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固定的洞口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1869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固定的洞口防护装置,包括位于洞口上侧且面积大于洞口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开有至少两条长滑槽作为调节空槽,各调节空槽内部至少套装一个L形倒钩件,L形倒钩件包括竖直杆和水平杆,竖直杆为螺杆,套装于相应的调节空槽内并能滑动,竖直杆安装固定螺母和/或垫片后可锁定在调节空槽内,水平杆作为倒钩杆其末端指向洞口侧壁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不会因为工人无意触碰导致防护板偏移预留口,从而保护工人的安全,且能够适用于多种预留口相对差距较小的建筑工程使用。

An adjustable and fixed protective device for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固定的洞口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用楼层洞口防护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固定的洞口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高层楼层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在相邻楼层之间预留洞口作为上下电梯或者楼梯的预留通道,在建筑竣工之前,该洞口还具有上下传递物料的作用。现有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如图10-11所示,在工人到达工作楼层之后,根据施工规范需要将楼层预留洞口临时封堵,防止工人出现高空衰落的安全隐患,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工人采用一块面积大于预留口的竹板8,直接架在预留洞口上侧,或者通过在洞口上方均匀的铺设木方7,然后再在木方7上侧架放竹板8,达到临时封堵的效果,但这种临时架构的封堵结构极不牢固,在建筑工地竣工之前,室内的亮度由于建筑物外层的防护架和防护网的缘故变得很低,工人在高层室内活动频繁,如果踢中防护板就会造成竹板偏离预留洞口,进而造成工人不慎摔落的后果。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安全可靠的洞口防护装置,是我们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固定的洞口防护装置,用于解决现有建筑施工过程中洞口封堵的防护板结构不牢固,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可调节固定的洞口防护装置,包括位于洞口上侧且面积大于洞口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开有至少两条长滑槽作为调节空槽,各调节空槽内部至少套装一个L形倒钩件,L形倒钩件包括竖直杆和水平杆,竖直杆为螺杆,套装于相应的调节空槽内并能滑动,竖直杆安装固定螺母和/或垫片后可锁定在调节空槽内,水平杆作为倒钩杆其末端指向洞口侧壁一侧。优选的,在所述L形倒钩件的竖直杆上或者水平杆上连接有叉杆作为约束杆,叉杆和竖直杆位于同一调节空槽内。优选的,所述调节空槽与洞口侧壁垂直,叉杆与水平杆在同一平面,或者调节空槽与洞口侧壁存在夹角a,叉杆与水平杆投影存在夹角a。优选的,至少两条调节空槽相互平行,或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防护板为金属材质板,且防护板的厚度大于等于0.5cm。优选的,所述垫片为圆形垫片,且垫片的直径大于调节空槽的宽度。优选的,所述防护板上开有至少两条横向调节空槽,各调节空槽内部分别设有两个背对的L形倒钩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防护板上开横向调节空槽,并在调节空槽内部穿插L形倒钩件,在使用时工人可以在楼层上层通过旋转L形倒钩件,使L形倒钩件的倒钩板勾住预留洞口的下边沿,然后紧固螺丝固定,在工人在楼层上层活动时,即使触碰到防护板,也不会造成防护板偏移,裸露出预留口的情况发生,从而保护了楼层上层工人的人身安全,避免工人不小心造成高空坠落等危险。2.本技术的L形倒钩件穿插于横向调节空槽中,在使用的过程中,本装置能够适应小于防护板的任何预留口,从而提高了该可调节固定的洞口防护装置的可用性,能适用于多种差距相对较小的建筑工程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L形倒钩件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防护装置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图6的A-A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的防护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俯视图;图9是本技术图8的B-B剖面图;图10是现有防护装置的纵向剖面图;图11是现有防护装置的横向剖面图;图12是现有防护装置的第二种施工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9所示,一种可调节固定的洞口防护装置,用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相邻楼层之间预留口的防护作业,如图1-4所示,该装置包括位于洞口上侧且面积大于洞口的防护板1,防护板1为金属材质钢板,且防护板1的厚度大于等于0.5cm,保证工人在踩上去之后防护板不会下弹为佳,防护板1上开有至少两条横向的调节空槽3,各调节空槽3内部套装有至少一个L形倒钩件2。