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9687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所述自除尘风道装置形成新风通道,新风通道内安装除尘组件、一级过滤网与二级过滤网,除尘组件包括除尘通道、除尘风机,转动式吸尘座与转动式排尘座,转动式吸尘座形成吸尘腔,转动式排尘座形成排尘腔,转动式吸尘座设置对二级过滤网吸尘的吸尘口,吸尘口除尘通道连通,转动式排尘座设置排尘口,排尘口通过除尘通道与吸尘口连通,除尘风机的风机进风口与吸尘口直接连通,除尘风机的风机出风口与排尘口直接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新风系统除尘效率高,过水灰尘被吸尘口强力吸出,由外层防虫网处喷出,顺带喷射清洗外层滤网,能有效清除外层防虫网灰尘板结等极端情况,除尘效果更好,结构更加简化,控制方便。

Self dedusting air duct device and fresh ai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房新风
尤其是指一种自除尘风道装置及应用该自除尘风道装置的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世界各地对于5G技术的研发热度很高,国内外各主流标准化机构都已经认识到现阶段5G技术发展的迫切性,并制定了相关的5G研发计划。从4G到5G,用户需求不断提高,室内外数据业务大幅度拓展,载波频率也将大幅度提升,传统宏基站显得越来越无力应对,在未来的5G时代,小基站必然会大规模成为主流。在5G的关键技术中有一项叫作高密集组网的技术,它的开发目的就是为未来的5G时代小基站的大范围部署做准备,因此5G时代的到来会真正意义上带动小基站的爆发式部署。新风设备用于给密闭空间更换新鲜空气,比较常见的是应用于家庭室内,公共场所,工厂或数据机房(如5G基站)等。新风设备需要具备将室外空气更新到室内和过滤净化室外空气的功能。通讯基站内部面积小,单位发热量比较大,面积多在30-40平米。目前基站都会设置新风系统使得机房内的设备运行在正常的温度范围中,较为常见的应用于基站的新风系统主要由风机、过滤器等部件组成。其过滤器在应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需要人员定期维护、清洁。而基站大部分建设在偏远地区,条件比较恶劣且移动站点分布比较广,因此维护及其不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已经出现了设置自清洁机构的新风系统,比较常见的结构是如图1所示:通过吸尘风机连接一软管,软管将过滤器(过滤网)上积累的灰尘等吸入吸尘风机后再通过另外一根软管排出。但是,这种清洁机构的主要缺点是:在除尘过程中,软管要不断的在过滤网的网面做往复移动,使用一断时间之后软管与吸尘风机的连接处易破损;软管随吸尘风机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因管道老化、变形等问题出现与过滤网接触不良而导致吸尘效率降低甚至无法吸尘等问题。除此之外,现有的新风系统在长期使用之后,网孔较小的过滤网都会出现板结严重的情况,导致新风系统空气流通性差,新风机散热不良。因此,现有的新风系统的自清洁机构的设计都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除尘风道装置,所述自除尘风道装置形成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内安装有除尘组件以及对流入通道内的新风进行过滤的一级过滤网与二级过滤网,所述除尘组件包括除尘通道、位于除尘通道内的除尘风机,转动的安装在除尘通道的转动式吸尘座与转动式排尘座,所述转动式吸尘座中空形成吸尘腔,所述转动式排尘座中空形成排尘腔,转动式吸尘座设置吸尘口,所述吸尘口对二级过滤网进行吸尘并随转动式吸尘座转动,所述吸尘口与吸尘腔、除尘通道均连通,所述转动式排尘座面对所述一级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排尘口,所述排尘口随转动式排尘座转动,所述排尘口通过除尘通道与吸尘口连通,所述除尘风机的风机进风口与吸尘口直接连通,除尘风机的风机出风口与排尘口直接连通。较佳的,所述自除尘风道装置还包括动力源与传动机构,所述动力源具有一转动的动力输出轴,传动机构与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动式吸尘座、转动式排尘座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转动。较佳的,所述吸尘腔包括吸尘导流段与吸尘增压段,吸尘导流段与除尘通道直接相连通,所述吸尘导流段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在除尘通道与吸尘增压段之间的倾斜的吸尘导流面,所述吸尘增压段的截面由吸尘导流段朝向吸尘口逐渐缩小。较佳的,所述排尘腔包括排尘导流段与排尘增压段,排尘导流段与除尘通道直接相连通,所述排尘导流段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在除尘通道与排尘增压段之间的倾斜的排尘导流面,所述排尘增压段的截面由排尘导流段朝向排尘口逐渐缩小。较佳的,所述吸尘口和\或排尘口设置多个并呈线形排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加湿装置以及如以上所述的自除尘风道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置朝向一级过滤网与二级过滤网的至少其中一个喷射高压雾化水的高压喷头。较佳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套接在动力输出轴与转动式吸尘座上或者套接在动力输出轴与转动式排尘座上。较佳的,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水泵、与水泵连通的水循环管,所述水循环管通过支架支撑在新风通道内,所述高压喷头均匀分布安装在水循环管上。