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维修防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128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维修防脱装置,用于解决轴承维修过程中防脱的技术问题。一种轴承维修防脱装置,包括外圈固定机构和内圈支撑机构,内圈支撑机构设置在外圈固定机构内;外圈固定机构包括外圈固定筒;内圈支撑机构包括内圈下支撑柱和内圈上支撑柱,内圈上支撑柱可拆装的设置在内圈下支撑柱的上端。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容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防止轴承维修过程中的滑动,有利于对轴承的固定。

A device for preventing bearing maintenance from falling o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维修防脱装置
本技术涉及轴承维修工具
,具体地说是一种轴承维修防脱装置。
技术介绍
轴承属于旋转型部件,由于长时间的滚动摩擦,轴承内的滚珠常出现磨损的情况。若不及时跟换滚珠,不仅影响转动效果,严重时将会导致整个轴承的损坏。现有技术中,在维修轴承时,通常将轴承内圈放置在木墩上,然后用锤头敲击外圈,将轴承内圈和外圈分离。更换滚珠时,再将轴承内圈和外圈摆放整齐,逐个将滚珠敲入。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内圈和外圈受力时滑动脱离的情况,不利于维修过程的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维修防脱装置,用于解决轴承维修过程中防脱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维修防脱装置,包括外圈固定机构和内圈支撑机构,内圈支撑机构设置在外圈固定机构内;外圈固定机构包括外圈固定筒;内圈支撑机构包括内圈下支撑柱和内圈上支撑柱,内圈上支撑柱可拆装的设置在内圈下支撑柱的上端。进一步的,所述内圈下支撑柱的上端轴向上设有插接底柱,内圈上支撑柱的下端轴向上设有插接底孔,插接底孔插接在插接底柱上。进一步的,所述外圈固定筒的上端外周面上设有外圈固定板,外圈固定板的内侧与外圈固定筒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轴承外圈的外圈卡槽。进一步的,所述外圈固定机构还包括外圈固定螺栓以及外圈固定卡臂,外圈固定板的周向上设有多个贯通的外圈固定调节螺孔,外圈固定螺栓螺接在外圈固定调节螺孔上;外圈固定卡臂连接在外圈固定螺栓的内端。进一步的,所述外圈固定卡臂与外圈固定螺栓的内端可转动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外圈固定卡臂的外侧设有旋转卡环,旋转卡环设有内翻边;外圈固定螺栓的内端设有外翻边,外翻边的直径大于内翻边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外圈固定卡臂采用弧形结构,外圈固定卡臂的圆心与所述外圈固定筒的圆心重合。进一步的,所述外圈固定筒的筒壁上设有贯通的维修窗。
技术实现思路
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技术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技术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防止轴承维修过程中的滑动,有利于对轴承的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外圈固定筒;2、外圈固定螺栓;3、外圈固定卡臂;4、外圈固定板;5、外圈卡槽;6、旋转卡环;7、内翻边;8、外翻边;9、维修窗;10、内圈下支撑柱;11、内圈上支撑柱;12、插接底柱;13、插接底孔;14、内圈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公知技术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技术。如图1至3所示,一种轴承维修防脱装置,包括外圈固定机构和内圈支撑机构;内圈支撑机构用于支撑轴承内圈,外圈支撑机构用于支撑轴承外圈,内圈支撑机构设置在外圈固定机构内。所述外圈固定机构包括外圈固定筒1,外圈固定螺栓2以及外圈固定卡臂3。所述外圈固定筒1的上端外周面上设有外圈固定板4,外圈固定板4的内侧与外圈固定筒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轴承外圈的外圈卡槽5。所述外圈固定板4的周向上设有多个贯通的外圈固定调节螺孔,外圈固定螺栓2螺接在外圈固定调节螺孔上。所述外圈固定卡臂3连接在外圈固定螺栓2的内端,优选的,外圈固定卡臂3的外侧设有旋转卡环6,旋转卡环6设有内翻边7;外圈固定螺栓2的内端设有外翻边8,外翻边8的直径大于内翻边7的直径;外圈固定卡臂3和外圈固定螺栓2之间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的外圈固定卡臂3采用弧形结构,外圈固定卡臂3的圆心与所述外圈固定筒1的圆心重合。所述外圈固定筒1的筒壁上设有贯通的维修窗9。所述内圈支撑机构包括内圈下支撑柱10和内圈上支撑柱11,内圈下支撑柱10与内圈上支撑柱11与所述外圈固定筒1对应设置。内圈下支撑柱10的上端轴向上设有插接底柱12,内圈上支撑柱11的下端轴向上设有插接底孔13;插接底孔13插接在插接底柱12上,实现内圈上支撑柱11与内圈下支撑柱10之间的对接,对接后的内圈上支撑柱11的上端面与所述外圈固定筒1的上端面平齐。内圈上支撑柱11的上端面设有内圈卡槽14。当拆卸轴承时,先将内圈上支撑柱11从内圈下支撑柱10卸下,内圈下支撑柱10的上端面低于外圈固定筒1的上端面。然后将轴承的外圈放置在外圈固定筒1的上端面上,轴承内圈处于悬空状态。通过外圈固定机构将轴承外圈卡死,再利用橡胶锤敲击轴承内圈,使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脱离。取下顺坏的轴承滚珠后,将内圈上支撑柱11安装在内圈下支撑柱10上;然后将轴承内圈放置在内圈上支撑柱11上,利用橡胶锤再逐个将滚珠敲进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之间的滚道上,轴承维修完成,松开外圈固定机构即可。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维修防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圈固定机构和内圈支撑机构,内圈支撑机构设置在外圈固定机构内;/n外圈固定机构包括外圈固定筒;内圈支撑机构包括内圈下支撑柱和内圈上支撑柱,内圈上支撑柱可拆装的设置在内圈下支撑柱的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维修防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圈固定机构和内圈支撑机构,内圈支撑机构设置在外圈固定机构内;
外圈固定机构包括外圈固定筒;内圈支撑机构包括内圈下支撑柱和内圈上支撑柱,内圈上支撑柱可拆装的设置在内圈下支撑柱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维修防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圈下支撑柱的上端轴向上设有插接底柱,内圈上支撑柱的下端轴向上设有插接底孔,插接底孔插接在插接底柱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维修防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圈固定筒的上端外周面上设有外圈固定板,外圈固定板的内侧与外圈固定筒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轴承外圈的外圈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维修防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圈固定机构还包括外圈固定螺栓以及外圈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强王雪玉朱鸿滨王克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升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