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角转向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504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控角转向器总成,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输入轴组件、传感器、上锥齿轮轴、下锥齿轮轴和调节电机;传感器设置于上壳体上用于监测输入轴组件的转动信息并传输至转向控制器,转向控制器与调节电机电连接,调节电机通过传动装置与输入轴组件连接;输入轴组件和传感器均设置于上壳体内,且输入轴组件的上端伸出上壳体,上锥齿轮轴和下锥齿轮轴均设置于下壳体内,输入轴组件的下端与上锥齿轮轴的轴端固定连接,上锥齿轮轴的锥齿轮与下锥齿轮轴的锥齿轮啮合,上壳体与下壳体固定连接,下锥齿轮轴的轴端伸出下壳体。该电控角转向器总成结构紧凑、布置灵活,满足驾驶员对汽车高速时的转向手感的稳定以及低速时的轻便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控角转向器总成
本技术涉及车辆的电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控角转向器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的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汽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转向手感作为汽车驾驶感受的重要一环,越来越被用户重视。转向手感的轻重跟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阻力矩成正比例关系:汽车在原地或低速行驶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阻力矩较大,转向手感较重;而随着行驶速度的提高,轮胎与地面的摩擦阻力矩逐渐减小,转向手感较轻。而用户希望汽车在低速行驶时能有轻便的手感,而在高速行驶时手感稳定性好、汽车转向手感不发飘。目前大量使用的助力转向器为液压助力转向器,而且在商用车领域这一比例更高,但液压助力转向器布置方式受限,占用空间较大,且操控手力特性单一,无法根据车速的变化实现可变操控手力特性,且无法实现智能控制。而现有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虽然结构紧凑、便于布置,转向轻便,但是其路感损失严重,输出的力矩有限,无法适用于大吨位的商用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布置灵活的电控角转向器总成,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满足驾驶员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控角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输入轴组件、传感器、上锥齿轮轴、下锥齿轮轴和调节电机;所述传感器设置于上壳体上用于监测所述输入轴组件的转动信息并传输至转向控制器,所述转向控制器与所述调节电机电连接,所述调节电机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输入轴组件连接;所述输入轴组件和所述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且所述输入轴组件的上端伸出所述上壳体并用于与车辆的方向盘连接,所述上锥齿轮轴和所述下锥齿轮轴均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输入轴组件的下端与所述上锥齿轮轴的轴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锥齿轮轴的锥齿轮与所述下锥齿轮轴的锥齿轮啮合,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下锥齿轮轴的轴端伸出所述下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角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输入轴组件、传感器、上锥齿轮轴、下锥齿轮轴和调节电机;所述传感器设置于上壳体上用于监测所述输入轴组件的转动信息并传输至转向控制器,所述转向控制器与所述调节电机电连接,所述调节电机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输入轴组件连接;所述输入轴组件和所述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且所述输入轴组件的上端伸出所述上壳体并用于与车辆的方向盘连接,所述上锥齿轮轴和所述下锥齿轮轴均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输入轴组件的下端与所述上锥齿轮轴的轴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锥齿轮轴的锥齿轮与所述下锥齿轮轴的锥齿轮啮合,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下锥齿轮轴的轴端伸出所述下壳体并用于与车辆的助力转向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角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组件包括输入轴、扭杆和蜗轮轴,所述扭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蜗轮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信息至少包括所述输入轴的转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角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信息还包括所述输入轴的转动速度、转动方向和作用于所述输入轴上的转向力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角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调节电机固定设置,且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蜗杆固定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蜗轮固定套设于所述蜗轮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角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为90°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勇李炳宏容建壮陈振鹏周士贵冯建林林剑财罗夏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兴江转向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