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023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抽真空部分、变压器和注油部分,抽真空部分连通在变压器的上端,注油部分连通在变压器的下端;注油部分包括真空注油管、滤油机、第一油罐、第二油罐、补油吊罐、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第三油路、第四油路和第五油路;第一油罐、第二油罐均与滤油机连通,第二油罐、真空注油管分别与第一油罐连通,补油吊罐通过连通管道分别与滤油机、第一油罐连接,补油吊罐的出油口处设置变压器注油口,真空注油管处设置真空注油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各个模块相互配合,逻辑紧密,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使用环境和要求下变压器的注油,实现滤油、注油、真空注油、补油一体化,真空注油效果好。

A vacuum oil filling system for transfor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变压器油作为油浸式变压器的绝缘介质和冷却介质基本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油浸式变压器总装封盖后需进行注入变压器油的操作。目前,油浸式变压器一般注油的方法是直接从箱盖上面的注油管口将变压器油灌入油箱,这种注油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不需复杂的设备及管道等,缺点是注油过程中会夹杂进一些水分和大量空气,注油后需静放较长一段时间,以便内部空气的排出,另外还影响油箱内部的潮气排出,降低变压器油的绝缘强度。同时市面上也存在着一些普通的变压器真空注油装置,这些真空注油装置采用真空压力将储油罐中的油压入到变压器中,由于本身真空压力较大,在进行注油的过程中油压过大,进而导致注油速度过快,在变压器油箱内容易产生气泡;同时由于本身注油的动力采用真空压力,当变压器油箱快要注满时,操作人员很难控制变压器油箱处于刚好注满的状态,经常会出现变压器油箱注入不满或者变压器油满溢到外泄管路中的现象,操作和清理起来很不方便,费时费力。另外,现有的变压器真空注油装置,在抽真空和注油上并没有分开成两个模块进行逻辑紧密的操作,在整体操作上误差很大,注油不能够满足多种复杂情况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系统,各个模块相互配合,逻辑紧密,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使用环境和要求下变压器的注油,实现滤油、注油、真空注油、补油一体化,真空注油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抽真空部分、变压器和注油部分,所述抽真空部分连通在变压器的上端,所述注油部分连通在变压器的下端;所述注油部分包括真空注油管、滤油机、第一油罐、第二油罐、补油吊罐、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第三油路、第四油路和第五油路;所述第一油罐、第二油罐均与滤油机连通,第二油罐、真空注油管分别与第一油罐连通,所述补油吊罐通过连通管道分别与滤油机、第一油罐连接,所述补油吊罐的出油口处设置变压器注油口,真空注油管处设置真空注油口;所述第二油罐依次经过第四阀门、第七阀门、滤油机、第二阀门后到第一油罐组成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油罐依次经过第三阀门、第七阀门、滤油机、第二阀门后回到第一油罐组成第二油路且实现自滤油阶段,所述第一油罐依次经过第三阀门、第七阀门、滤油机、第五阀门后到变压器注油口组成第三油路且实现变压器注油阶段,所述第一油罐依次经过第三阀门、第八阀门后到真空注油管组成第四油路且实现真空注油阶段,所述第一油罐依次经过第三阀门、第七阀门、滤油机、第一阀门后到补油吊罐,补油吊罐经过第六阀门到变压器注油口组成第五油路且实现变压器补油阶段;所述抽真空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真空箱、真空罐和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变压器的顶部连通,真空泵通过第九阀门、第十阀门与真空罐连通且组成真空干燥处理阶段,真空泵通过第九阀门、第十一阀门连通真空箱且组成注油变压器抽真空阶段。进一步的,所述变压器注油口与变压器的底部一侧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真空注油口为多个,多个所述的真空注油口均与变压器的底部一侧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真空注油口的个数为8个。进一步的,所述真空箱对应具有8个抽真空管。进一步的,所述真空箱设有实时监测的真空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均为单向阀。进一步的,所述真空罐的压强为0.02-0.04MPa。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系统,各个模块相互配合,逻辑紧密,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使用环境和要求下变压器的注油,实现滤油、注油、真空注油、补油一体化,真空注油效果好。