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混凝土的温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9493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8:19
本申请提供了碾压混凝土的温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温控装置包括第一锚碇、第二锚碇、第一牵引索、第二牵引索和承载索,第一锚碇和第二锚碇分别设置在左右岸坡上,承载索固定在第一锚碇和第二锚碇之间,承载索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第一牵引索和第二牵引索均设置有多个承载索滚轮,承载索滚轮滑动地设置在承载索上,第一牵引索经过第一滑轮与第一卷扬机相连接,第二牵引索经过第二滑轮与第二卷扬机相连接。温控装置能够根据碾压混凝土仓面作业机械最大高度,将喷淋头尽量抵近作业面,并利用喷淋头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低温水气雾化层抵抗太阳直接照射在混凝土面上引起的温度回升。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of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碾压混凝土的温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筑坝
,具体涉及一种碾压混凝土的温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碾压混凝土是一种干硬性混凝土,通常采取通仓薄层连续浇筑,比常态混凝土更易受到外界温度、相对湿度、气象等因素的影响。根据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当日平均气温高于25℃或低于3℃时,施工碾压混凝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一些工程大都采取在高温季节与低温季节停止施工碾压混凝土的方法。在碾压混凝土原材料选择时,通常选用需水量≤90%的优质粉煤灰并掺加磷矿渣代替水泥用量,采用高温型高效缓凝减水剂,延迟水泥水化反应时间,削减水泥水化热峰值,推迟水泥的水泥水化热峰值时间,降低前期的水化热;采用发热量较低的水泥并减少单位水泥用量,目前该技术研究成果几近成熟;高温季节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拌和温度,从骨料的堆存、运输方面采取保温设施,工程实测资料显示,搭设骨料防晒棚并加大堆存高度后,骨料温度较搭设前可降低3~4℃;砂石筛分系统采用搭设成品料堆防晒棚,以及大骨料喷淋降温等措施,可综合降低粗骨料温度5~8℃,降低混凝土出机温度3℃左右;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采取覆盖减少混凝土温度回升,上述控制混凝土在高温季节温度回升措施均易得到落实,相应的控制数据变化差异较小,提升的空间较小。但相应的碾压混凝土仓面温度控制在落实“高温大环境,仓面小气候”方面,因传统技术手段的不足,存在较多的缺陷:因碾压混凝土仓面面积大,喷雾降温不能对仓面实现全覆盖,致使碾压混凝土浇筑大都采用薄层浇筑方式,影响了碾压混凝土施工速度;在碾压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增加了仓面施工工序和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增加了碾压混凝土层间因下层混凝土存在失水初凝造成层间结合不密实的质量风险;为应对碾压混凝土层间结合的风险,富胶凝材料碾压混凝土的出现,增加了碾压混凝土施工成本;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水管并通冷水强制冷却降温,不仅使仓面施工设计复杂化,而且一旦冷却水管渗漏,将造成层间结合的破坏(国外一些工程明确不得采取该工艺);高温季节浇筑中断,混凝土碾压前初凝造成冷缝影响施工质量;高温条件下混凝土运输车辆排队入仓造成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影响混凝土工作度。例如申请号为201710979015.0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碾压混凝土坝及其施工方法,该技术方案中的碾压混凝土坝分区形式为坝体上游迎水面区域、坝体内部区域和坝体下游面区域,各区域分别采用低塑性低水化热大级配混凝土、三级配碾压混凝土和变态混凝土,并且对坝体内部区域采用综合温控措施,各混凝土外摻一种水化热抑制剂,有效控制坝体最高温度,坝内无需埋设冷却水管;但其施工方案中仍然包括错开高温时段,限制了碾压混凝土快速施工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喷淋降温的碾压混凝土的温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喷淋降温的碾压混凝土的温控装置,包括第一锚碇、第二锚碇、第一牵引索、第二牵引索和承载索,第一锚碇和第二锚碇分别设置在左右岸坡上,承载索固定在第一锚碇和第二锚碇之间,承载索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第一牵引索和第二牵引索均设置有多个承载索滚轮,承载索滚轮滑动地设置在承载索上,第一牵引索经过第一滑轮与第一卷扬机相连接,第二牵引索经过第二滑轮与第二卷扬机相连接,承载索滚轮悬挂地设置有喷头升降架,喷头升降架设置有喷淋头,喷淋头设置有二重管风水混合器,二重管风水混合器与供风系统和供水系统相连接。进一步地,喷头升降架包括电葫芦、吊索和桁架,电葫芦通过连接销轴与承载索滚轮相连接,桁架通过吊索与电葫芦相连接。进一步地,承载索的直径为8mm。进一步地,二重管风水混合器通过PVC管与供风系统和供水系统相连接;供水系统为循环制冷供水系统。进一步地,二重管风水混合器包括混合腔,混合腔包括由隔板分隔而成的第一混合室和第二混合室,隔板设置有漏斗形的连接通道以连通第一混合室和第二混合室,第一混合室设置有进水管和进风管,第二混合室设置有漏斗形的出水通道,出水通道能够与喷淋头相连接。进一步地,喷淋头包括旋转套、喷嘴支架和旋转杆,旋转套设置在旋转杆的上端,旋转杆的下端转动地设置在喷嘴支架上,旋转套设置有旋转套进水口和多个出水分支,旋转杆设置有旋转杆进水空腔,旋转套进水口和旋转杆进水空腔相连通,在旋转套正对旋转套进水口的内壁上形成有一组导水片,喷嘴支架设置有能够与二重管风水混合器相连接的进水口,进水口设置有与二重管风水混合器相固定的螺纹。更进一步地,出水分支通过螺纹与出水管相连接,出水管与出水分支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节。