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型表面贴装式气流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840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薄型表面贴装式气流传感器包括壳体、极片、线路板、金属管体、膜片、第一绝缘体以及第二绝缘体,壳体的上端设有一开口,壳体的下端设有第一气孔,线路板可拆卸的盖设于壳体的上端开口设置,极片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气孔的内壁,极片设有多个与第一气孔连通的第二气孔,线路板设有与第二气孔连通的第三气孔,第一绝缘体设置在极片的上端壁与膜片的下端壁之间,膜片设置在金属管体的下端壁,第二绝缘体设置在金属管体的外周壁和壳体的内周壁之间,线路板的上端凸设有与线路板电连接的焊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贴片机自动化回流焊接,生产率高,组装方便,可简化电子烟的结构。

Ultra thin surface mount air flow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型表面贴装式气流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
,特别涉及一种超薄型表面贴装式气流传感器。
技术介绍
回流焊接是表面黏着技术(SMT)将电子元件黏接至印刷电路板上最常使用的方法,另一种方式则是透过通孔插装来连接电子元件。通孔插装为将电路板上既有的孔洞填入焊膏,将接脚插入焊膏并把电子元件嵌至板上进行软钎焊。由于波焊接较便宜且简单,所以回流焊接基本上不会运用在通孔插装的电路板上。如图1所示,传统的用于电子烟的气流传感器件结构大多采用带插脚的接口方式,这种结构的气流传感器件通常需要通过人工操作焊接,将气流传感器件的插脚1焊接在线路板上的插孔上,由于气流传感器件非常的小,引脚也非常的细,导致人工焊接不好操作,在气流传感器件的插脚端焊接时需要非常的仔细,人力消耗大,焊接效率低,无法通过贴片机进行自动化回流焊接,不利于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超薄型表面贴装式气流传感器,旨在解决现有的气流传感器焊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超薄型表面贴装式气流传感器,包括壳体、极片、线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型表面贴装式气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极片、线路板、金属管体、膜片、第一绝缘体以及第二绝缘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一开口,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第一气孔,所述线路板可拆卸的盖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开口设置,所述极片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孔的内壁,所述极片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气孔连通的第二气孔,所述线路板设有与所述第二气孔连通的第三气孔,所述第一绝缘体设置在所述极片的上端壁与所述膜片的下端壁之间,所述膜片设置在所述金属管体的下端壁,所述金属管体的上端壁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接,所述金属管体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隔连接,所述第二绝缘体设置在所述金属管体的外周壁和壳体的内周壁之间,所述第二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型表面贴装式气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极片、线路板、金属管体、膜片、第一绝缘体以及第二绝缘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一开口,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第一气孔,所述线路板可拆卸的盖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开口设置,所述极片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孔的内壁,所述极片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气孔连通的第二气孔,所述线路板设有与所述第二气孔连通的第三气孔,所述第一绝缘体设置在所述极片的上端壁与所述膜片的下端壁之间,所述膜片设置在所述金属管体的下端壁,所述金属管体的上端壁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接,所述金属管体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隔连接,所述第二绝缘体设置在所述金属管体的外周壁和壳体的内周壁之间,所述第二绝缘体的上端壁与所述线路板的下端壁间隔连接,所述线路板的上端凸设有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的焊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表面贴装式气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包括第一焊接凸台和第二焊接凸台,所述第一焊接凸台与所述第二焊接凸台间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型表面贴装式气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凸台与所述第二焊接凸台均呈圆环形设置,且所述第一焊接凸台与所述第二焊接凸台的圆心重合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璐槐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众合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