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籽油低温冷榨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36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油茶籽油低温冷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粉碎破壁:将油茶籽粉碎至40~60目,再超微粉碎成粒径≤10μm的超微粉;S2:酶解:按1:2g/mL的比例将油茶籽超微粉加入复合酶液,在双频超声作用下,38~42℃水解3~6h,得酶解浆液;所述复合酶液由以下浓度的酶液组成:蛋白酶0.2~0.6%、纤维素酶1.5~3%、木聚糖酶1~2%、淀粉酶0.5~1%、果胶酶0.5~1%;S3:冻融处理:‑30~‑20℃冷冻酶解浆液15~18h后,40~50℃融化3~5h,反复冻融处理3~4次后,60℃低温干燥至油茶籽超微粉含水量为8~10%;S4:低温冷榨:15~30℃进行冷榨,过滤除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超微粉碎、双频超声辅助酶解、反复冻融技术联合处理油茶籽,协同促进油茶籽中油脂微粒及其他活性成分的溶出,显著提高冷榨法的出油速度和出油率。

Cold pressing technology of camellia oil at low tempera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籽油低温冷榨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冷榨制油
,具体涉及一种油茶籽油低温冷榨工艺。
技术介绍
低温冷榨茶油,即通过冷榨法获取的茶油,一般是在6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用物理机械巨大的压力直接压榨出油。相比于传统热榨法,原料油茶籽没有经过蒸炒处理,所以冷榨茶油的营养成分保留比较完整,富含亚麻酸、亚油酸、角鲨烯、茶多酚、维生素E、甾醇、类胡萝卜素等,是真正的纯天然茶油。同时,冷榨法还避免传统高温压榨过程中油脂、糖类物质降解反应以及蛋白质的变性所带来的有害物质;避免传统高温压榨茶籽油色泽较深,出油糊味现象;避免了热榨制取茶油工艺中的脱酸胶、烧碱脱酸、活性白土脱色工艺造成化学物质与茶油直接接触及二次污染;避免高温蒸馏脱臭,有效防止茶油中香气成分丧失,最大限度地保留茶籽油香味和天然活性成分。但是,现有低温冷榨法出油率很低,只有热榨茶油出油率的一半,因此,如何提高冷榨油茶籽出油率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茶籽油低温冷榨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一种油茶籽油低温冷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粉碎破壁:将油茶籽粉碎至40~60目,再超微粉碎成粒径≤10μm的油茶籽超微粉;S2:酶解:按1:2g/mL的比例将油茶籽超微粉加入复合酶液,在双频超声作用下,38~42℃水解3~6h,得酶解浆液;所述复合酶液由以下浓度的酶液组成:蛋白酶0.2~0.6%、纤维素酶1.5~3%、木聚糖酶1~2%、淀粉酶0.5~1%、果胶酶0.5~1%;S3:冻融处理:-30~-20℃冷冻酶解浆液15~18h后,40~50℃融化3~5h,反复冻融处理3~4次后,60℃低温干燥至油茶籽超微粉含水量为8~10%;S4:低温冷榨:将干燥后油茶籽超微粉投入冷榨机内,15~30℃进行冷榨,过滤除杂后,得到油茶籽油。优选的是,所述双频超声处理频率为30KHz/60KHz,超声功率为30~50W/100mL,工作时间20s,间歇时间10s。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首次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双频超声辅助酶解技术、反复冻融技术联合处理油茶籽,使油茶籽细胞壁、细胞质充分破碎,协同促进油茶籽中油脂微粒及其他活性成分的溶出,显著提高冷榨法的出油速度和出油率。2、本专利技术工艺条件温和,低温冷榨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油茶籽油中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制出油茶籽油香味浓郁、油质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油茶籽油低温冷榨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实施例1一种油茶籽油低温冷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粉碎破壁:将油茶籽粉碎至50目,再超微粉碎成粒径≤10μm的油茶籽超微粉;S2:酶解:按1:2g/mL的比例将油茶籽超微粉加入复合酶液,在双频超声作用下,40℃水解6h,得酶解浆液;所述复合酶液由以下浓度的酶液组成:蛋白酶0.5%、纤维素酶2%、木聚糖酶1.5%、淀粉酶1%、果胶酶1%;所述双频超声处理频率为30KHz/60KHz,超声功率为50W/100mL,工作时间20s,间歇时间10s;S3:冻融处理:-30℃冷冻酶解浆液18h后,50℃融化5h,反复冻融处理3次后,60℃低温干燥至油茶籽超微粉含水量为8%;S4:低温冷榨:将干燥后油茶籽超微粉投入冷榨机内,20℃进行冷榨,过滤、脱水后,得到油茶籽油。对比例1:冷榨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S1中,未对油茶籽进行超微粉碎。对比例2:冷榨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无S2操作步骤。对比例3:冷榨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S3中,未对酶解浆液进行反复冻融处理。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1~3冷榨出的油茶籽油进行性能测试,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本专利技术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双频超声辅助酶解技术、反复冻融技术联合处理油茶籽,使油茶籽细胞壁、细胞质充分破碎,协同促进油茶籽中油脂微粒及其他活性成分的溶出,显著提高冷榨法的出油率和油品质量。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茶籽油低温冷榨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粉碎破壁:将油茶籽粉碎至40~60目,再超微粉碎成粒径≤10μm的油茶籽超微粉;/nS2:酶解:按1:2g/mL的比例将油茶籽超微粉加入复合酶液,在双频超声作用下,38~42℃水解3~6h,得酶解浆液;所述复合酶液由以下浓度的酶液组成:蛋白酶0.2~0.6%、纤维素酶1.5~3%、木聚糖酶1~2%、淀粉酶0.5~1%、果胶酶0.5~1%;/nS3:冻融处理:-30~-20℃冷冻酶解浆液15~18h后,40~50℃融化3~5h,反复冻融处理3~4次后,60℃低温干燥至油茶籽超微粉含水量为8~10%;/nS4:低温冷榨:将干燥后油茶籽超微粉投入冷榨机内,15~30℃进行冷榨,过滤、脱水后,得到油茶籽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籽油低温冷榨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粉碎破壁:将油茶籽粉碎至40~60目,再超微粉碎成粒径≤10μm的油茶籽超微粉;
S2:酶解:按1:2g/mL的比例将油茶籽超微粉加入复合酶液,在双频超声作用下,38~42℃水解3~6h,得酶解浆液;所述复合酶液由以下浓度的酶液组成:蛋白酶0.2~0.6%、纤维素酶1.5~3%、木聚糖酶1~2%、淀粉酶0.5~1%、果胶酶0.5~1%;
S3:冻融处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必琼尹和山魏显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裕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