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井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913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井口结构,包括井口管、第一加强筋板、底板和若干固定环;井口管为圆柱状结构,其外壁设有若干键槽;第一加强筋板具有第一侧壁,该侧壁上设有凸键,该凸键可与键槽相配合,该第一加强筋板还具有第二侧壁,通过该第二侧壁将其固定于底板;固定环外侧设有凹槽,该凹槽可与第一加强筋板第一侧壁配合。通过固定环上设有凹槽与第一加强筋板配合固定井口管、第四固定环消除装配累计误差,结构简单、易拆卸且安装方便。

A new composite wellhea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井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井口结构,特别涉及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井口结构。
技术介绍
油气田套管损坏(以下简称套损)问题是石油开发到一定时期遇到的普遍技术难题,国内外各油田均受到该问题的困扰。套损井的大量存在,不仅是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还会导致地层压降逐渐加大,储量控制程度变差,进而造成油田水驱储量、可采储量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套损井是制约油田稳产的瓶颈问题,开展套损预防与治理技术的研究应用,弄清复杂地层套损机理,寻求相应的预防措施,延长套管使用寿命是目前世界各套损井油气田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对提高老油田整体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套管检测的工程测井仪的方法较多,电磁检测仪是根据电磁原理给出套管完整度的评价,它不受井内液体、套管积垢、结蜡以及井壁附着物的影响,且测量精度比较高。为了实现电磁检测仪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检修,需要在地面上建造一种井下模拟环境,现有技术中的井口结构存在着耗材多且笨重,不易拆卸且搬运和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井口结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易拆卸和安装不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井口结构,包括井口管、第一加强筋板、底板和若干固定环;井口管为圆柱状结构,其外壁设有若干键槽;第一加强筋板具有第一侧壁,该侧壁上设有凸键,该凸键可与键槽相配合,该第一加强筋板还具有第二侧壁,通过该第二侧壁将其固定于所述底板;固定环外侧设有凹槽,该凹槽可与第一加强筋板第一侧壁配合。井口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板,其与第一加强筋板分别位于底板的上下面,第一加强筋板与第二加强筋板固定于底板上。固定环包括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第一固定环设有用于与第一加强筋板第一侧壁配合的凹槽;第二固定环设有通孔,第一加强筋板第一侧壁上的凸键可以穿过该通孔与井口管上的键槽相配合。固定环还包括第三固定环、第四固定环和第五固定环;第三固定环设有竖孔和外侧凹槽,凹槽与第一加强筋板第一侧壁配合,竖孔可通过防转销将限位作用施加道第四固定环和第五固定环。第四固定环为调整固定环,消除装配累计误差,使固定环整体高度不低于井口管。第五固定环与井口管固定装配。第五固定环通过螺钉与井口管固定装配。底板上设有安装孔或起吊孔。井口管、第一加强筋板、底板和若干固定环其中之一为玻璃纤维和/或树脂胶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环上设有凹槽与第一加强筋板配合固定井口管,通过第四固定环消除装配累计误差,结构简单,易拆卸,且安装方便,同时,通过采用多个固定环的结构,当单一固定环发生损坏时对整体井口的机构稳定性影响小,提高了井口结构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井口结构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井口结构的剖视图。图中,1.底板,2.井口管,3.第二加强筋板,4.第四固定环,5.第三固定环,6.第一加强筋板,7.第一固定环,8.第五固定环,9.螺钉,10.第二固定环,11.螺母,12.螺栓,13.防转销,14.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井口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井口管2、第一加强筋板6、底板1和若干固定环。井口管2为圆柱状结构,其外壁设有若干键槽,采用玻璃纤维缠绕、冷压成型、树脂胶注塑而成,井口管2可以更换。第一加强筋板6具有第一侧壁,该侧壁上设有凸键,该凸键可与键槽相配合固定井口管2,防止井口管2上下移动。该第一加强筋板6还具有第二侧壁,通过该第二侧壁将其固定于底板1;第一加强筋板6采用玻璃纤维板切割制造,结构上起到对井口管2支撑和限位作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板6的数量为6个。