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变矩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94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变矩机构,包括螺旋桨组件、传动组件和驱动传动组件动作的电机组件;螺旋桨组件包括一对螺旋桨桨叶、桨毂和轴承;电机组件包括:电机、上电机座和下电机座;传动组件包括直线舵机、变矩拉杆、变矩中心杆和一对变矩连接片,直线舵机安装于上电机座和下电机座构成的壳体内且直线舵机的推杆与变矩拉杆相连,变矩拉杆与变矩连接片相连接,变矩连接片与螺旋桨组件的桨毂固定连接,直线舵机驱动变矩拉杆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变矩连接片转动驱使螺旋桨的桨叶角发生变化。该电机变矩机构整体结构简单巧妙,操作简便,具有轻量化与整体性更强等优点。

A kind of motor torque co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变矩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矩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直线驱动式的电机变矩机构,属于无人机

技术介绍
桨距是指旋翼或固定翼的螺旋桨旋转一周(360度)时向上或向前行走的距离。由于变矩桨能够通过桨距调节使得螺旋桨或者旋翼在多种工况下高效工作,因而大大扩展了航空器的飞行包线。申请号为201910004850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随飞行高度自动变矩的变矩机构和变矩桨,该变矩机构包括:负压缸、活塞、弹簧和转动装置;活塞密封负压缸,并可沿负压缸往复滑动,弹簧沿活塞的活动方向置于负压缸内;活塞通过转动装置连接飞行器的桨叶,当飞行器飞至不同高度时,弹簧为平衡气压变化而发生形变,推动活塞滑动,活塞通过转动装置驱动桨叶转动改变桨距。本申请采用内置有弹簧的负压缸,通过负压缸的活塞和转动装置连接桨叶,由于活塞在弹簧和外界大气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对应飞行高度而移动,从而自动根据飞行高度驱动桨叶转动以改变桨叶的桨距,相比液力驱动更加简单轻巧,且能够匹配飞行高度自动调节,无需手动控制。然而,现有的现有桨叶变矩机构多数为机械液力机构驱动,需要用到多种泵、阀门和传感器,导致变矩机构结构复杂且重量大,而且很多需要人工手动调节,不能灵活应对工况自动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机变矩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机变矩机构,包括螺旋桨组件、传动组件和驱动传动组件动作的电机组件;所述螺旋桨组件包括一对螺旋桨桨叶、桨毂和轴承;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上电机座和下电机座;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直线舵机、变矩拉杆、变矩中心杆和一对变矩连接片,所述直线舵机安装于上电机座和下电机座构成的壳体内且直线舵机的推杆与变矩拉杆相连,所述变矩拉杆与变矩连接片相连接,所述变矩连接片与螺旋桨组件的桨毂固定连接,所述直线舵机驱动变矩拉杆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变矩连接片转动驱使螺旋桨的桨叶角发生变化。通过变矩拉杆在纵向上的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变矩连接片和桨毂发生角度转动,进而使得螺旋桨桨叶发生角度的变化。优选地,前述变矩中心杆形成有中心孔,所述直线舵机的推杆穿过中心孔与位于上方的变矩拉杆固定连接,因而直线舵机上下运动时即会带动变矩拉杆上下动作。优选地,前述变矩中心杆在朝向螺旋桨桨叶的方向形成有一对连杆,所述轴承和变矩连接片均套设于连杆上且轴承封设于桨毂内。优选地,前述所述桨毂分为固定连接的上片和下片,且桨毂在与变矩连接片贴近的端部形成有若干内螺纹孔,所述变矩连接片上形成有与内螺纹孔位置相对应的安装孔。通过内螺纹孔和安装孔的连接进而将整体传动部件连接在一起。更优选地,电机组件还包括若干电机支撑杆,所述上电机座位于电机下方。所述电机支撑杆的其中一端位于上电机座和下电机座形成的壳体内,另一端自壳体内伸出。电机支撑杆能够为电机组件提供有效支撑,保证机构的稳定性。再优选地,所述变矩拉杆包括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安装部的中心与直线舵机的推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为两个,垂直分设于安装部的两端,且连接部的自由端形成有连接结构。所述变矩连接片上形成有与连接结构相对应的安装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与安装结构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地,前述安装结构为形成于变矩连接片周向的具有通孔的凸块,所述连接结构至少在朝向通孔的一面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限位于通孔内。更进一步优选地,前述两个变矩连接片上凸块的角度交错180度,这样能够使两个桨叶的旋转方向相反。