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铸蜡模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151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浇铸蜡模的模具,包括左模板、右模板、下模板和浇口帽,左模板和右模板呈左右相对设置,下模板设于左模板和右模板的下方,浇口帽设有浇口部和帽端部,浇口部设于帽端部上,帽端部呈圆柱状,帽端部的底部安装于下模板的上表面,左模板和右模板均设有半圆弧部,合模时,左、右模板之间形成模具型腔,左、右模板的半圆弧部构成与帽端部配合的腔体,浇口部位于模具型腔内,浇口部的顶部连接有螺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左右开模取代传统的上下开模,开模后,蜡模模型竖直置于浇口帽的帽端部的上方,操作者只需要把蜡模模型往上拔出,套接式的螺帽随蜡模模型脱模,脱模非常方便,制模壳后,螺帽取下后,便于形成浇口。

A mould for casting wax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浇铸蜡模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铸造模具的
,更具体涉及一种浇铸蜡模的模具。
技术介绍
熔模铸造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首先用易熔材料(比如蜡料)制成可熔性模型,在其上涂覆若干层特制的耐火材料,经过干燥和硬化形成一个整体模壳,再用蒸汽或热水从模壳中融掉模型,然后把模壳置于砂箱中,在其四周填充干砂造型,最后将铸型放入焙烧炉中经过高温焙烧,如型壳为高强度时,可不必造型而将脱模后的型壳直接焙烧,焙烧后,于其中浇注熔融金属而得到铸件。在制备蜡模模型的过程中,会利用到浇铸蜡模的模具。目前传统的蜡模模具都是上下开模,比如专利号为201320432926.9的一种注蜡模具结构、专利号为201320762084.3的一种快速成型蜡模模具,均采用上下开模结构。这种上下开模方式,蜡模模型制作完成后,需要人工脱模的同时需要利用气枪将蜡模模型从模具里面吹出,以保持蜡模模型的完整度,脱模非常麻烦,而且这种模具结构势必会在细节处增加气枪吹气孔,这样也会使得模具结构复杂,增加模具制作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左右开模的浇铸蜡模的模具。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浇铸蜡模的模具,其包括左模板、右模板、下模板和浇口帽,左模板和右模板呈左右相对设置,下模板设于左模板和右模板的下方,浇口帽设有浇口部和帽端部,浇口部设于帽端部上,帽端部呈圆柱状,帽端部的底部安装于下模板的上表面,左模板和右模板均设有半圆弧部,合模时,左、右模板之间形成模具型腔,左、右模板的半圆弧部构成与帽端部配合的腔体,浇口部位于模具型腔内,浇口部的顶部连接有螺帽。由此,采用左右开模取代传统的上下开模,蜡模模型制作完成,开模后,蜡模模型竖直置于浇口帽的帽端部的上方,操作者只需要把蜡模模型往上拔出,螺帽也是为了更好的脱模,螺帽随蜡模模型脱模,无需利用气枪将蜡模模型从模具里面吹出,脱模非常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操作者的负担,而且蜡模的模具不需要设计供气枪吹气的通道,大大降低了模具制作的成本。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浇口部的端面连接有螺帽固定轴,螺帽的底部设有轴连接部,轴连接部套设于螺帽固定轴上。由此,螺帽套在浇口部的螺帽固定轴上,而不是采用螺纹连接,蜡模模型脱模时,螺帽是粘在蜡模模型上的,蜡模模型往上拔出时,会直接带出螺帽,在蜡模模型外涂覆若干层特制的耐火材料,经过干燥和硬化形成一个整体模壳,而该螺帽后期取下后,便于形成浇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轴连接部的外形呈多棱柱形。由此,采用多棱柱形结构,主要是方便操作者手持该部件,便于施力,在合模前确保螺帽放置到位,也方便后期取下螺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左模板和右模板的接触面处均设有射蜡口部,合模时,左、右模板的射蜡口部构成一个完整的射蜡口。由此,射蜡口采用分离式的射蜡口部,便于后期清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浇口部呈圆锥形。由此,圆锥形的浇口部,使得制作后的模壳的浇口呈斗笠式,便于熔融金属的注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左模板和右模板通过定位销定位。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结构简单,降低了模具成本,采用左右开模取代传统的上下开模,开模后,蜡模模型竖直置于浇口帽的帽端部的上方,操作者只需要把蜡模模型往上拔出,套接式的螺帽随蜡模模型脱模,脱模非常方便,减轻了操作者的负担,制模壳后,螺帽取下后,便于形成浇口,模壳的浇口呈斗笠式,便于熔融金属的注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浇铸蜡模的模具的分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左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右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下模板和浇口帽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螺帽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成型后的蜡模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一实施方式的浇铸蜡模的模具,包括左模板1、右模板2、下模板3和浇口帽4。