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76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包括底座、转轴、支杆、刹车螺丝、第一滚轮、第一千斤顶、升降轮盘、靠板、座板、防护栏、腿槽、橡胶垫、腿板、脚板、第二千斤顶、滚轮凹槽、第二滚轮和第三千斤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千斤顶的尺寸大于第二千斤顶、第二千斤顶的尺寸与第三千斤顶相等,且第一千斤顶、第二千斤顶、第三千斤顶所升高的高度相等,且第一千斤顶、第二千斤顶、第三千斤顶之间呈等距排列设置,符合所有受伤人员的身体条件,橡胶垫为厚度呈10厘米的医用橡胶垫,且呈长方体形状,并通过热熔胶胶结在腿槽内,且该腿槽下陷深度为20厘米并呈左右对称式设置,满足受伤人员的舒适度。

A nursing traction stent for orthopedic clin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护理牵引支架,具体为一种用于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属于护理牵引支架

技术介绍
在城市化的发展快速,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生活压力也愈来愈大,致使很多疾病年轻化,例如腰椎间盘脱出,颈椎病以及腰肌劳损,这时需要用到骨科护理牵引支架,现有市场上的骨科护理牵引支架存在以下缺点,对病人身体的固定效果差,在移动支架的过程中,支架会产生晃动,人的身体也会随之移动,从而导致牵引效果不佳。因此,则需要一种用于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的底部滚轮没有设置防滑橡胶垫,导致在移动过程中可能由于地板的湿滑而导致该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出现打滑从而引发危险,其二、现有的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的底板的四周为尖角,导致在在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而造成人员受伤,其三、现有的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的腿槽内没有设置橡胶垫,导致受伤人员的舒适度达不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包括底座、转轴、支杆、刹车螺丝、第一滚轮、第一千斤顶、升降轮盘、靠板、座板、防护栏、腿槽、橡胶垫、腿板、脚板、第二千斤顶、滚轮凹槽、第二滚轮和第三千斤顶;所述底座位于第一滚轮的上方,所述转轴呈转动式焊接设置在底座的下方,所述支杆焊接设置在转轴的下方,所述刹车螺丝呈对称式旋拧设置在支杆的底端,所述第一滚轮通过刹车螺丝固定设置在支杆的内侧,所述第一千斤顶焊接设置在底座的左侧,所述升降轮盘呈转动式设置在第一千斤顶上,所述靠板通过转轴呈转动式连接设置在座板上,所述座板焊接设置在第一千斤顶的顶端,所述防护栏通过转轴呈转动式连接设置在座板和腿板的两侧,所述腿槽焊接设置在第三千斤顶的顶端,所述第三千斤顶焊接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第一千斤顶的右侧,所述腿槽呈内凹式设置在腿板上,所述橡胶垫设置在腿槽内,所述脚板焊接设置在第二千斤顶的顶端,所述第二千斤顶焊接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第三千斤顶的右侧,所述滚轮凹槽呈内凹式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第二千斤顶的底部。优选的,为了防止在在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而造成人员受伤,所述不锈钢钢板制成的底座长2.2米、宽1.2米、厚0.3米,且该底座的四角呈半圆式圆角处理,并在该底座的表面镀有一层均匀的防锈膜。优选的,为了防止在移动过程中可能由于地板的湿滑而导致该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出现打滑从而引发危险,所述第一滚轮共设置有四个且呈前后左右对称式设置,并在该第一滚轮的外侧圆周胶结有一层防滑橡胶垫,且刹车螺丝呈左右对称式设置在第一滚轮的两侧,并在该刹车螺丝的圆周上设置由内凹式防滑齿纹。优选的,为了符合所有受伤人员的身体条件,所述第一千斤顶的尺寸大于第二千斤顶、第二千斤顶的尺寸与第三千斤顶相等,且第一千斤顶、第二千斤顶、第三千斤顶所升高的高度相等,且第一千斤顶、第二千斤顶、第三千斤顶之间呈等距排列设置。优选的,为了满足受伤人员的舒适度,所述橡胶垫为厚度呈10厘米的医用橡胶垫,且呈长方体形状,并通过热熔胶胶结在腿槽内,且该腿槽下陷深度为20厘米并呈左右对称式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设计合理,不锈钢钢板制成的底座长2.2米、宽1.2米、厚0.3米,且该底座的四角呈半圆式圆角处理,并在该底座的表面镀有一层均匀的防锈膜,防止在在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而造成人员受伤,第一滚轮共设置有四个且呈前后左右对称式设置,并在该第一滚轮的外侧圆周胶结有一层防滑橡胶垫,且刹车螺丝呈左右对称式设置在第一滚轮的两侧,并在该刹车螺丝的圆周上设置由内凹式防滑齿纹,防止在移动过程中可能由于地板的湿滑而导致该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出现打滑从而引发危险,第一千斤顶的尺寸大于第二千斤顶、第二千斤顶的尺寸与第三千斤顶相等,且第一千斤顶、第二千斤顶、第三千斤顶所升高的高度相等,且第一千斤顶、第二千斤顶、第三千斤顶之间呈等距排列设置,符合所有受伤人员的身体条件,橡胶垫为厚度呈10厘米的医用橡胶垫,且呈长方体形状,并通过热熔胶胶结在腿槽内,且该腿槽下陷深度为20厘米并呈左右对称式设置,满足受伤人员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腿槽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底板侧面示意图。