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结构墙脚、柱脚找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86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现浇结构墙脚、柱脚找平器,所述找平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角钢、复数U型扣以及至少一通丝螺杆,两个所述角钢的一面相对设置,另一面朝下且与地面呈水平设置,两个所述角钢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复数组互相对应的通孔组,各所述通孔组的通孔个数为至少两个,各所述角钢的两端均设置有U型扣,各所述U型扣通过螺母固定在对应角钢上,所述通丝螺杆两端通过螺母连接在两个所述角钢的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轻松实现墙脚、柱脚地面的平整性,消除墙脚、柱脚模板与地面的缝隙,减少砂浆从缝隙漏出形成孔洞以及墙脚、柱脚烂根等质量问题。

A kind of leveling device for wall base and column base of cast-in-plac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结构墙脚、柱脚找平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现浇结构墙脚、柱脚找平器。
技术介绍
现浇结构墙柱脚烂根是现浇结构施工中常见的技术质量通病,产生这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墙、柱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砂浆从模板与地面间的缝隙中漏出。砂浆的流失造成表面粗骨料裸露,在混凝土成型后形成孔洞的质量问题。在工程实践中,曾采用各种方式消除模板与地面间的缝隙以减少剪力墙墙脚烂根质量通病的发生。主要采用的方式有:1、人工加强地面找平;2、用砂浆封堵缝隙;3、安装模板前固定角钢。但以上做法耗工耗材,存在较强的主观判断性,实施效果取决于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实践效果均不太理想,传统的做法及不足。以下列出了现有几种常见的解决墙、柱脚烂根的技术方案及存在问题:A、解决方式:加强混凝土地面面层收光质量;操作方法:采用铝合金板条扫光,人为判断地面平整度;存在问题及不足:1、从工期及材料特性考虑,混凝土浇捣多为夜间施工,主观判断存在不确定性;2、楼面混凝土浇捣过程质检复核难度较大:混凝土具备强度前大规模的排查不利于混凝土表面收光成型,反而会留下很多脚印等操作痕迹,具备强度后的混凝土便无法进行细部处理;3、剪力墙及框架柱与梁板节点处钢筋密布,操作空间有限,对更好的实现地面平整度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4、楼面混凝土的观感质量主要靠操作人员的水平和主观判断。B、解决方式:用砂浆封堵缝隙;操作方法:墙、柱模板安装完成后,用砂浆将存在缝隙的墙脚进行塞堵;存在问题及不足:1、要专人统计,仍可能存在遗漏;2、塞堵过程砂浆散漏,影响文明施工;3、模板安装后在底部封堵,操作困难,封堵质量难以控制;4、封堵用的砂浆,拆模后要进行清理,费工费材。C、解决方式:安装模板前固定角钢;操作方法:在模板安装前,用钢钉将角钢固定在混凝土地面定位出墙、柱模板的安装位置;存在问题及不足:1、角钢的固定与拆除在混凝土强度形成的初期,板面混凝土强度不足,容易造成现浇结构质量缺陷;2、角钢用钢钉固定,形式粗暴,材料容易损耗;3、不能从根源解决模板与地面的缝隙,拆模后缝隙处存在错台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现浇结构墙脚、柱脚找平器,能够轻松实现墙脚、柱脚地面的平整性,消除墙脚、柱脚模板与地面的缝隙,减少砂浆从缝隙漏出形成孔洞以及墙脚、柱脚烂根等质量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现浇结构墙脚、柱脚找平器,所述找平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角钢、复数U型扣以及至少一通丝螺杆,两个所述角钢的一面相对设置,另一面朝下且与地面呈水平设置,两个所述角钢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复数组互相对应的通孔组,各所述通孔组的通孔个数为至少两个,各所述角钢的两端均设置有U型扣,各所述U型扣通过螺母固定在对应角钢上,所述通丝螺杆两端通过螺母连接在两个所述角钢的中部。进一步地,各所述通孔组的通孔个数为至少三个。进一步地,各所述通孔的形状为椭圆形。进一步地,各所述角钢朝下的面均为光滑平面。进一步地,各所述螺母还搭配有垫片。进一步地,所述U型扣的个数为4个,所述通丝螺杆的个数为2个。