下模板3位于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下方,左模板1和右模板2相对于下模板3的中心位置呈左右相对设置,左、右模板1、2通过定位销102定位。如图4所示,浇口帽4包括浇口部41和帽端部42,帽端部42呈圆柱状,浇口部41呈圆锥形,浇口部41设于帽端部42上,帽端部42的底部安装于下模板3的上表面。左模板1和右模板2均设有半圆弧部100,合模时,左、右模板1、2之间形成模具型腔,左、右模板1、2的半圆弧部100构成与帽端部42配合的腔体。浇口部41位于模具型腔内,浇口部41的顶部连接有螺帽5。合模时,左模板1和右模板2通过定位销102来定位,定位销102前端呈锥形,便于导向。采用左右开模取代传统的上下开模,蜡模模型10(如图6所示)制作完成,开模后,蜡模模型10竖直置于浇口帽4的帽端部42的上方,操作者只需要把蜡模模型10往上拔出,螺帽5随蜡模模型10脱模,无需利用气枪将蜡模模型10从模具里面吹出,脱模非常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操作者的负担。螺帽5的设计减少了脱模时蜡与模具型腔的接触面,可便于更好的脱模。且蜡模的模具不需要设计供气枪吹气的通道,大大降低了模具制作的成本。圆锥形的浇口部41,使得制作后的模壳的浇口呈斗笠式,便于熔融金属的注入。螺帽5与浇口部41的连接采用插接式结构,具体的,浇口部41的端面有竖直向上的螺帽固定轴411,螺帽5的底部有轴连接部51,轴连接部51套接于螺帽固定轴411上。螺帽5套在浇口部41的螺帽固定轴411上,而不是采用螺纹连接,蜡模模型10脱模时,螺帽5是粘在蜡模模型10上的,蜡模模型10往上拔出时,会直接带出螺帽5,在蜡模模型10外涂覆若干层特制的耐火材料,经过干燥和硬化形成一个整体模壳,而该螺帽5后期取下后,便于形成浇口。如图5所示,轴连接部51的外形采用多棱柱形,方便操作者手持该部件,便于施力,在合模前确保螺帽5放置到位,也方便后期取下螺帽5。如图2和3所示,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接触面处均开设有射蜡口部101,合模时,左、右模板1、2的射蜡口部101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孔形的射蜡口。射蜡口采用分离式的射蜡口部101,便于后期清洁。本技术结构简单,降低了模具成本,采用左右开模取代传统的上下开模,开模后,蜡模模型10竖直置于浇口帽4的帽端部42的上方,操作者只需要把蜡模模型10往上拔出,套接式的螺帽5随蜡模模型10脱模,脱模非常方便,减轻了操作者的负担,制模壳后,螺帽5取下后,便于形成浇口,模壳的浇口呈斗笠式,便于熔融金属的注入。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浇铸蜡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模板(1)、右模板(2)、下模板(3)和浇口帽(4),所述左模板(1)和右模板(2)呈左右相对设置,所述下模板(3)设于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下方,所述浇口帽(4)设有浇口部(41)和帽端部(42),所述浇口部(41)设于帽端部(42)上,所述帽端部(42)呈圆柱状,所述帽端部(42)的底部安装于下模板(3)的上表面,所述左模板(1)和右模板(2)均设有半圆弧部(100),合模时,左、右模板之间形成模具型腔,左、右模板的半圆弧部(100)构成与帽端部(42)配合的腔体,所述浇口部(41)位于模具型腔内,所述浇口部(41)的顶部连接有螺帽(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浇铸蜡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模板(1)、右模板(2)、下模板(3)和浇口帽(4),所述左模板(1)和右模板(2)呈左右相对设置,所述下模板(3)设于左模板(1)和右模板(2)的下方,所述浇口帽(4)设有浇口部(41)和帽端部(42),所述浇口部(41)设于帽端部(42)上,所述帽端部(42)呈圆柱状,所述帽端部(42)的底部安装于下模板(3)的上表面,所述左模板(1)和右模板(2)均设有半圆弧部(100),合模时,左、右模板之间形成模具型腔,左、右模板的半圆弧部(100)构成与帽端部(42)配合的腔体,所述浇口部(41)位于模具型腔内,所述浇口部(41)的顶部连接有螺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铸蜡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部(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骏辰俞佳陈小光王家琪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天一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