图中:1、底座,2、转轴,3、支杆,4、刹车螺丝,5、第一滚轮,6、第一千斤顶,7、升降轮盘,8、靠板,9、座板,10、防护栏,11、腿槽,12、橡胶垫,13、腿板,14、脚板,15、第二千斤顶,16、滚轮凹槽,17、第二滚轮和18、第三千斤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包括底座1、转轴2、支杆3、刹车螺丝4、第一滚轮5、第一千斤顶6、升降轮盘7、靠板8、座板9、防护栏10、腿槽11、橡胶垫12、腿板13、脚板14、第二千斤顶15、滚轮凹槽16、第二滚轮17和第三千斤顶18;所述底座1位于第一滚轮5的上方,所述转轴2呈转动式焊接设置在底座1的下方,所述支杆3焊接设置在转轴2的下方,所述刹车螺丝4呈对称式旋拧设置在支杆3的底端,所述第一滚轮5通过刹车螺丝4固定设置在支杆3的内侧,所述第一千斤顶6焊接设置在底座1的左侧,所述升降轮盘7呈转动式设置在第一千斤顶6上,所述靠板8通过转轴呈转动式连接设置在座板9上,所述座板9焊接设置在第一千斤顶6的顶端,所述防护栏10通过转轴呈转动式连接设置在座板9和腿板13的两侧,所述腿槽11焊接设置在第三千斤顶18的顶端,所述第三千斤顶18焊接设置在底座1上并位于第一千斤顶6的右侧,所述腿槽11呈内凹式设置在腿板13上,所述橡胶垫12设置在腿槽11内,所述脚板14焊接设置在第二千斤顶15的顶端,所述第二千斤顶15焊接设置在底座1上并位于第三千斤顶18的右侧,所述滚轮凹槽16呈内凹式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第二滚轮17设置在第二千斤顶15的底部。所述不锈钢钢板制成的底座1长2.2米、宽1.2米、厚0.3米,且该底座1的四角呈半圆式圆角处理,并在该底座1的表面镀有一层均匀的防锈膜,防止在在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而造成人员受伤,所述第一滚轮5共设置有四个且呈前后左右对称式设置,并在该第一滚轮5的外侧圆周胶结有一层防滑橡胶垫,且刹车螺丝4呈左右对称式设置在第一滚轮5的两侧,并在该刹车螺丝4的圆周上设置由内凹式防滑齿纹,防止在移动过程中可能由于地板的湿滑而导致该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出现打滑从而引发危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转轴(2)、支杆(3)、刹车螺丝(4)、第一滚轮(5)、第一千斤顶(6)、升降轮盘(7)、靠板(8)、座板(9)、防护栏(10)、腿槽(11)、橡胶垫(12)、腿板(13)、脚板(14)、第二千斤顶(15)、滚轮凹槽(16)、第二滚轮(17)和第三千斤顶(18);所述底座(1)位于第一滚轮(5)的上方,所述转轴(2)呈转动式焊接设置在底座(1)的下方,所述支杆(3)焊接设置在转轴(2)的下方,所述刹车螺丝(4)呈对称式旋拧设置在支杆(3)的底端,所述第一滚轮(5)通过刹车螺丝(4)固定设置在支杆(3)的内侧,所述第一千斤顶(6)焊接设置在底座(1)的左侧,所述升降轮盘(7)呈转动式设置在第一千斤顶(6)上,所述靠板(8)通过转轴呈转动式连接设置在座板(9)上,所述座板(9)焊接设置在第一千斤顶(6)的顶端,所述防护栏(10)通过转轴呈转动式连接设置在座板(9)和腿板(13)的两侧,所述腿槽(11)焊接设置在第三千斤顶(18)的顶端,所述第三千斤顶(18)焊接设置在底座(1)上并位于第一千斤顶(6)的右侧,所述腿槽(11)呈内凹式设置在腿板(13)上,所述橡胶垫(12)设置在腿槽(11)内,所述脚板(14)焊接设置在第二千斤顶(15)的顶端,所述第二千斤顶(15)焊接设置在底座(1)上并位于第三千斤顶(18)的右侧,所述滚轮凹槽(16)呈内凹式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第二滚轮(17)设置在第二千斤顶(15)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骨科临床的护理牵引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转轴(2)、支杆(3)、刹车螺丝(4)、第一滚轮(5)、第一千斤顶(6)、升降轮盘(7)、靠板(8)、座板(9)、防护栏(10)、腿槽(11)、橡胶垫(12)、腿板(13)、脚板(14)、第二千斤顶(15)、滚轮凹槽(16)、第二滚轮(17)和第三千斤顶(18);所述底座(1)位于第一滚轮(5)的上方,所述转轴(2)呈转动式焊接设置在底座(1)的下方,所述支杆(3)焊接设置在转轴(2)的下方,所述刹车螺丝(4)呈对称式旋拧设置在支杆(3)的底端,所述第一滚轮(5)通过刹车螺丝(4)固定设置在支杆(3)的内侧,所述第一千斤顶(6)焊接设置在底座(1)的左侧,所述升降轮盘(7)呈转动式设置在第一千斤顶(6)上,所述靠板(8)通过转轴呈转动式连接设置在座板(9)上,所述座板(9)焊接设置在第一千斤顶(6)的顶端,所述防护栏(10)通过转轴呈转动式连接设置在座板(9)和腿板(13)的两侧,所述腿槽(11)焊接设置在第三千斤顶(18)的顶端,所述第三千斤顶(18)焊接设置在底座(1)上并位于第一千斤顶(6)的右侧,所述腿槽(11)呈内凹式设置在腿板(13)上,所述橡胶垫(12)设置在腿槽(11)内,所述脚板(14)焊接设置在第二千斤顶(15)的顶端,所述第二千斤顶(15)焊接设置在底座(1)上并位于第三千斤顶(18)的右侧,所述滚轮凹槽(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丹王强张伟单成祥李冬查斯洛裘年存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