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现浇结构墙脚、柱脚找平器能够轻松实现墙脚、柱脚地面的平整性,消除墙脚、柱脚模板与地面的缝隙,减少砂浆从缝隙漏出形成孔洞以及墙脚、柱脚烂根等质量问题,其还具有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可重复使用、成型效果好等特点,降低了混凝土楼板施工中的主观操作,提高了墙脚、柱脚标高及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比传统工艺节约材料及人工成本,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现浇结构墙脚、柱脚找平器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现浇结构墙脚、柱脚找平器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单侧角钢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U型扣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与墙钢筋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5,本技术涉及一种现浇结构墙脚、柱脚找平器,所述找平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角钢1、复数U型扣2以及至少一通丝螺杆3,两个所述角钢1的一面相对设置,另一面均朝下且与地面呈水平设置,两个所述角钢1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复数组互相对应的通孔组4,各所述通孔组4的通孔41个数为至少两个,各所述角钢1的两端均设置有U型扣2,各所述U型扣2通过螺母5固定在对应角钢1上,所述通丝螺杆3两端通过螺母5连接在两个所述角钢1的中部。各所述通孔组4的通孔41个数为至少三个。各所述通孔41的形状为椭圆形。各所述角钢1朝下的面均为光滑平面。各所述螺母5还搭配有垫片6。所述U型扣的个数为4个,所述通丝螺杆的个数为2个。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的说明。实施例1、墙脚、柱脚找平器由50×50*4开孔角钢1、φ14通丝螺杆3、25号U型扣2(可紧固φ25钢筋)、配套螺母5及垫片6组成。可根据具体墙柱的横向长度选取角钢1的长度,一般选取角钢1长度为1.2-1.7米,当墙的横向长度较长时,可选取多个墙脚、柱脚找平器安装配合。1、施工准备按正常工艺标准完成现浇结构模板及墙、柱、梁、板钢筋的安装工作。2、安装墙脚、柱脚找平器(1)先将单侧角钢1放置在要安装的剪力墙10旁,为了提高安装效率,除非必要进行的清理或截面变化时进行调整,通丝螺杆3的一侧始终不用拆除,(2)采用U型扣2将角钢1临时固定在墙10的纵向钢筋101上,固定用的钢筋101应尽量选择截面中型号/直径相同的纵筋。(3)利用水准仪或卷尺测量的方式,精确调整角钢1的标高,用U型扣2搭配螺母5和垫片6将钢筋101锁死。(4)一侧的角钢1调整完成后,将另一侧的角钢1挂在通丝螺杆3上,按照(2)、(3)步骤固定该侧的角钢1。(5)根据图纸计算(2)步骤中选用钢筋外皮的距离,再利用通丝螺杆3调节两根角钢1的距离。同时,通丝螺杆3还能起到约束墙柱钢筋倒偏的作用,避免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因钢筋偏位影响钢筋保护层的厚度。3、然后开始浇捣模板(即楼板)砂浆,且砂浆的高度刚好位于墙脚、柱脚找平器的两个角钢朝下的面所在位置处;待砂浆稍微成型后,拆除墙脚、柱脚找平器即可。本技术现浇结构墙脚、柱脚找平器能够轻松实现墙脚、柱脚地面的平整性,消除墙脚、柱脚模板与地面的缝隙,减少砂浆从缝隙漏出形成孔洞以及墙脚、柱脚烂根等质量问题,其还具有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可重复使用、成型效果好等特点,降低了混凝土楼板施工中的主观操作,提高了墙脚、柱脚标高及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比传统工艺节约材料及人工成本,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结构墙脚、柱脚找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角钢、复数U型扣以及至少一通丝螺杆,两个所述角钢的一面相对设置,另一面朝下且与地面呈水平设置,两个所述角钢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复数组互相对应的通孔组,各所述通孔组的通孔个数为至少两个,各所述角钢的两端均设置有U型扣,各所述U型扣通过螺母固定在对应角钢上,所述通丝螺杆两端通过螺母连接在两个所述角钢的中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结构墙脚、柱脚找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角钢、复数U型扣以及至少一通丝螺杆,两个所述角钢的一面相对设置,另一面朝下且与地面呈水平设置,两个所述角钢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复数组互相对应的通孔组,各所述通孔组的通孔个数为至少两个,各所述角钢的两端均设置有U型扣,各所述U型扣通过螺母固定在对应角钢上,所述通丝螺杆两端通过螺母连接在两个所述角钢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结构墙脚、柱脚找平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通孔组的通孔个数为至少三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怀旭沈延弘王珠明许晓芳王宗成梁晓劼黄长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