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屋面瓦背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825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屋面瓦背板,包括背板主体,背板主体的表面设有护边框,背板主体的表面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阻水条、第二阻水条和第三阻水条,第三阻水条的一侧设有水道,水道的一端设有压瓦边,背板主体的表面另一端设有瓦底边,瓦底边的底端设有瓦滴水边,瓦底边的表面设有防风构件,瓦滴水边的表面设有防风片空位,该种太阳能屋面瓦背板通过对背板主体的结构与外形优化,可以保证PV组件不会因为外力的冲击,造成PV组件损坏,使其便于运输,安装后的屋面不怕踩踏,方便安装和维护;背板主体采用包覆设计,避免了金属边框与PV组件容易产生的PID效应;通过在背板主体上设有一些简单的防风构件,从而加固太阳能屋面瓦的安装强度。

A solar roof tile back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屋面瓦背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板主体,具体的涉及一种太阳能屋面瓦背板,属于新型建筑屋面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太阳能屋面瓦是由现有的PV组件及背板主体组成的,通过外形设计,使PV组件外露的面积最大化。它的安装和传统瓦一样(推荐使用目前国内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干式、通风铺瓦做法,导水板+挂瓦条铺瓦做法。参见国家标准图集09J202-1),是直接安装在屋面上的发电的屋面瓦。等面积的屋面瓦与等面积的PV组件的发电量一样。太阳能屋面瓦不能分割,当需要分割时,可以使用光伏辅瓦。当然,光伏辅瓦没有发电功能,其形状外观与主瓦一样,辅瓦用于边角和背光部位。现有的PV组件维护麻烦,占地面积大;虽然原有的PV组件也可以安装到屋面上,但是他不是作为瓦片的应用,也容易给屋面造成额外的负担和损坏。而且,背板主体表面结构过于单一,使其固定效果和疏水效果都很差且不能对其表面的PV组件进行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影响PV组件在屋面上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太阳能屋面瓦背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太阳能屋面瓦背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屋面瓦背板,包括背板主体,所述背板主体的表面设有护边框,所述背板主体的表面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阻水条、第二阻水条和第三阻水条,所述第三阻水条的一侧设有所述水道,所述水道的一端设有压瓦边,所述背板主体的表面另一端设有瓦底边,所述瓦底边的底端设有瓦滴水边,所述瓦底边的表面设有防风构件,所述瓦滴水边的表面设有防风片空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背板主体的一侧设有瓦沟,所述背板主体的另一侧设有瓦扣,所述背板主体的底面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一侧设有瓦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背板主体的底面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表面设有防风固定空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背板主体的底面中部还设有引线空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背板主体表面涂覆水性环保聚酯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风构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背板主体的表面设有PV组件,所述背板主体通过密封胶粘接所述PV组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V组件位于所述护边框的内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V组件至少为四组。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太阳能屋面瓦背板通过对背板主体的结构与外形优化,可以保证PV组件不会因为外力的冲击,造成PV组件损坏,使其便于运输,安装后的屋面不怕踩踏,方便安装和维护;背板主体采用包覆设计,避免了金属边框与PV组件容易产生的PID效应(电池电势诱导衰减现象);通过在背板主体上设有一些简单的防风构件,从而加固太阳能屋面瓦的安装强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屋面瓦背板,包括背板主体18,背板主体18的表面设有护边框6,背板主体18的表面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阻水条1、第二阻水条2和第三阻水条3,第三阻水条3的一侧设有水道4,水道4的一端设有压瓦边5,背板主体18的表面另一端设有瓦底边8,瓦底边8的底端设有瓦滴水边10,瓦底边8的表面设有防风构件9,瓦滴水边10的表面设有防风片空位17,背板主体18表面的第一阻水条1、第二阻水条2和第三阻水条3可以阻挡瓦下方和瓦面两侧的逆风卷上来的雨水,使得背板主体18表面不会产生过多的雨水,水道4既增加了阻水能力,还承接返回来的水流使其流向两侧的瓦沟7,防风构件9下端固定在挂瓦条上,上端勾住瓦的底边,可以加强背板主体18的防风掀能力。