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冲击损伤观察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9791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0:31
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冲击损伤观察实验装置。其包括实验台、钢化玻璃保护壳、量角器、丝杠调节装置、模拟航空发动机叶片装置、模拟冲击加速装置、动力装置、照明灯以及观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冲击损伤观察实验装置设计紧凑,简易、方便、节能,可调节性高,耗材少,而且建造成本低,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因此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An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observing the impact damage of Aeroengine Blad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冲击损伤观察实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拟冲击生成及观测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冲击损伤观察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民航业的需求也日渐增加,军用、民用、商用航空发展迅速,而航空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是未来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航空叶片材料的研发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拥有高性能的新型材料无疑是民航甚至科技进步的一个信号。但是新型材料的研发涉及很多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对研制出来的材料进行试验,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这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现役的实验设备大多都依赖于进口,难免存在设备版本低、费用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冲击损伤观察实验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冲击损伤观察实验装置包括实验台、钢化玻璃保护壳、量角器、丝杠调节装置、模拟航空发动机叶片装置、模拟冲击加速装置、动力装置、照明灯以及观测装置;其中,所述的实验台分为三层,底层固定在工作台上,用于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冲击损伤观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冲击损伤观察实验装置包括实验台(1)、钢化玻璃保护壳(8)、量角器(12)、丝杠调节装置、模拟航空发动机叶片装置、模拟冲击加速装置、动力装置、照明灯(16)以及观测装置;其中,所述的实验台(1)分为三层,底层固定在工作台上,用于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中层和顶层设置在底层的一侧上方;/n模拟航空发动机叶片装置包括涡轮叶片(17)、承重盘(21)、转轴(22)、轴承和螺母;两个轴承分别放置在实验台(1)上底层和中层中部的开孔中;转轴(22)的中部设置在两个轴承的中心孔中;涡轮叶片(17)的中部连接在转轴(22)的上端;螺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冲击损伤观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冲击损伤观察实验装置包括实验台(1)、钢化玻璃保护壳(8)、量角器(12)、丝杠调节装置、模拟航空发动机叶片装置、模拟冲击加速装置、动力装置、照明灯(16)以及观测装置;其中,所述的实验台(1)分为三层,底层固定在工作台上,用于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中层和顶层设置在底层的一侧上方;
模拟航空发动机叶片装置包括涡轮叶片(17)、承重盘(21)、转轴(22)、轴承和螺母;两个轴承分别放置在实验台(1)上底层和中层中部的开孔中;转轴(22)的中部设置在两个轴承的中心孔中;涡轮叶片(17)的中部连接在转轴(22)的上端;螺母螺纹连接在转轴(22)的下端,用于将转轴(22)固定在实验台(1)的中层上,从而使模拟航空发动机叶片装置得到固定;承重盘(21)的中心孔套在位于实验台(1)上底层和中层之间的转轴(22)上,用于承载模拟航空发动机叶片装置的重量;
动力装置包括直流电机(2)、皮带轮(3)和皮带(4);其中直流电机(2)固定在实验台(1)上位于中层及顶层另一侧的底层表面,并且输出轴朝上;两个皮带轮(3)分别固定在直流电机(2)的输出轴和位于实验台(1)上底层和中层之间的转轴(22)上,并且两个皮带轮(3)之间用皮带(4)连接;
钢化玻璃保护壳(8)为下端开口的圆桶状,并且下端固定在位于涡轮叶片(17)外侧的实验台(1)的顶层,内部中间设有隔板,并且顶面和隔板上均形成有长孔,用于冲击装置在钢化玻璃保护壳(8)内的移动;
丝杠调节装置包括上部调节装置和下部调节装置;其中上部调节装置包括上部轴承座(13)、上部光轴座(14)、上部光轴(15)、上部手轮(26)、上部导轨滑块(10)和上部丝杠(9);其中两个上部轴承座(13)分别固定在钢化玻璃保护壳(8)顶层上位于长孔两端的外侧部位;每个上部轴承座(13)的两侧部位分别固定一个上部光轴座(14);两根上部光轴(1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位于同一侧的两个上部光轴座(14)中;上部丝杠(9)的一端设置在一个上部轴承座(13)上,另一端穿过另一个上部轴承座(13)后与上部手轮(26)相连,并且上部光轴(15)与上部丝杠(9)平行设置;上部导轨滑块(10)以能够沿上部光轴(15)滑动的方式同时设置在上部丝杠(9)和两根上部光轴(15)上,中部一侧形成有一个开孔,并且该开孔与钢化玻璃保护壳(8)顶面上的长孔上下位置相对应;下部调节装置包括轴承(19)、下部光轴(25)、下部手轮(6)、下部导轨滑块(20)和下部丝杠(26);两个轴承(19)分别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鹏李映渔王宇博陈相吕任家昊钱俊泽年哲葛畅周佳星霍月利李健强刘国峰金梓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航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