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预制线路的导向整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8058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预制线路的导向整合装置,包括预埋底板、双层调节轨道和夹线槽;预埋底板为长方体结构,安装孔处设置有固定螺栓,通过固定螺栓将预埋底板平行安装在安装平面上,双层调节轨道和线轨支架之间形成夹线槽;预制线路从夹线槽中穿过,通过线轨支架进行整合固定;相邻的限位轴之间形成对应的导向槽口,预制线路逐一被控制在导向槽口之间;测距传感器检测预制线路的分布位置,驱动电机控制电动推杆推动移动块在贯穿轨道槽上移动,从而调整限位轴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限位轴调整预制线路的分布位置;移动块两侧可设置两相互平行的预制线路,也可在移动块一侧设置单一的预制线路。

A guiding and integrating device for elevator prefabricated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预制线路的导向整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安装
,具体为一种电梯预制线路的导向整合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电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它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这些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通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平衡重,电动机驱动曳引轮使轿厢升降。电梯内制动及驱动结构较多,且一般采用电路进行控制,因此电梯内部的线路较多,在电梯安装之前,在电梯井道内需要设置预制线路,但是由于电梯井道距离较长,因此预制线路之间的导向设置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预制线路的导向整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预制线路的导向整合装置,包括预埋底板、双层调节轨道和夹线槽;所述预埋底板背面设置有安装孔,预埋底板外侧两端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安装线轨支架;所述线轨支架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上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末端安装双层调节轨道,双层调节轨道和线轨支架之间形成夹线槽;所述双层调节轨道包括轨道本体和贯穿轨道槽,轨道本体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贯穿轨道槽,贯穿轨道槽两侧设置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与贯穿轨道槽之间形成线轨路径;所述贯穿轨道槽上设置有对应的移动块,移动块侧端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末端连接至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轨道本体侧端,移动块顶端设置有限位轴。优选的,所述预埋底板为长方体结构,安装孔处设置有固定螺栓,通过固定螺栓将预埋底板平行安装在安装平面上。优选的,所述线轨支架包括垂直段和水平段,垂直段连接在两侧固定座上,垂直段与预埋底板端面相互垂直,限位孔设置在垂直段中心位置处;所述垂直段顶端设置有水平段,水平段与预埋底板端面相互平行。优选的,所述移动块上设置有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连接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连接至驱动电机。优选的,所述限位轴为两侧内凹的工字型结构,限位轴顶端与线轨支架之间设置有固定间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螺栓将预埋底板平行安装在安装平面上,双层调节轨道和线轨支架之间形成夹线槽;预制线路从夹线槽中穿过,通过线轨支架进行整合固定;相邻的限位轴之间形成对应的导向槽口,预制线路逐一被控制在导向槽口之间;测距传感器检测预制线路的分布位置,驱动电机控制电动推杆推动移动块在贯穿轨道槽上移动,从而调整限位轴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限位轴调整预制线路的分布位置;移动块两侧可设置两相互平行的预制线路,也可在移动块一侧设置单一的预制线路;本技术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能够在电梯安装过程中对电梯的预制轨道进行导向整合,使得预制电路分布合理,有条不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层调节轨道结构示意图。