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本技术的电机变矩机构结构简单且可靠,重量轻、能耗低,适用于无人机等飞行器;(2)优化传动组件,通过直线舵机、变矩拉杆、变矩中心杆、变矩连接片、桨毂等部件之间的连接和动作,将直线舵机的上下运动巧妙地转换为螺旋桨桨叶的旋转运动,通过该变矩机构能够迅速调整桨叶角度,快速变矩,灵活地适应不同条件下的飞行;(3)电机组件的上电机座和下电机座构成的壳体将直线舵机容纳于其中,使整个电机变矩浆的结构分布更加合理,产品更加小型化、轻量化;(4)变矩拉杆的连接结构至少在朝向变矩连接片的通孔的一面形成有凸台,连接后,凸台限位于通孔内,能够减轻连接处的螺丝等连接件的工作压力,同时也能更好地避免螺纹松动等造成的转动故障,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确保可靠变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机变矩机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组装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变矩拉杆,2-桨毂,3-螺旋桨桨叶,4-轴承,5-变矩中心杆,6-电机,7-上电机座,8-直线舵机,9-电机支撑杆,10-下电机座,12-变矩连接片,13-连杆,14-连接结构,15-安装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变矩机构主要包括螺旋桨组件、传动组件和电机组件。其中,螺旋桨组件两个(一对)结构完全一样的部件,均包括螺旋桨桨叶3、桨毂2和轴承4,桨毂2分为固定连接的上片和下片,将螺旋桨组件构成一整体结构且将轴承4封设于其中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电机组件是驱动传动组件动作的,其包括:电机6、上电机座7和下电机座10,上电机座7位于电机6下方,且上电机座7和下电机座10构成一个中空的壳体,用于容纳下面将要阐述的直线舵机8。此外,电机组件还包括若干电机支撑杆9,本实施例中具体为3个,电机支撑杆9的其中一端位于上电机座7和下电机座10形成的壳体内,另一端自壳体内伸出。这样能够为电机组件提供有效支撑,从而保证组件整体的稳定性。传动组件是本技术的一个结构重点,如图1所示,该传动组件包括直线舵机8、变矩拉杆1、变矩中心杆5和变矩连接片12。其中,直线舵机8安装于上电机座7和下电机座10构成的壳体内,电机支撑杆9对直线舵机8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直线舵机8的推杆与变矩拉杆1相连,变矩拉杆1与变矩连接片12相连接,且变矩连接片12与螺旋桨组件的桨毂2固定连接,因而,在工作过程中,直线舵机8驱动变矩拉杆1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变矩连接片12转动驱使螺旋桨的桨叶角发生变化,实现变矩。如图3所示,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变矩中心杆5形成有中心孔,直线舵机8的推杆穿过中心孔与位于上方的变矩拉杆1固定连接。同时,变矩中心杆5在朝向螺旋桨桨叶3的方向形成有一对连杆13,轴承4和变矩连接片12均套设于连杆13上且轴承4封设于桨毂2内。并且,变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变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桨组件、传动组件和驱动传动组件动作的电机组件;所述螺旋桨组件包括一对螺旋桨桨叶、桨毂和轴承;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上电机座和下电机座;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直线舵机、变矩拉杆、变矩中心杆和一对变矩连接片,所述直线舵机安装于上电机座和下电机座构成的壳体内且直线舵机的推杆与变矩拉杆相连,所述变矩拉杆与变矩连接片相连接,所述变矩连接片与螺旋桨组件的桨毂固定连接,所述直线舵机驱动变矩拉杆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变矩连接片转动驱使螺旋桨的桨叶角发生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变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桨组件、传动组件和驱动传动组件动作的电机组件;所述螺旋桨组件包括一对螺旋桨桨叶、桨毂和轴承;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上电机座和下电机座;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直线舵机、变矩拉杆、变矩中心杆和一对变矩连接片,所述直线舵机安装于上电机座和下电机座构成的壳体内且直线舵机的推杆与变矩拉杆相连,所述变矩拉杆与变矩连接片相连接,所述变矩连接片与螺旋桨组件的桨毂固定连接,所述直线舵机驱动变矩拉杆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变矩连接片转动驱使螺旋桨的桨叶角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变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矩中心杆形成有中心孔,所述直线舵机的推杆穿过中心孔与位于上方的变矩拉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变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矩中心杆在朝向螺旋桨桨叶的方向形成有一对连杆,所述轴承和变矩连接片均套设于连杆上且轴承封设于桨毂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变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桨毂分为固定连接的上片和下片,且桨毂在与变矩连接片贴近的端部形成有若干内螺纹孔,所述变矩连接片上形成有与内螺纹孔位置相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李鹏飞魏元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