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折叠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91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折叠车,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可向上收折或向下展开的底架组件,底架组件包括前底架、后底架,前支架和后支架底端分别装有车轮,前底架前端铰接于前支架,后底架后端铰接于后支架,前底架后端与后底架前端活动连接;还包括位于所述底架组件下方以支撑底架组件的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包括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前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于前支架,前支撑杆另一端与后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后支撑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后支架,随着底架组件向上收折,支撑组件沿横向的一侧收折,随着底架组件向下展开,支撑组件沿横向的另一侧展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组件零部件少,且组装简便、不容易变形、成本低。

A new type of folding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折叠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折叠车。
技术介绍
折叠车是一种近距离运输车,在搬运货物、外出带小孩、购物等情形时,折叠车被广泛使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10417299.4的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车,包括车架、底架组件、两组侧壁组件等,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框架和后框架,底架组件包括铰接在前框架和后框架之间、并相互铰接的前底架组件和后底架组件,各组侧壁组件分别包括相互铰接并呈一定角度的后底架横杆支撑和前底架横杆支撑,前底架横杆支撑通过主侧壁组件前部连接件铰接于前框架,后底架横杆支撑通过主侧壁组件后部连接件铰接于后框架,后底架横杆支撑和前底架横杆支撑铰接于底架横杆连接件,两个底架横杆连接件之间连接有底架横杆,底架横杆位于底架组件下方。这种折叠车的底架组件向下展开后是通过后底架横杆支撑、前底架横杆支撑、底架横杆等诸多部件进行限位,避免前底架组件和后底架组件展开后受力向下塌陷。显然,这种折叠车用于使底架组件展开后保持展开状态的零部件较多,组装繁琐、成本较高;另外,底架组件展开后,底架组件向下施加的力集中集中在底架组件的中部位置,容易导致位于底架组件中部位置下方的底架横杆发生变形,甚至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折叠车,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折叠车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折叠车,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可向上收折或向下展开的底架组件,底架组件包括前底架、后底架,前支架和后支架底端分别装有车轮,前底架前端铰接于前支架,后底架后端铰接于后支架,前底架后端与后底架前端活动连接;还包括位于所述底架组件下方以支撑底架组件的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包括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前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于前支架,前支撑杆另一端与后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后支撑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后支架,随着底架组件向上收折,支撑组件沿横向的一侧收折,随着底架组件向下展开,支撑组件沿横向的另一侧展开。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分别为弯杆,且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的拐弯部分别凸向支撑组件收折的方向。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分别包括两立杆和一横杆,横杆连接两立杆,两立杆底端或横杆两端分别装有所述车轮;所述前底架前端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前支架的两立杆铰接,所述后底架后端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后支架的两立杆铰接;所述前支撑杆一端和后支撑杆另一端分别与前支架和后支架同一侧的立杆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撑杆一端和后支撑杆另一端分别设有一环形件,两环形件分别活动套设于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同一侧的立杆。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撑杆另一端与后支撑杆一端铰接,且铰接轴位于立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前底架后端与后底架前端铰接。进一步的,所述前底架后端与后底架前端通过铰链连接,该铰链使所述底架组件向下展开时可保持于展开状态。进一步的,所述铰链包括第一铰链臂、第二铰链臂,第一铰链臂一端与所述前底架后端固接,第二铰链一端与所述后底架前端固接,第一铰链臂另一端与第二铰链臂另一端铰接,且第一铰链臂另一端和第二铰链臂另一端配合有可分离式锁定结构,使底架组件向下展开后保持于展开状态。进一步的,所述锁定结构位于第一铰链臂和第二铰链臂的铰接轴之上,并包括所述第一铰链臂另一端和第二铰链臂另一端中的一个的端面,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铰链臂另一端和第二铰链臂另一端中的另一个的凸台,凸台朝所述端面延伸,以可抵靠于该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架和/或后支架铰接有操作手把,该操作手柄可上下转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所述支撑组件对底架组件在展开状态进行支撑,避免底架组件展开受力后向下塌陷,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用于使底架组件保持在展开状态的零部件大大减少,且组装简便、成本大大降低。此外,所述支撑组件的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从前后方向延及整个底架组件,使底架组件施加于支撑组件的力分布更均匀,不会集中在底架组件的中部位置,从而使支撑组件更不容易变形、断裂。