L形倒钩件2包括竖直杆201和水平杆202,两个L形倒钩件2的水平杆202分别向外翻折与竖直杆201垂直,使水平杆202作为倒钩杆其末端指向预留口侧壁一侧,竖直杆201为螺杆,竖直杆201插入调节空槽3内部,且竖直杆201外部套装有至少两个固定螺母4,两个固定螺母4分别位于防护板1的两侧,且在固定螺母4位于防护板1的一侧设有垫片5,垫片5为圆形垫片,且垫片5的直径大于调节空槽3的宽度,在使用时,防护板1底侧的固定螺母4与垫片5为起到限定下限位的作用,不起到固定的作用。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部分不再重述,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防护板1上开有至少两条横向调节空槽3,各调节空槽3内部分别设有两个背对的L形倒钩件2,两个L形倒钩件2的水平杆202分别勾住预留洞口的下壁沿,在预留口较大时,适当增加L形倒钩件2的数量,进而使防护板1的牢固性得到加强。实施例3,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不分不再重述,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L形倒钩件2一侧设有叉杆6,叉杆6包括连接杆601和与连接杆601垂直的限位杆602,所述连接杆601与L形倒钩件2的竖直杆201一侧连接固定,且连接杆601与倒钩杆202互相平行,限位杆602与倒钩杆一体设置,限位杆602的顶侧面与竖直杆201的顶侧面齐高且插入同一调节空槽3中,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限位杆602和竖直杆201一同插入调节空槽3中,使L形倒钩杆2的倒钩杆202始终保持向外翻折,从而保证能够勾住预留口的壁沿,方便人们固定该装置。实施例4,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部分不再重述,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L形倒钩件2一侧设有叉杆6,叉杆6的底部与水平杆202的上侧焊接固定,其中叉杆6和竖直杆201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插入同一调节空槽3中。实施例5,如图8-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部分不再重述,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调节空槽3与洞口侧壁垂直,叉杆6与水平杆202在同一平面,或者调节空槽3与洞口侧壁存在夹角a,叉杆6与水平杆202投影存在夹角a。使用时,首先将L形倒钩板2的竖直杆201上旋钮入固定螺母4并放上垫片5,并将L形倒钩板2的竖直杆201插入调节空槽3中,然后再将竖直杆201伸出防护板1的一端套装上垫片5和固定螺母4,使两个固定螺母4夹住防护板1,最后根据预留口的壁厚调整下固定螺母4的位置,使水平杆202上侧距下固定螺母4的距离大于壁厚,再将防护板1放置在预留口的上侧,并通过旋转竖直杆201调整L形倒钩杆2的角度,使L形倒钩杆2的水平杆202勾住预留口的下壁沿,随后通过扳手旋转上固定螺母4,使防护板1与L形倒钩杆2夹住预留口的壁沿即可,本技术采用上述方案替代传统竹板与木方配合的方式封堵楼层之间的预留口,能够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固定的洞口防护装置,包括位于洞口上侧且面积大于洞口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上开有至少两条长滑槽作为调节空槽,各调节空槽内部至少套装一个L形倒钩件,L形倒钩件包括竖直杆和水平杆,竖直杆为螺杆,套装于相应的调节空槽内并能滑动,竖直杆安装固定螺母和/或垫片后可锁定在调节空槽内,水平杆作为倒钩杆其末端指向洞口侧壁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固定的洞口防护装置,包括位于洞口上侧且面积大于洞口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上开有至少两条长滑槽作为调节空槽,各调节空槽内部至少套装一个L形倒钩件,L形倒钩件包括竖直杆和水平杆,竖直杆为螺杆,套装于相应的调节空槽内并能滑动,竖直杆安装固定螺母和/或垫片后可锁定在调节空槽内,水平杆作为倒钩杆其末端指向洞口侧壁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固定的洞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形倒钩件的竖直杆上或者水平杆上连接有叉杆作为约束杆,叉杆和竖直杆位于同一调节空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固定的洞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空槽与洞口侧壁垂直,叉杆与水平杆在同一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洋顾海勇张英国田兴雨赵如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