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颖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910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包括设置于灯体上的调光螺杆及其上的调光螺母,所述调光螺母与反射镜背面部分可移动连接,所述调光螺杆经由灯体向车体内侧延伸,在其内侧延伸端设置有涡形齿轮及箱形调光支架,所述箱形调光支架位于所述涡形齿轮上方,上方开口,下方临近调光涡形齿轮处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尺寸可容纳调光用螺丝刀通过,并对涡形齿轮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可以很好的解决由于造型在前后方向上过长而导致调光困难的问题,且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灯具,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新颖的汽车灯具 调光支架结构,所述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特别适用于汽车前照灯的光线调节。
技术介绍
随着车用灯具外观越来越好看,现在很多汽车灯具外形日趋多样化。特别是 汽车前照灯,对其外形要求很高。例如,要求其前、侧边及上侧的倾斜度越来越 大。由此,造成调光点被构成汽车前照灯外形部分的上部倾斜部分所遮蔽,普通 调光结构难以进行调光。调光点,即在灯具上调节光线上下左右运动的作用点。以往,为克服普通 调光结构无法进行调光的缺点,即,为将调光点移动到可以调节位置,可以采用 软轴调光结构,把调光点移动到可以调节位置来解决,即,软轴可以把原从灯具 上面调光点,移动到更方便的位置调节,如图移动到灯具侧面来进行调光。然而,众所周知,软轴系统结构复杂,成本很高,软轴系统一-价格贵一般用于高档灯具上(如AFS, HID)。另外,,软轴调光的运用范围有限。专利号为"200520108800.1"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侧光式背光模 组的调光结构。根据该专利文献所述,在其灯罩中设置光源,并且将一导光板的 板端套设在灯罩的开口处,以让光源的光线自板端射入导光板并且朝向导光板预 期的板面射出,以达到光源显示的效果。其中,光源与导光板间设有一调光结构, 该调光结构是在与光源正对的位置设有一入光面,以及在与导光板的据位置设有 一出光面,而入光面与出光面上均设有多个扩散体,使光源的光线射入导光板前, 得以由该调光结构的扩散体设置,令所通过的光线至少经过两次扩散体的扩散得 以将光线作更有效的利用。然而,上述对比文献仍然无法解决灯具的倾斜度越来越大而造成调光点被上 部倾斜部分所遮蔽,在解决调光点过深,不能从灯具上向下看到的情况下,普通 调光结构无法进行调光的问题。 另外,上述对比文献的调光原理、结构与本技术不同,其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所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汽车灯具调光支 架结构,所述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特别适用于汽车前照灯的光线调节。 本技术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包括设置于灯座灯体上的调光螺杆和螺母,所 述调光螺杆和螺母与反射镜背面部分可移动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螺钉经由灯体向车体内侧延伸,在其内侧延伸端设置有涡形齿轮及 箱形调光支架,所述箱形调光支架位于所述涡形齿轮上方,上方开口,下方临近 调光涡形齿轮处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尺寸可容纳调光用螺丝刀通过,并对涡形齿 轮进行调节。本专利技术系在现有的普通调光结构上作的修改,即,增加调光螺钉尺寸,考虑 到调光螺钉的刚度,不能只增加灯体到调光单元之间的尺寸,同时增加调光螺钉 上的调光螺母头到灯体安装点之间尺寸。优选的是,根据本技术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所述调光螺母通过调 光连接件与反射镜背面抵接。优选的是,根据本技术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所述调光螺杆螺纹连 接、固定于灯体连接部。优选的是,根据本技术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所述调光螺杆其总长度为100-200ram。优选的是,根据本技术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所述调光螺杆其总长 度为150-200mm。优选的是,根据本技术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所述螺母旋转被驱动 的调光连接件设置于反射镜背部的偏上下方向。优选的是,根据本技术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所述螺母旋转被驱动 的调光连接件设置于反射镜背部的偏左右方向。考虑到调光螺钉的刚度,不能只增加灯体到调光单元之间的尺寸,同时增加 调光螺钉上的调光螺母头到灯体安装点之间尺寸。