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后横梁和转向机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085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副车架后横梁和转向机连接结构,其中,副车架后横梁包括:后横梁上板,设有螺栓安装孔;后横梁下板,与所述后横梁上板连接,所述后横梁下板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对应所述螺栓安装孔设有通孔;转向机安装套管,设于所述后横梁上板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转向机安装套管与所述螺栓安装孔和所述通孔轴向对齐。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满足低量化和低成本、提高连接螺栓连接抗剪切能力且提高连接稳定性的副车架后横梁。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rear crossbeam of subframe and steering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车架后横梁和转向机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副车架后横梁和转向机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副车架是悬挂连接部件与车身之间的一种辅助装置。悬挂部件与副车架相连会大幅度减少振幅,从而提升了整车的舒适性。另外由于副车架的刚度比车身更强,通过副车架的连接以后,大大提升了悬挂连接刚度,不仅提升舒适性,而且在提升底盘强度和操控性方面,同样有着独到的优势。同时,可以将悬架部件、转向机和动力总成等安装到副车架上以实现模块化装配。转向机安装套管与副车架后横梁焊接连接后,转向机安装套管会凸出后横梁下板表面,这不利于轻量化和低成本的要求,也导致连接螺栓连接抗剪切能力变弱;此外,由于连接螺栓端面与转向机安装套管的端面直接接触,导致转向机与副车架连接的压紧力不够,经常出现转向机连接松旷导致异响和连接螺栓法兰变形。上述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为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副车架后横梁,旨在提供一种满足低量化和低成本、提高连接螺栓连接抗剪切能力且提高连接稳定性的副车架后横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车架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后横梁包括:/n后横梁上板,设有螺栓安装孔;/n后横梁下板,与所述后横梁上板连接,所述后横梁下板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对应所述螺栓安装孔设有通孔;和/n转向机安装套管,设于所述后横梁上板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转向机安装套管与所述螺栓安装孔和所述通孔轴向对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后横梁包括:
后横梁上板,设有螺栓安装孔;
后横梁下板,与所述后横梁上板连接,所述后横梁下板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对应所述螺栓安装孔设有通孔;和
转向机安装套管,设于所述后横梁上板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转向机安装套管与所述螺栓安装孔和所述通孔轴向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
本体,包括顶壁和环绕所述顶壁周缘设置的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围合形成有容置槽,所述通孔设于所述顶壁,并与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转向机安装套管与所述顶壁背向所述容置槽槽口的一侧连接;
法兰部,所述法兰部与所述侧壁邻近所述容置槽槽口的一端连接,所述法兰部与所述后横梁下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安装套管具有第一端面,所述顶壁背向所述容置槽槽口的一侧形成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连接,且所述第一端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端面的面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法兰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下板包括呈夹角设置的底板和侧板;
所述副车架后横梁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苏世荣王浩梁媛媛储胜林陈国辉刘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