背板主体18的一侧设有瓦沟7,背板主体18的另一侧设有瓦扣11,背板主体18的底面设有固定孔12,固定孔12的一侧设有瓦爪13,背板主体18两侧是瓦相互搭边结构,瓦沟7在下,瓦扣11在上,瓦扣11锁紧瓦沟7。瓦沟7承接水道4流入的部分雨水。背板主体18的底面设有加强筋14,加强筋14的表面设有防风固定空位16,防风固定空位16是防风构件9固定螺钉头部的预留空间位置,便于对防风构件9的固定。背板主体18的底面中部还设有引线空位15,引线空位15可以将PV组件19和太阳能屋面瓦底面的连接线穿过背板主体18,使其接入到配电箱中。背板主体18的表面设有PV组件19,背板主体18通过密封胶粘接PV组件19,密封胶是是通用的PV组件密封胶,已经证明是经得起时间和功能上的考验的。背板主体18表面涂覆水性环保聚酯漆,涂覆水性环保聚酯漆使得背板主体18具有很好的耐候性能,从而保证了背板主体18的使用寿命。防风构件9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使得防风构件9具备长久的使用寿命。PV组件19位于护边框6的内表面,PV组件19在护边框6的内表面既可以使其避免外力的冲击,又可以使其避免因为金属边框容易产生的光伏组件PID效应(电池电势诱导衰减现象)。PV组件19至少为四组,多组PV组件19粘接在背板主体18护边框6的内表面上,使得原有的PV组件大都是大板,它的表面玻璃板是钢化玻璃。钢化玻璃有个最大弱点,就是越大的玻璃,其越往周边的强度就越小,尤其是边缘和直角部位特别容易损坏(这也是为什么钢化玻璃必须磨圆角,防止其尖锐容易产生破坏)问题得到解决。该板材是一种太阳能屋面瓦背板,当需要使用该背板主体18时,背板主体18表面的第一阻水条1、第二阻水条2和第三阻水条3可以阻挡瓦下方和瓦面两侧的逆风卷上来的雨水,使得背板主体18表面不会产生过多的雨水,水道4既增加了阻水能力,还承接返回来的水流使其流向两侧的瓦沟7,背板主体18表面涂覆的水性聚酯漆,使其耐候基底达到最强,从而使其使用寿命得到保证,使用人员将PV组件19通过密封胶粘接在背板主体18护边框6的内表面,由于护边框6是边沿上翻,可以对PV组件19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使得PV组件19的钢化玻璃板得到保护,从而防止其受到外力的冲击,瓦底边8表面的防风构件9通过防风固定空位16和防风片空位17使其安装在背板主体18的表面,从而使得背板主体18具有一定的防风效果,当需要安装太阳能屋面瓦时,按照标准的传统瓦安装方法进行安装,只是需要分割和背光的地方使用辅瓦对其进行安装,屋面瓦的电缆连接安装,按照标准的PV组件19连线安装,连接线通过引线空位穿过背板主体18,从而使其接入配电箱。该种太阳能屋面瓦背板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屋面瓦背板,包括背板主体(18),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主体(18)的表面设有护边框(6);/n所述背板主体(18)的表面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阻水条(1)、第二阻水条(2)和第三阻水条(3);/n所述第三阻水条(3)的一侧设有水道(4),所述水道(4)的一端设有压瓦边(5),所述背板主体(18)的表面另一端设有瓦底边(8),所述瓦底边(8)的底端设有瓦滴水边(10),所述瓦底边(8)的表面设有防风构件(9),所述瓦滴水边(10)的表面设有防风片空位(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屋面瓦背板,包括背板主体(18),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主体(18)的表面设有护边框(6);
所述背板主体(18)的表面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阻水条(1)、第二阻水条(2)和第三阻水条(3);
所述第三阻水条(3)的一侧设有水道(4),所述水道(4)的一端设有压瓦边(5),所述背板主体(18)的表面另一端设有瓦底边(8),所述瓦底边(8)的底端设有瓦滴水边(10),所述瓦底边(8)的表面设有防风构件(9),所述瓦滴水边(10)的表面设有防风片空位(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屋面瓦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主体(18)的一侧设有瓦沟(7),所述背板主体(18)的另一侧设有瓦扣(11),所述背板主体(18)的底面设有固定孔(12),所述固定孔(12)的一侧设有瓦爪(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屋面瓦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主体(18)的底面设有加强筋(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索立新马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新歌特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