图中:1、预埋底板;2、安装孔;3、固定座;4、线轨支架;5、固定轴;6、双层调节轨道;61、轨道本体;62、贯穿轨道槽;63、限位挡板;64、线轨路径;7、夹线槽;8、移动块;9、电动推杆;10、驱动电机;11、限位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预制线路的导向整合装置,包括预埋底板1、双层调节轨道6和夹线槽7;所述预埋底板1背面设置有安装孔2,预埋底板1外侧两端设置有固定座3,固定座3上安装线轨支架4;所述线轨支架4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上设置有固定轴5,固定轴5末端安装双层调节轨道6,双层调节轨道6和线轨支架4之间形成夹线槽7;所述双层调节轨道6包括轨道本体61和贯穿轨道槽62,轨道本体61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贯穿轨道槽62,贯穿轨道槽62两侧设置有限位挡板63,限位挡板63与贯穿轨道槽62之间形成线轨路径64;所述贯穿轨道槽62上设置有对应的移动块8,移动块8侧端连接有电动推杆9,电动推杆9末端连接至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设置在轨道本体61侧端,移动块8顶端设置有限位轴11。进一步的,所述预埋底板1为长方体结构,安装孔2处设置有固定螺栓,通过固定螺栓将预埋底板1平行安装在安装平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线轨支架4包括垂直段和水平段,垂直段连接在两侧固定座3上,垂直段与预埋底板1端面相互垂直,限位孔设置在垂直段中心位置处;所述垂直段顶端设置有水平段,水平段与预埋底板1端面相互平行。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8上设置有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连接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连接至驱动电机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轴11为两侧内凹的工字型结构,限位轴11顶端与线轨支架4之间设置有固定间距。工作原理:预埋底板1背面设置有安装孔2,预埋底板1为长方体结构,安装孔2处设置有固定螺栓,通过固定螺栓将预埋底板1平行安装在安装平面上;预埋底板1外侧两端设置有固定座3,固定座3上安装线轨支架4;所述线轨支架4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上设置有固定轴5,固定轴5末端安装双层调节轨道6,双层调节轨道6和线轨支架4之间形成夹线槽7;预制线路从夹线槽7中穿过,通过线轨支架4进行整合固定;所述双层调节轨道6包括轨道本体61和贯穿轨道槽62,轨道本体61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贯穿轨道槽62,贯穿轨道槽62两侧设置有限位挡板63,限位挡板63与贯穿轨道槽62之间形成线轨路径64;所述贯穿轨道槽62上设置有对应的移动块8,移动块8侧端连接有电动推杆9,电动推杆9末端连接至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设置在轨道本体61侧端,移动块8顶端设置有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预制线路的导向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底板(1)、双层调节轨道(6)和夹线槽(7);所述预埋底板(1)背面设置有安装孔(2),预埋底板(1)外侧两端设置有固定座(3),固定座(3)上安装线轨支架(4);所述线轨支架(4)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上设置有固定轴(5),固定轴(5)末端安装双层调节轨道(6),双层调节轨道(6)和线轨支架(4)之间形成夹线槽(7);所述双层调节轨道(6)包括轨道本体(61)和贯穿轨道槽(62),轨道本体(61)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贯穿轨道槽(62),贯穿轨道槽(62)两侧设置有限位挡板(63),限位挡板(63)与贯穿轨道槽(62)之间形成线轨路径(64);所述贯穿轨道槽(62)上设置有对应的移动块(8),移动块(8)侧端连接有电动推杆(9),电动推杆(9)末端连接至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设置在轨道本体(61)侧端,移动块(8)顶端设置有限位轴(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预制线路的导向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底板(1)、双层调节轨道(6)和夹线槽(7);所述预埋底板(1)背面设置有安装孔(2),预埋底板(1)外侧两端设置有固定座(3),固定座(3)上安装线轨支架(4);所述线轨支架(4)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上设置有固定轴(5),固定轴(5)末端安装双层调节轨道(6),双层调节轨道(6)和线轨支架(4)之间形成夹线槽(7);所述双层调节轨道(6)包括轨道本体(61)和贯穿轨道槽(62),轨道本体(61)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贯穿轨道槽(62),贯穿轨道槽(62)两侧设置有限位挡板(63),限位挡板(63)与贯穿轨道槽(62)之间形成线轨路径(64);所述贯穿轨道槽(62)上设置有对应的移动块(8),移动块(8)侧端连接有电动推杆(9),电动推杆(9)末端连接至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设置在轨道本体(61)侧端,移动块(8)顶端设置有限位轴(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利莱博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