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籽油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9362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籽油制备方法。所述茶籽油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采收;步骤S2:晒茶籽;步骤S3:剥壳,其中分离后的油茶籽仁中的含壳率为19‑23%;步骤S4:粉碎,控制茶籽粉末的含水量为6%—7%;步骤S5:蒸料,对茶籽粉末进行翻炒;将茶籽粉末在125℃‑140℃的温度下持续翻炒1‑2小时,控制茶籽粉末的含水量为4%—5%;步骤S6:压榨;步骤S7:精制,将茶油进行脱磷和脱酸处理;步骤S8:分离,得到半成品油;步骤S9:低温过滤,将茶油经滤网和麦饭石过滤吸附杂质后得到产品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茶籽油制备方法出油率高且制得的茶籽油风味佳、营养物质含量高。

Preparation of tea seed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籽油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油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茶籽油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茶油,油茶籽油俗称,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含壳率、含水量及在压榨工序前粉末的翻炒温度和翻炒时间的不同会导致出油率、茶籽油的挥发性成分和营养成分发生变化,需要找到适宜的含壳率、含水量及在压榨工序前粉末的翻炒温度和翻炒时间以提高出油率并减少茶籽油的挥发性成分以控制茶籽油的风味、提高茶籽油中营养成分的含量。而在茶油加工过程中一定的温度对挥发性成分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温往往对营养成分的保留不利。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茶籽油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油率高、茶籽油挥发性成分丰富和营养成分含量高的茶籽油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籽油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采收,采收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期间色泽鲜艳、发红或发黄、呈现油光的茶果;步骤S2:晒茶籽,将茶果放置在通风室内堆沤7-10天,期间每3天翻堆一次并及时去除霉烂果;堆沤完后选择晴天摊开翻晒3-4天,使茶果自然开裂至油茶籽剥离;步骤S3:剥壳,将晒干后的油茶籽加入剥壳机中进行剥壳,并进行仁壳分离,其中分离后的油茶籽仁中的含壳率为19-23%;步骤S4:粉碎,将油茶籽仁由粉碎机加工成粉末,并控制所述粉末的含水量为6%—7%;步骤S5:蒸料,将所述粉末置于饱和蒸汽环境中处30-50min,饱和蒸汽压力为0.5-0.55Mpa,并且对所述粉末进行翻炒;将所述粉末在125℃-140℃的温度下持续翻炒1-2小时,控制所述粉末的含水量为4%—5%;步骤S6:压榨,采用螺旋压榨机对翻炒后的所述粉末进行压榨,压榨机内堂增加水冷控温装置进行控温,确保压榨的温度在80℃-100℃,并在茶油流出口增加控温装置,保证茶油温度为30℃-40℃;步骤S7:精制,将茶油进行脱磷和脱酸处理;脱磷:将茶油倒入锅内并加热至70-75℃,然后向锅内加入足量氯化钠,搅拌半小时以分离出茶油中的磷脂、蛋白质,胶粘物质;脱酸:将脱磷后的茶油倒入炼锅中,加热至70-75℃,添加足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使得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与茶油中游离的脂肪酸中和,从而将茶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脱去;步骤S8:分离,将脱酸后的茶油静置沉淀2-5小时,将沉淀后的茶油进行分离,去除杂质,得到半成品油;步骤S9:低温过滤,将所述半成品油经滤网和麦饭石过滤吸附杂质后得到产品油。优选的,在步骤S3中,分离后的油茶籽仁中的含壳率为20%。优选的,在步骤S5中,将所述粉末在130-135℃的温度下持续翻炒1小时,控制所述粉末的含水量为4%—5%。优选的,在步骤S7中,将茶油倒入锅内并加热至70-75℃,然后向锅内加入温度为70-75℃、浓度为40%的氯化钠溶液。优选的,在步骤S9中,过滤温度为20-40℃。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籽油制备方法制备的茶籽油出油率高具备挥发性成分丰富和营养成分含量高的优点;同时,在茶油加工过程中,压榨过程中茶油流出口处茶油的温度控制在30-40℃,以及在后续的精制、分离及过滤工序中,其加工温度最高不超过75℃,这样有利于保留形成茶籽油风味的挥发性物质和提高茶籽油中的营养成分的含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含壳率与出油率的曲线图;图2为含水量与出油率的曲线图;图3为含水量与茶籽油中营养成分含量的曲线图;图4为粉末翻炒温度与茶籽油中营养成分含量的曲线图;图5为粉末翻炒时间与茶籽油中营养成分含量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籽油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采收,采收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期间色泽鲜艳、发红或发黄、呈现油光的茶果。