由于调光时需用力下压调光螺 钉,过长螺杆会造成扭曲,为增加螺钉强度和调光导向我们增加了调光支架适 合所有灯具,特别对于调光点过深的灯具。 根据本技术的汽车灯A:调光支架结构,可以很好的解决由于对灯具外形 要求很高,如要求前照灯前、侧边及上侧的倾斜度越来越大等,造成调光点被构 成汽车前照灯外形部分的上部倾斜部分所遮蔽,普通调光结构难以进行调光的问 题。另外,本技术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简单,成本低,维修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以往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的剖视示意图。阁3为本技术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的又一例剖视示意图。 图中,l为调光螺杆,2为螺接于调光螺杆上的螺母,3为灯座灯体,4为反 射镜背面,5为调光螺杆一端的涡形齿轮(伞锥形齿轮),6为箱形调光支架,7 为调光连接件,8为车灯饰圈,9为配光镜,10为所述箱形调光支架位于所述涡 形齿轮上方的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用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 实施例一种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包括设置于灯座灯体3上的调光螺杆1和螺母 2,所述调光螺杆1和螺母2与反射镜4背面部分可移动抵接,所述调光螺杆1 经由灯体3向车体内侧延伸,在其内侧延伸端设置有涡形齿轮5及箱形调光支架 6,所述箱形调光支架6位于所述涡形齿轮5的上方,所述箱形调光支架6上方开 口,下方临近调光涡形齿轮处具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尺寸可容纳调光用螺丝 刀通过,并对涡形齿轮5进行调节。根据本实施例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所述调光螺杆其总长度为 170-200mm。根据本技术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所述调光螺母通过调光连接件与 反射镜背面抵接。所述调光螺杆螺纹连接、固定于灯体连接部。在对汽车灯具进行调光时,用螺丝刀在所述箱形调光支架6上方,通过其下 开口10处,贯通、抵接调光涡形齿轮5,并对涡形齿轮5进行拨动调节,即可调 节调光螺杆旋转,所述调光螺杆驱动旋转其前端部的螺母,螺母旋转后驱动调光连接件推动反射镜背部,由此,起到调节光线的作用。根据本实施例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所述调光螺杆驱动旋转其前端部的 螺母,螺母旋转后驱动调光连接件推动反射镜背部。所述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 各设置一个。且,其中一个所述螺母旋转被驱动的调光连接件设置于反射镜背部 的偏上下方向,而其中另一个所述螺母旋转被驱动的调光连接件设置于反射镜背 部的偏左右方向。如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在用螺丝刀在所述箱形调光支架6上方,通过其下开口10处,贯通、抵接调光涡形齿轮5,并对涡形齿轮5 上的伞锥形齿轮拨动调节,即可调节调光螺杆旋转,所述调光螺杆再驱动旋转其 前端部的螺母2,螺母2旋转后分别驱动设置于反射镜背部的偏上下方向的调光 连接件,及设置于反射镜背部的偏左右方向的调光连接件,所述调光连接件再分 别推动反射镜背部的偏上下方向及偏左右方向,进行汽车前照灯上下及左右(前 后)方向光线调节。根据本技术的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可以很好的解决由于前照灯前、 侧边及上侧的倾斜度越来越大等,造成调光点被构成汽车前照灯外形部分的上部 倾斜部分所遮蔽,普通调光结构难以进行调光的问题。另外,本技术的汽车 灯具调光支架结构简单,成本低,维修操作方便。权利要求1. 一种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包括设置于灯体上的调光螺杆及其上的调光螺母,所述调光螺母与反射镜背面部分可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螺杆经由灯体向车体内侧延伸,在其内侧延伸端设置有涡形齿轮及箱形调光支架,所述箱形调光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灯具调光支架结构,包括设置于灯体上的调光螺杆及其上的调光螺母,所述调光螺母与反射镜背面部分可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光螺杆经由灯体向车体内侧延伸,在其内侧延伸端设置有涡形齿轮及箱形调光支架,所述箱形调光支架位于所述涡形齿轮上方,上方开口,下方临近调光涡形齿轮处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尺寸可容纳调光用螺丝刀通过,并对涡形齿轮进行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仁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