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耳部瘢痕挛缩的耳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774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预防耳部瘢痕挛缩的耳罩,包括一耳罩前片,所述耳罩前片包括一第一平面和一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或所述第一弧面上开设至少一第一固定孔;一耳罩后片,所述耳罩后片包括一第二平面和一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平面和或所述第二弧面上开设至少一第二固定孔;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耳罩前片和所述耳罩后片连接,并通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对所述耳罩前片和所述耳罩后片进行固定;预防耳部瘢痕挛缩的耳罩更贴合患者耳廓的外形,不会造成其他组织的压迫和不适,日常佩戴不易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防耳部瘢痕挛缩的耳罩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预防耳部瘢痕挛缩的耳罩。
技术介绍
常见的外耳畸形包括先天性小耳畸形及外伤或烧伤后的耳廓缺损等,一般需进行耳廓部分或全部再造。复杂的耳部结构使耳廓再造成为整形外科手术中最具挑战的重建手术之一。没有哪一个人体外露器官具有像正常耳廓这样复杂和精细的外形。随着技术的发展,精湛的整形外科技术和艺术高度完美地结合,已使再造耳廓的形态达到近乎自然和逼真的境地。然而耳廓再造术后,表面的被覆皮肤存在相当大的张力,皮肤易于趋向舒展平坦,而使耳支架的表面结构凹部变浅或消失,使支架的三维立体构型难以充分显露。同时植皮区皮片挛缩、瘢痕的牵拉可能导致耳廓贴近头颅,颅耳角不明显或消失,从而使手术效果大打折扣,有的甚至需要再次植皮。因此,开发一种用于耳再造术后,预防耳后瘢痕挛缩,维持外耳形状达到最佳术后康复效果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已有改良型医用耳罩(专利号ZL201420138470.X),该医用耳罩由头罩、耳罩、下巴垫、系带及贴合垫(材质为软硅胶)组成,形成头部、下巴、患耳多点式固定。耳罩表面为多个直径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预防耳部瘢痕挛缩的耳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耳罩前片,所述耳罩前片包括一第一平面和一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弧面上开设至少一第一固定孔;一耳罩后片,所述耳罩后片包括一第二平面和一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二弧面上开设至少一第二固定孔;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耳罩前片和所述耳罩后片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对所述耳罩前片和所述耳罩后片进行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预防耳部瘢痕挛缩的耳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耳罩前片,所述耳罩前片包括一第一平面和一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弧面上开设至少一第一固定孔;一耳罩后片,所述耳罩后片包括一第二平面和一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二弧面上开设至少一第二固定孔;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耳罩前片和所述耳罩后片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对所述耳罩前片和所述耳罩后片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耳部瘢痕挛缩的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外形与耳廓前侧配合,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至少一预定高度的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弧面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弧面的外形与耳廓内侧形状配合,所述第一弧面上设置至少一预定高度的第一凸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防耳部瘢痕挛缩的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面与耳廓后侧配合,所述第二平面上设置至少一预定高度的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弧面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弧面的外形与耳廓外侧配合,所述第二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佳樊佳俊韩冬杨佳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