所述温控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在坝址区左右坝肩分别固定第一锚碇和第二锚碇;步骤2,在第一锚碇和第二锚碇之间施工承载索、第一牵引索和第二牵引索:步骤2.1,将承载索运至左坝肩,使承载索通过第一锚碇,然后使用第一根尼龙绳与承载索连接完成后,将第一根尼龙绳从左坝肩抛向河床;在右坝肩利用第二根尼龙绳通过第二锚碇,使第二根尼龙绳的一侧绳头与卷扬机相连接,将第二根尼龙绳的另一侧绳头抛向河床,将第一根尼龙绳与第二根尼龙绳相连,利用绞车将承载索拉升至第一锚碇和第二锚碇之间,最后将承载索固定于第一锚碇和第二锚碇;步骤2.2,在承载索的中部采用铅丝将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固定在承载索上,将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分别作为第一牵引索和第二牵引索的固定端;步骤2.3,分别在第一牵引索和第二牵引索上设置多个标记,并按由河床中心向岸边的顺序将第一牵引索和第二牵引索上的每个标记与一个承载索滚轮相连接;步骤2.4,将第一牵引索和第二牵引索分别与设置在左坝肩的第一卷扬机和设置在右坝肩的第二卷扬机相连接,并分别与设在承载索中部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形成闭合的牵引回路;步骤3,安装喷头升降架,使用连接销轴将喷头升降架安装在承载索滚轮上,喷头升降架包括电葫芦、吊索和桁架,电葫芦通过连接销轴与承载索滚轮相连接,桁架通过吊索与电葫芦相连接;步骤4,使二重管风水混合器与喷淋头相连接,将喷淋头设置在桁架上;步骤5:使风水混合器与供风系统和供水系统相连接。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采用两根2.5cm的角钢制作成桁架的框架,桁架高度为50cm,两根角钢间的肋条采用Φ12的钢筋,使钢筋焊接形成“之”型结构。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在每个桁架上按10m间距布置三个喷头,同一桁架上的每个喷头相对独立,与相邻桁架相对应部位的喷头采用PVC材质的水管和风管相连,形成相邻桁架间三组平行的喷头首尾相连布置形式;喷淋头串联时,为防止牵引索运行时对水管或风管产生拉力,相邻喷淋头间的水管和风管的长度均不少于11m。进一步地,在步骤5中,在左右坝肩上各设一台40m3空压机向二重管风水混合器供风,在供水管道上设水泡并接叉管向二重管风水混合器供水。进一步地,步骤1具体地包括:步骤1.1,为防止锚固端基岩松散,影响锚碇安全,在用锚栓固定锚碇前,对锚栓孔采取固结灌浆,并在达到固结灌浆结束标准后,用0.5:1浓浆向锚栓孔内压浆,直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碾压混凝土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锚碇、第二锚碇、第一牵引索、第二牵引索和承载索,所述第一锚碇和所述第二锚碇分别设置在左右岸坡上,所述承载索固定在所述第一锚碇和所述第二锚碇之间,所述承载索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牵引索和所述第二牵引索均设置有多个承载索滚轮,所述承载索滚轮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承载索上,所述第一牵引索经过第一滑轮与第一卷扬机相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经过第二滑轮与第二卷扬机相连接,所述承载索滚轮悬挂地设置有喷头升降架,所述喷头升降架设置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设置有二重管风水混合器,所述二重管风水混合器与供风系统和供水系统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碾压混凝土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锚碇、第二锚碇、第一牵引索、第二牵引索和承载索,所述第一锚碇和所述第二锚碇分别设置在左右岸坡上,所述承载索固定在所述第一锚碇和所述第二锚碇之间,所述承载索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牵引索和所述第二牵引索均设置有多个承载索滚轮,所述承载索滚轮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承载索上,所述第一牵引索经过第一滑轮与第一卷扬机相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经过第二滑轮与第二卷扬机相连接,所述承载索滚轮悬挂地设置有喷头升降架,所述喷头升降架设置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设置有二重管风水混合器,所述二重管风水混合器与供风系统和供水系统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碾压混凝土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升降架包括电葫芦、吊索和桁架,所述电葫芦通过连接销轴与所述承载索滚轮相连接,所述桁架通过所述吊索与所述电葫芦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碾压混凝土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重管风水混合器通过PVC管与供风系统和供水系统相连接;所述供水系统为循环制冷供水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碾压混凝土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重管风水混合器包括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包括由隔板分隔而成的第一混合室和第二混合室,所述隔板设置有漏斗形的连接通道以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室和所述第二混合室,所述第一混合室设置有进水管和进风管,所述第二混合室设置有漏斗形的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与喷淋头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碾压混凝土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包括旋转套、喷嘴支架和旋转杆,所述旋转套设置在所述旋转杆的上端,所述旋转杆的下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喷嘴支架上,所述旋转套设置有旋转套进水口和多个出水分支,所述旋转杆设置有旋转杆进水空腔,所述旋转套进水口和所述旋转杆进水空腔相连通,在所述旋转套正对所述旋转套进水口的内壁上形成有一组导水片,所述喷嘴支架设置有能够与所述二重管风水混合器相连接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有螺纹以便与二重管风水混合器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碾压混凝土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分支通过螺纹与出水管相连接。


7.一种制作前述温控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在坝址区左右坝肩分别固定第一锚碇和第二锚碇;
步骤2,在第一锚碇和第二锚碇之间施工承载索、第一牵引索和第二牵引索;
步骤2.1,将承载索运至左坝肩,使承载索通过第一锚碇,然后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敦刚马月俊张刚潘新波陈义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