的直径大于进风口的长度和宽度;所述锥形罩位于烟气集气总管和第一分管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燃气间燃式管道热风加热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换热部件的设置,使燃气燃烧的热量通过换热部件对风进行间接加热,燃烧后的尾气由烟气集气总管收集,通过排烟管道排出,不会污染需使用的热风,使用更加安全;2、通过设置第一换热管排组、第二换热管排组、第三换热管排组和第四换热管排组,四组换热管路,并使用不锈钢缠绕片换热管,增大换热面积,充分放出燃烧热量,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并且多排换热安装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并且整体设置在换热腔体内,方便与风路管道的连接;3、换热部件完全置于换热腔体内,换热腔体的内腔与风路管道大小相同,使换热部件整体产生的热量都可以与风接触,向需要加热的风中释放热量,热量利用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燃气间燃式管道热风加热器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左视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换热部件的主视图;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右视图;图7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左视图;图8为锥形罩在第四换热排管组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注说明:1、换热腔体;2、第一换热管排组;3、观察管;4、烟气集气分管;5、上分管;6、第二换热管排组;7、第三换热管排组;8、第二分管;9、下分管;10、第四换热管排组;11、第一分管;12、烟气集气总管;13、烟气管路;14、排烟管道;15、外壳;16、燃气燃烧机;17、进风过滤网;18、锥形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7所示,按照本技术提供的燃气间燃式管道热风加热器的一实施例,包括燃气燃烧机16,还包括外壳15、热风换热器,所述外壳15内设置所述燃气燃烧机16,所述热风换热器包括封闭式的换热腔体1、换热部件,所述换热腔体1与所述外壳15固定连接,所述换热部件设于换热腔体1内,所述换热部件包括烟气管路13、烟气集气总管12、烟气集气分管4、第一分管11,所述烟气管路13与所述烟气集气分管4平行并列分布,所述第一分管11和烟气集气总管12位于烟气管路13的下方且平行并列分布;所述外壳15的底部安装进风过滤网17,外界的空气经进风过滤网17进入外壳15内为燃烧机提供氧气;所述烟气管路13的一端伸进外壳15内与所述燃气燃烧机16连接,所述烟气管路13的另一端向下弯曲并与第一分管11连通,所述烟气管路13的顶部连通有第一换热管排组2,所述烟气管路13与烟气集气分管4相对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二换热管排组6,所述烟气管路13的弯曲部位连接有第二分管8,所述第二分管8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三换热管排组7,所述第一换热管排组2、第二换热管排组6和第三换热管排组7均与烟气集气分管4连通,所述第一分管11的一侧壁上连通有第四换热管排组10,所述第四换热管排组10与所述烟气集气总管12的一侧壁连通,通过第一换热管排组2、第二换热管排组6、第三换热管排组7和第四换热管排组10的设置,增大了换热面积,有利于充分释放燃烧热量,并且结构紧凑,减少占用空间。所述第一分管11的两端均为封闭结构,所述烟气集气总管12的一端为封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间燃式管道热风加热器,包括燃气燃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热风换热器,所述外壳内设置所述燃气燃烧机,所述热风换热器包括封闭式的换热腔体、换热部件,所述换热腔体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换热部件设于换热腔体内,所述换热部件包括烟气管路、烟气集气总管、烟气集气分管、第一分管,所述烟气管路与所述烟气集气分管平行并列分布,所述第一分管和烟气集气总管位于烟气管路的下方且平行并列分布;/n所述烟气管路的一端伸进外壳内与所述燃气燃烧机连接,所述烟气管路的另一端向下弯曲并与第一分管连通,所述烟气管路的顶部连通有第一换热管排组,所述烟气管路与烟气集气分管相对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二换热管排组,所述烟气管路的弯曲部位连接有第二分管,所述第二分管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三换热管排组,所述第一换热管排组、第二换热管排组和第三换热管排组均与烟气集气分管连通,所述第一分管的一侧壁上连通有第四换热管排组,所述第四换热管排组与所述烟气集气总管的一侧壁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间燃式管道热风加热器,包括燃气燃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热风换热器,所述外壳内设置所述燃气燃烧机,所述热风换热器包括封闭式的换热腔体、换热部件,所述换热腔体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换热部件设于换热腔体内,所述换热部件包括烟气管路、烟气集气总管、烟气集气分管、第一分管,所述烟气管路与所述烟气集气分管平行并列分布,所述第一分管和烟气集气总管位于烟气管路的下方且平行并列分布;
所述烟气管路的一端伸进外壳内与所述燃气燃烧机连接,所述烟气管路的另一端向下弯曲并与第一分管连通,所述烟气管路的顶部连通有第一换热管排组,所述烟气管路与烟气集气分管相对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二换热管排组,所述烟气管路的弯曲部位连接有第二分管,所述第二分管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三换热管排组,所述第一换热管排组、第二换热管排组和第三换热管排组均与烟气集气分管连通,所述第一分管的一侧壁上连通有第四换热管排组,所述第四换热管排组与所述烟气集气总管的一侧壁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间燃式管道热风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管的两端均为封闭结构,所述烟气集气总管的一端为封闭结构,所述烟气集气总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换热腔体的外侧与排烟管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间燃式管道热风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路上设有观察管,所述观察管穿过所述换热腔体并延伸至外侧,所述观察管与所述排烟管道分别位于换热腔体相对的侧壁上。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振华杜杰胜石龙宋士武廉洪燕杨建忠田兆森尹伟许文涛太玉敬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陆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