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7807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其包括有降噪的供电装置,其通过设置两级滤波以消除高频信号,并且利用瞬态抑制二极管消除脉冲尖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充电稳压芯片U1向高保真耳机提供稳定可靠的直流供电。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供电可靠、滤波可靠等优点,在耳机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A kind of control device for the processing of earphon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耳机
,尤其是一种耳机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耳机是由各种零件互相配合组合而成的,其中,耳机的壳体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耳机是使用寿命。成型耳机壳体,是通过在壳体磨具内浇注压制成型;传统的耳机壳体的磨具推进装置结构简单复杂,且存在推进摆动等问题。为此,申请人特提供了一种耳机外壳加工推进组件,其包括推进安装底板,均固定在推进安装底板上的下基板和第一立板,底部固定在下基板上、的第二立板,沿垂直方向固定在第二立板上的两根滑轨,套设在滑轨上的数个滑座,与滑座固定连接的第三立板,底部固定在下基板上、侧边固定在第二立板上的推进气缸,与推进气缸的气杆连接、贯穿第二立板设置并与第三立板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垂直固定在第三立板的顶部边缘的上安装板,固定在第一立板的顶部的上基板,设置在上基板的顶部、且置于上安装板的下部的导向杆连接座,底部固定在导向杆连接座上、且顶部贯穿所述上安装板设置的数个导向杆,以及固定在上安装板上的第一磨具连接耳和第二磨具连接耳。虽然,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器可以满足控制要求,但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包括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初级线圈与外部市电连接的降压变压器T1,输入与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连接、且一输出接地的全桥整流器D1,串联后一端与全桥整流器D1的另一输出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感L1、滑动电阻R1和电容C6,一端与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一端与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串联后一端连接在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与电容C3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4和电容C5,一端连接在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与电容C1之间、且另一端连接在电容C4与电容C5之间的电容C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外壳加工推进组件的控制装置,包括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初级线圈与外部市电连接的降压变压器T1,输入与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连接、且一输出接地的全桥整流器D1,串联后一端与全桥整流器D1的另一输出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感L1、滑动电阻R1和电容C6,一端与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一端与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串联后一端连接在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与电容C3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4和电容C5,一端连接在降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与电容C1之间、且另一端连接在电容C4与电容C5之间的电容C2,集电极连接在电容C2与电感L1之间、基极连接在滑动电阻R1与电容C6之间的三极管Q1,基极经电感L2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的三极管Q2,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7,并联后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8、电容C9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电源输入端VCC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接地端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凡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誉恒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