2、所述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优选弯杆,使支撑组件收折后的长度尽可能短,与底架组件宽度适配甚至更短,从而避免增大整个折叠车收折后的体积。3、所述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分别通过所述环形件与所述前支架、后支架连接,连接更加简便,且采用环形件受力,受力面大,更不容易磨损。4、所述前底架和后底架优选通过所述铰链进行连接,能够利用铰链分担支撑组件的受力,使整体结构更稳定、牢靠,并有利于延长支撑组件的使用寿命。5、所述铰链优选包括所述第一铰链臂和第二铰链臂,具有结构简单、牢固耐用等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折叠车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本技术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本技术在展开状态与收折状态之间的过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本技术在收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图3的侧视图;图5是实施例二本技术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二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二本技术在展开状态与收折状态之间的过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二本技术在收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折叠车,包括前支架1、后支架2、可向上收折或向下展开的底架组件,底架组件包括前底架5、后底架6,前支架1和后支架2底端分别装有车轮3、4,前底架5前端铰接于前支架1,后底架6后端铰接于后支架2,前底架5后端与后底架6前端活动连接。本技术还包括位于所述底架组件下方以支撑底架组件的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包括前支撑杆7和后支撑杆8,前支撑杆7一端转动连接于前支架1,前支撑杆7另一端与后支撑杆8一端转动连接,后支撑杆8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后支架2,随着底架组件向上收折,支撑组件沿横向的一侧收折,随着底架组件向下展开,支撑组件沿横向的另一侧展开。所述前支架1、后支架2、前底架5、后底架6、前支撑杆7、后支撑杆8是这样定义的,使用者推拉该折叠车时,靠近使用者的为后支架2、后底架6、后支撑杆8,远离使用者的为前支架1、前底架5、前支撑杆7,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前”和“后”是相对而言,是随着使用者的位置确定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撑杆7和后支撑杆8分别为弯杆,且前支撑杆7和后支撑杆8的拐弯部分别凸向支撑组件收折的方向。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撑杆7和后支撑杆8分别为直杆,且前支撑杆7和后支撑杆8的长度之和大于折叠车的长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架1包括左右两立杆11和一横杆12,横杆12连接该两立杆11。所述后支架2同样包括左右两立杆21和一横杆22,横杆22连接该两立杆21,前支架1的两立杆11底端分别装有所述车轮3,后支架2的横杆22的两端分别装有所述车轮4。所述前底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折叠车,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可向上收折或向下展开的底架组件,底架组件包括前底架、后底架,前支架和后支架底端分别装有车轮,前底架前端铰接于前支架,后底架后端铰接于后支架,前底架后端与后底架前端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底架组件下方以支撑底架组件的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包括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前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于前支架,前支撑杆另一端与后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后支撑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后支架,随着底架组件向上收折,支撑组件沿横向的一侧收折,随着底架组件向下展开,支撑组件沿横向的另一侧展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折叠车,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可向上收折或向下展开的底架组件,底架组件包括前底架、后底架,前支架和后支架底端分别装有车轮,前底架前端铰接于前支架,后底架后端铰接于后支架,前底架后端与后底架前端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底架组件下方以支撑底架组件的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包括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前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于前支架,前支撑杆另一端与后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后支撑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后支架,随着底架组件向上收折,支撑组件沿横向的一侧收折,随着底架组件向下展开,支撑组件沿横向的另一侧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分别为弯杆,且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的拐弯部分别凸向支撑组件收折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分别包括两立杆和一横杆,横杆连接两立杆,两立杆底端或横杆两端分别装有所述车轮;所述前底架前端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前支架的两立杆铰接,所述后底架后端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后支架的两立杆铰接;所述前支撑杆一端和后支撑杆另一端分别与前支架和后支架同一侧的立杆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杆一端和后支撑杆另一端分别设有一环形件,两环形件分别活动套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五红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佳宏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