步骤S2:晒茶籽,将茶果放置在通风室内堆沤7-10天,期间每3天翻堆一次并及时去除霉烂果;堆沤完后选择晴天摊开翻晒3-4天,使茶果自然开裂至油茶籽剥离。其中,采回的茶果应放在室内堆沤,让茶籽起后熟作用,增加油分。再次曝晒,能使淀粉和可溶性糖等有机物充分转化为油脂,晒好的油茶籽放在通风干燥处收藏,经过储藏后茶籽含油率达到最高时,复晒3-4天,这样出油率高,油质也好,起到了充分利用原料的作用。步骤S3:剥壳,将晒干后的油茶籽加入剥壳机中进行剥壳,并进行仁壳分离,其中分离后的油茶籽仁中的含壳率为19-23%;优选的,分离后的油茶籽仁中的含壳率为20%。请参阅图1,容易得出含壳率为20%的情况下出油率最佳。步骤S4:粉碎,将油茶籽仁由粉碎机加工成粉末,控制所述粉末的含水量为6%—7%。其中,将油茶籽去壳,脱壳后通过粉碎机加工成粉状,蒸汽处理后再翻炒的目的是把生料变成熟料,使料坯颜色加深,处于最适宜油分流出的状态,是压榨前一道关键性的工序,能得到较高的出油率。步骤S5:蒸料,将所述粉末置于饱和蒸汽环境中处30-50min,饱和蒸汽压力为0.5-0.55Mpa,并且对所述粉末进行搅动;将所述粉末在125℃-140℃的温度下持续翻炒1-2小时,并控制所述粉末的含水量为4%—5%;优选的,将粉末在130-135℃的温度下持续翻炒1小时,从而控制茶籽的含水量为4%—5%。请结合参阅图2-5,从图2-5中容易的出,在所述粉末的含水量控制在4%—5%的情况下,出油率最高,茶籽油中营养物质(以角鲨烯和β-谷甾醇为例)的含量最高;在所述粉末翻炒的温度在130-135℃内时,又以130摄氏度为最佳温度,茶籽油中营养物质(以角鲨烯和β-谷甾醇为例)的含量最高;在所述粉末翻炒时间为1小时时,茶籽油中营养物质(以角鲨烯和β-谷甾醇为例)的含量最高。步骤S6:压榨,采用螺旋压榨机对所述粉末进行压榨,压榨机内堂增加水冷控温装置进行控温,确保压榨的温度在80℃-100℃,并在茶油流出口增加控温装置,保证茶油温度为30℃-40℃;步骤S7:精制,将茶油进行脱磷和脱酸处理;通过对茶油进行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和分提处理的精炼处理,有效的将食用茶油中的有害物质除去,大大提高了食用茶油的食用品质。其中,脱磷:将茶油倒入锅内并加热至70-75℃,然后向锅内加入温度为70-75℃、浓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籽油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采收,采收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期间色泽鲜艳、发红或发黄、呈现油光的茶果;/n步骤S2:晒茶籽,将茶果放置在通风室内堆沤7-10天,期间每3天翻堆一次并及时去除霉烂果;堆沤完后选择晴天摊开翻晒3-4天,使茶果自然开裂至油茶籽剥离;/n步骤S3:剥壳,将晒干后的油茶籽加入剥壳机中进行剥壳,并进行仁壳分离,其中分离后的油茶籽仁中的含壳率为19-23%;/n步骤S4:粉碎,将油茶籽仁由粉碎机加工成粉末,并控制所述粉末的含水量为6%—7%;/n步骤S5:蒸料,将所述粉末置于饱和蒸汽环境中处30-50min,饱和蒸汽压力为0.5-0.55Mpa,并且对所述粉末进行翻炒;将所述粉末在125℃-140℃的温度下持续翻炒1-2小时,控制所述粉末的含水量为4%—5%;/n步骤S6:压榨,采用螺旋压榨机对翻炒后的所述粉末进行压榨,压榨机内堂增加水冷控温装置进行控温,确保压榨的温度在80℃-100℃,并在茶油流出口增加控温装置,保证茶油温度为30℃-40℃;/n步骤S7:精制,将茶油进行脱磷和脱酸处理;/n脱磷:将茶油倒入锅内并加热至70-75℃,然后向锅内加入足量氯化钠,搅拌半小时以分离出茶油中的磷脂、蛋白质,胶粘物质;/n脱酸:将脱磷后的茶油倒入炼锅中,加热至70-75℃,添加足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使得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与茶油中游离的脂肪酸中和,从而将茶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脱去;/n步骤S8:分离,将脱酸后的茶油静置沉淀2-5小时,将沉淀后的茶油进行分离,去除杂质,得到半成品油;/n步骤S9:低温过滤,将所述半成品油经滤网和麦饭石过滤吸附杂质后得到产品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籽油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收,采收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期间色泽鲜艳、发红或发黄、呈现油光的茶果;
步骤S2:晒茶籽,将茶果放置在通风室内堆沤7-10天,期间每3天翻堆一次并及时去除霉烂果;堆沤完后选择晴天摊开翻晒3-4天,使茶果自然开裂至油茶籽剥离;
步骤S3:剥壳,将晒干后的油茶籽加入剥壳机中进行剥壳,并进行仁壳分离,其中分离后的油茶籽仁中的含壳率为19-23%;
步骤S4:粉碎,将油茶籽仁由粉碎机加工成粉末,并控制所述粉末的含水量为6%—7%;
步骤S5:蒸料,将所述粉末置于饱和蒸汽环境中处30-50min,饱和蒸汽压力为0.5-0.55Mpa,并且对所述粉末进行翻炒;将所述粉末在125℃-140℃的温度下持续翻炒1-2小时,控制所述粉末的含水量为4%—5%;
步骤S6:压榨,采用螺旋压榨机对翻炒后的所述粉末进行压榨,压榨机内堂增加水冷控温装置进行控温,确保压榨的温度在80℃-100℃,并在茶油流出口增加控温装置,保证茶油温度为30℃-40℃;
步骤S7:精制,将茶油进行脱磷和脱酸处理;
脱磷:将茶油倒入锅内并加热至70-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银彭爱华何英唐军保田昌元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杨家将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