固定环外侧设有凹槽,该凹槽可与第一加强筋板6的第一侧壁配合。井口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板3,第二加强筋板3采用玻璃纤维板切割制造。其与第一加强筋板6分别位于底板1的上下面,第一加强筋板6与第二加强筋板3固定于底板1上。固定环包括第一固定环7和第二固定环10。第一固定环7设有用于与第一加强筋板6第一侧壁配合的6个凹槽;每个凹槽与第一加强筋板6配合,防止第一固定环7轴向旋转。第一固定环7有12件。从底部计算,第1和第2件第一固定环7中间,安装第二固定环10,第二固定环10除了与第一固定环Ⅰ有相同的结构外,第二固定环10设有通孔,第一加强筋板6第一侧壁上的凸键可以穿过该通孔与井口管2上的键槽相配合。起到阻止井口管2轴向向上运动的作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环10上设有6个通孔。固定环还包括第三固定环5、第四固定环4和第五固定环8。第三固定环5除与固定环Ⅰ7有相同的结构外,还设有竖孔和外侧凹槽,凹槽与第一加强筋板6第一侧壁配合,竖孔可通过防转销13将限位作用施加到第四固定环4和第五固定环8。第四固定环4为调整固定环,消除装配累计误差,使固定环整体高度不低于井口管2。由于使用多个固定环结构,制造误差会累计到顶部,造成总高度尺寸不可控制,故设计第四固定环4零件,其在厚度尺寸上以配做要求体现,由防转销13控制防旋转趋势。第五固定环8通过螺钉9与井口管2固定装配。起到阻止其以下各零件轴向向上运动趋势,起到盖板作用。第一固定环7、第二固定环10、第三固定环5、第四固定环4和第五固定环8,采用玻璃纤维板切割制造。底板1上设有安装孔或起吊孔。底板1,采用玻璃纤维板切割制造,结构上起到支撑“井口管2”作用,在平面上留有安装孔和起吊孔,在“底板1”下部安装,有效的增强了“底板1”结构强度。井口管2、第一加强筋板6、底板1和若干固定环其中之一为玻璃纤维和/或树脂胶制成。螺栓12、螺母11和垫圈14采用玻璃纤维材料机械加工制造,结构上起到连接和紧固作用。安装时,将井口管2插入底板1件的安装孔中,将一个第一固定环7件套在井口管2上,让该第一固定环7件滑到底板1件的上表面,再依次安装第二固定环10,然后,将六个第一加强筋板6的第二侧壁放入底板1的安装槽中,同时将第一加强筋板6的凸键穿过第二固定环10上的通孔插入井口管2上的键槽。再将其余的第一固定环7套设在井口管2上,第一固定环7的凹槽第一加强筋板6的第一侧壁配合安装。利用螺栓12、螺母11和垫圈14将第一加强筋板6固定在底板1上(不需要拧紧),然后安装第三固定环5,同样的,第三固定环5上的凹槽配合第一加强筋板6的第一侧壁。然后将防转销13安装至第三固定环5的竖孔内,对准防转销13安装第四固定环4和第五固定环8,接着,将用于固定第一加强筋板6的螺栓12、螺母11和垫圈14拧紧。最后用螺钉9底板1固定至所需位置,整个安装过程结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井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口结构包括井口管(2)、第一加强筋板(6)、底板(1)和若干固定环;/n所述井口管(2)为圆柱状结构,其外壁设有若干第一配合机构;/n所述第一加强筋板(6)具有第一侧壁,该侧壁上设有第二配合机构,该第二配合机构与所述第一配合机构相配合,该第一加强筋板(6)还具有第二侧壁,通过该第二侧壁将其固定于所述底板(1);/n所述固定环套设在井口管(2)上,该固定环外侧设有第三配合机构,该第三配合机构与所述第一加强筋板第一侧壁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井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口结构包括井口管(2)、第一加强筋板(6)、底板(1)和若干固定环;
所述井口管(2)为圆柱状结构,其外壁设有若干第一配合机构;
所述第一加强筋板(6)具有第一侧壁,该侧壁上设有第二配合机构,该第二配合机构与所述第一配合机构相配合,该第一加强筋板(6)还具有第二侧壁,通过该第二侧壁将其固定于所述底板(1);
所述固定环套设在井口管(2)上,该固定环外侧设有第三配合机构,该第三配合机构与所述第一加强筋板第一侧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材料井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口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板(3),所述第一加强筋板(6)位于底板(1)的上面,第二加强筋板(3)位于底板(1)的下面,第一加强筋板(6)与第二加强筋板(3)固定于底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材料井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包括第一固定环(7)和第二固定环(10);
所述第一固定环(7)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加强筋板(6)第一侧壁配合的第三配合机构;
所述第二固定环(10)设有通孔,第一加强筋板(6)第一侧壁上的第二配合机构可以穿过该通孔与井口管上的第一配合机构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复合材料井口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民秦岭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永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