较佳的,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新风风机、与新风通道连通的新风室,所述新风风机将经新风通道过滤后的空气引入新风室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风系统设置加湿装置对过滤网进行冲刷,将附着在过滤网上的灰尘等冲刷掉或者使之松脱,然后再经自清洁装置将含水灰尘一并收集,除尘效率更高,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吸灰过程中所产生的飞尘,避免灰尘飘散所产生的二次落尘现象,除尘效果更好;通过设置所述自清洁装置使得新风系统具备自清洁式功能,保证了新风系统空气的流通性,设备整体结构稳定高,安装维护方便;采用转动式吸尘座,使线性的吸尘口形成区域覆盖的全面吸尘,吸尘效率更高,本专利技术中的转动式吸尘相对现有技术中的往复移动式吸尘具有更高的同步性,单位时间内除尘效率高,长期实用后各元件之间的配合度高,无需额外设置传感器等元件对其形成进行辅助检测,结构更加简化,控制方便。附图说明附图1所述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风系统的立体图。附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风系统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所述水泵与动力源的安装位置。附图4为所述新风系统的立体分解图。附图5为所述转动式吸尘座的机构示意图。附图6为转动式排尘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除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新风通道,2、除尘组件,3、一级过滤网,4、二级过滤网,5、吸尘口,6、排尘口,7、动力源,8、传动机构,9、加湿装置;11、新风进风口,12、新风出风口;21、除尘通道,22除尘风机;23、转动式吸尘座,231、吸尘腔,2311、吸尘导流段,2312、吸尘增压段,2313、吸尘导流面;24、转动式排尘座,241、排尘腔,2411、排尘导流段,2412、排尘增压段,2413、排尘导流面;81、传动皮带;91、高压喷头,92、水泵,93、水循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问题。如图1~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除尘风道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自除尘风道装置形成新风通道1,所述新风通道1内安装有除尘组件2以及对流入新风通道1内的新风进行过滤的一级过滤网3与二级过滤网4。所述除尘组件2包括除尘通道21、位于除尘通道21内的除尘风机22,密封的转动安装在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除尘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除尘风道装置形成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内安装有除尘组件以及对流入通道内的新风进行过滤的一级过滤网与二级过滤网,所述除尘组件包括除尘通道、位于除尘通道内的除尘风机,转动的安装在除尘通道的转动式吸尘座与转动式排尘座,所述转动式吸尘座中空形成吸尘腔,所述转动式排尘座中空形成排尘腔,转动式吸尘座设置吸尘口,所述吸尘口对二级过滤网进行吸尘并随转动式吸尘座转动,所述吸尘口与吸尘腔、除尘通道均连通,所述转动式排尘座面对所述一级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排尘口,所述排尘口随转动式排尘座转动,所述排尘口通过除尘通道与吸尘口连通,所述除尘风机的风机进风口与吸尘口直接连通,除尘风机的风机出风口与排尘口直接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除尘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除尘风道装置形成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内安装有除尘组件以及对流入通道内的新风进行过滤的一级过滤网与二级过滤网,所述除尘组件包括除尘通道、位于除尘通道内的除尘风机,转动的安装在除尘通道的转动式吸尘座与转动式排尘座,所述转动式吸尘座中空形成吸尘腔,所述转动式排尘座中空形成排尘腔,转动式吸尘座设置吸尘口,所述吸尘口对二级过滤网进行吸尘并随转动式吸尘座转动,所述吸尘口与吸尘腔、除尘通道均连通,所述转动式排尘座面对所述一级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排尘口,所述排尘口随转动式排尘座转动,所述排尘口通过除尘通道与吸尘口连通,所述除尘风机的风机进风口与吸尘口直接连通,除尘风机的风机出风口与排尘口直接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除尘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源与传动机构,所述动力源具有一转动的动力输出轴,传动机构与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动式吸尘座、转动式排尘座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除尘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腔包括吸尘导流段与吸尘增压段,吸尘导流段与除尘通道直接相连通,所述吸尘导流段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在除尘通道与吸尘增压段之间的倾斜的吸尘导流面,所述吸尘增压段的截面由吸尘导流段朝向吸尘口逐渐缩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焱邹晓巍余晓杰陈凯张泽严学雷余贤沛张朝伟张铭铭李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