具体表现在:抽真空部分在变压器的顶部进行变压器的真空干燥处理、待注油变压器的抽真空,并均按照相关规定工艺处理停止;注油部分在变压器底部一侧根据不同需要情况进行注油、补油操作,其中包括油罐之间油循环阶段即第一油路、自滤油阶段即第二油路、变压器注油阶段即第三油路、真空注油阶段即第四油路、变压器补油阶段即第五油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注油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抽真空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3、第三阀门,4、第四阀门,5、第五阀门,6、第六阀门,7、第七阀门,8、第八阀门,9、第九阀门,10、第十阀门,11、第十一阀门,12、抽真空部分,13、变压器,14、注油部分,15、真空注油管,16、滤油机,17、第一油罐,18、第二油罐,19、补油吊罐,20、变压器注油口,21、真空注油口,22、真空箱,23、真空罐,24、真空泵,25、抽真空管,26、真空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例是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的最佳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抽真空部分12、变压器13和注油部分14,所述抽真空部分12连通在变压器13的上端,所述注油部分14连通在变压器13的下端;所述注油部分14包括真空注油管15、滤油机16、第一油罐17、第二油罐18、补油吊罐19、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第三油路、第四油路和第五油路;所述第一油罐17、第二油罐18均与滤油机16连通,第二油罐18、真空注油管15分别与第一油罐17连通,所述补油吊罐19通过连通管道分别与滤油机16、第一油罐17连接,所述补油吊罐19的出油口处设置变压器注油口20,真空注油管15处设置真空注油口21;所述第二油罐18依次经过第四阀门4、第七阀门7、滤油机16、第二阀门2后到第一油罐17组成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油罐17依次经过第三阀门3、第七阀门7、滤油机16、第二阀门2后回到第一油罐17组成第二油路且实现自滤油阶段,所述第一油罐17依次经过第三阀门3、第七阀门7、滤油机16、第五阀门5后到变压器注油口20组成第三油路且实现变压器注油阶段,所述第一油罐17依次经过第三阀门3、第八阀门8后到真空注油管15组成第四油路且实现真空注油阶段,所述第一油罐17依次经过第三阀门3、第七阀门7、滤油机16、第一阀门1后到补油吊罐19,补油吊罐19经过第六阀门6到变压器注油口20组成第五油路且实现变压器补油阶段;所述抽真空部分12包括相互连接的真空箱22、真空罐23和真空泵24,所述真空泵24与变压器13的顶部连通,真空泵24通过第九阀门9、第十阀门10与真空罐23连通且组成真空干燥处理阶段,真空泵24通过第九阀门9、第十一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抽真空部分(12)、变压器(13)和注油部分(14),所述抽真空部分(12)连通在变压器(13)的上端,所述注油部分(14)连通在变压器(13)的下端;/n所述注油部分(14)包括真空注油管(15)、滤油机(16)、第一油罐(17)、第二油罐(18)、补油吊罐(19)、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第三油路、第四油路和第五油路;所述第一油罐(17)、第二油罐(18)均与滤油机(16)连通,第二油罐(18)、真空注油管(15)分别与第一油罐(17)连通,所述补油吊罐(19)通过连通管道分别与滤油机(16)、第一油罐(17)连接,所述补油吊罐(19)的出油口处设置变压器注油口(20),真空注油管(15)处设置真空注油口(21);/n所述第二油罐(18)依次经过第四阀门(4)、第七阀门(7)、滤油机(16)、第二阀门(2)后到第一油罐(17)组成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油罐(17)依次经过第三阀门(3)、第七阀门(7)、滤油机(16)、第二阀门(2)后回到第一油罐(17)组成第二油路且实现自滤油阶段,所述第一油罐(17)依次经过第三阀门(3)、第七阀门(7)、滤油机(16)、第五阀门(5)后到变压器注油口(20)组成第三油路且实现变压器注油阶段,所述第一油罐(17)依次经过第三阀门(3)、第八阀门(8)后到真空注油管(15)组成第四油路且实现真空注油阶段,所述第一油罐(17)依次经过第三阀门(3)、第七阀门(7)、滤油机(16)、第一阀门(1)后到补油吊罐(19),补油吊罐(19)经过第六阀门(6)到变压器注油口(20)组成第五油路且实现变压器补油阶段;/n所述抽真空部分(12)包括相互连接的真空箱(22)、真空罐(23)和真空泵(24),所述真空泵(24)与变压器(13)的顶部连通,真空泵(24)通过第九阀门(9)、第十阀门(10)与真空罐(23)连通且组成真空干燥处理阶段,真空泵(24)通过第九阀门(9)、第十一阀门(11)连通真空箱(22)且组成注油变压器抽真空阶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抽真空部分(12)、变压器(13)和注油部分(14),所述抽真空部分(12)连通在变压器(13)的上端,所述注油部分(14)连通在变压器(13)的下端;
所述注油部分(14)包括真空注油管(15)、滤油机(16)、第一油罐(17)、第二油罐(18)、补油吊罐(19)、第一油路、第二油路、第三油路、第四油路和第五油路;所述第一油罐(17)、第二油罐(18)均与滤油机(16)连通,第二油罐(18)、真空注油管(15)分别与第一油罐(17)连通,所述补油吊罐(19)通过连通管道分别与滤油机(16)、第一油罐(17)连接,所述补油吊罐(19)的出油口处设置变压器注油口(20),真空注油管(15)处设置真空注油口(21);
所述第二油罐(18)依次经过第四阀门(4)、第七阀门(7)、滤油机(16)、第二阀门(2)后到第一油罐(17)组成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油罐(17)依次经过第三阀门(3)、第七阀门(7)、滤油机(16)、第二阀门(2)后回到第一油罐(17)组成第二油路且实现自滤油阶段,所述第一油罐(17)依次经过第三阀门(3)、第七阀门(7)、滤油机(16)、第五阀门(5)后到变压器注油口(20)组成第三油路且实现变压器注油阶段,所述第一油罐(17)依次经过第三阀门(3)、第八阀门(8)后到真空注油管(15)组成第四油路且实现真空注油阶段,所述第一油罐(17)依次经过第三阀门(3)、第七阀门(7)、滤油机(16)、第一阀门(1)后到补油吊罐(19),补油吊罐(19)经过第六阀门(6)到变压器注油口(20)组成第五油路且实现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旭冯铎王安白冰洋李文喆随向前周罗鹏冯建海
申请(专利权)人:利锐特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