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801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包括上盖、盖设固定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后腔包括收容所述发声单体的第一子后腔及与所述第一子后腔连通的第二子后腔和第三子后腔,所述第二子后腔与所述第三子后腔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子后腔与所述第一子后腔的连线,所述第二子后腔与所述第三子后腔连通并形成用于填充吸音颗粒的填充通道。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扬声器箱有效的提高了后腔的灌装体积及隔离膜的截面积,且简化了吸音颗粒的灌装工序,降低了成本。

Loudspeaker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箱
本技术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箱。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扬声器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相关技术的扬声器箱包括上盖、盖设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后腔往往设置多个用于存放扬声器及灌装吸音颗粒的子后腔。然而,相关技术的扬声器箱,不同的子后腔之间不存在联系,因此需要对不同的子后腔进行工装及填充吸音颗粒。如此,工序繁琐且不同的工装浪费时间,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箱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简化吸音颗粒的灌装工序且能够降低成本的扬声器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包括上盖、盖设固定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后腔包括收容所述发声单体的第一子后腔及与所述第一子后腔连通的第二子后腔和第三子后腔,所述第二子后腔与所述第三子后腔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子后腔与所述第一子后腔的连线,所述第二子后腔与所述第三子后腔连通并形成用于填充吸音颗粒的填充通道。优选的,所述上盖包括与所述下盖相对设置的顶壁、自所述顶壁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的侧壁及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向所述下盖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侧壁向所述下盖的延伸长度,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盖设于所述支撑壁远离所述顶壁一侧的第一透气隔离件,所述支撑壁、所述顶壁及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共同围成所述第三子后腔,且所述支撑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三子后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子后腔连通。优选的,所述支撑壁沿所述顶壁至所述下盖方向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支撑壁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一子支撑壁及连接两条所述第一子支撑壁的两条第二子支撑壁,所述第一子支撑壁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子支撑二壁的长度,所述通孔开设于一所述第一子支撑壁。优选的,所述上盖还包括自所述顶壁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的固定壁,所述固定壁包括靠近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子支撑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子固定壁、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二子固定壁、沿所述顶壁至所述下盖方向开设于所述第一子固定壁的第一凹槽及沿所述顶壁至所述下盖方向开设于所述第二子固定壁的第二凹槽,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两端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透气隔离件,所述顶壁、所述侧壁、所述支撑壁、所述固定壁及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子后腔。优选的,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包括具多个透气孔的插板及贴设于所述插板的隔离膜,所述隔离膜覆盖所述透气孔,所述第二子后腔通过所述透气孔与所述第一子后腔连通。优选的,多个所述透气孔呈直线分布,且相邻所述透气孔之间的间距相等。优选的,所述上盖还包括开设于所述顶壁的灌粉孔及覆盖所述灌粉孔的密封盖,所述灌粉孔与所述第二子后腔或所述第三子后腔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二子腔体与所述第三子腔体的连接出设置有自所述顶壁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的连接台,所述连接台靠近所述第二子腔体的一侧表面为圆弧面。优选的,所述连接台靠近所述第三子腔体的一侧表面为圆弧面。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扬声器箱通过设置所述后腔包括收容所述发声单体的第一子后腔及与所述第一子后腔连通的第二子后腔和第三子后腔,所述第二子后腔与所述第三子后腔连通并形成用于填充吸音颗粒的填充通道,在所述扬声器箱填充吸音颗粒的阶段,仅需进行一次填充,因而简化了吸音颗粒的灌装工序,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扬声器箱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扬声器箱的上盖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扬声器箱的一个角度的部分剖视图;图6为图5所示的扬声器的A部分放大图;图7为图1所示的扬声器箱沿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为图7所示的扬声器的B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100,所述扬声器箱100包括上盖10、盖设固定于所述上盖10并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3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50、第一透气隔离件70及第二透气隔离件90。其中,所述发声单体50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102和后腔103。所述后腔103包括收容所述发声单体50的第一子后腔1031及与所述第一子后腔1031连通的第二子后腔1033和第三子后腔1035,所述第二子后腔1033与第三子后腔1035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子后腔1033与所述第一子后腔1031的连线,所述第二子后腔1033与所述第三子后腔1035连通并形成用于填充吸音颗粒的填充通道。所述上盖10包括与所述下盖30相对设置的顶壁11、自所述顶壁11向所述下盖30方向延伸的侧壁12、支撑壁13、固定壁14、开设于所述顶壁11的灌粉孔15及覆盖所述灌粉孔15的密封盖16。所述支撑壁13向所述下盖30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侧壁12向所述下盖30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70盖设于所述支撑壁13远离所述顶壁11一侧,且所述支撑壁13、所述顶壁11及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70共同围成所述第三子后腔1035。同时,所述支撑壁13上设置有通孔104,所述第三子后腔1035通过所述通孔104与所述第二子后腔1033连通。所述支撑壁13沿所述顶壁11至所述下盖30方向的横截面呈矩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壁13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一子支撑壁131及连接两条所述第一子支撑壁131的两条第二子支撑壁133。其中,所述第一子支撑壁13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子支撑壁133的长度,所述通孔104开设于一所述第一子支撑壁131。所述固定壁14包括靠近所述通孔104与所述第一子支撑壁131固定连接的第一子固定壁141、与所述侧壁12固定连接的第二子固定壁143、沿所述顶壁11至所述下盖30方向开设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箱,包括上盖、盖设固定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包括收容所述发声单体的第一子后腔及与所述第一子后腔连通的第二子后腔和第三子后腔,所述第二子后腔与所述第三子后腔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子后腔与所述第一子后腔的连线,所述第二子后腔与所述第三子后腔连通并形成用于填充吸音颗粒的填充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30 CN PCT/CN2019/0940541.一种扬声器箱,包括上盖、盖设固定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包括收容所述发声单体的第一子后腔及与所述第一子后腔连通的第二子后腔和第三子后腔,所述第二子后腔与所述第三子后腔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子后腔与所述第一子后腔的连线,所述第二子后腔与所述第三子后腔连通并形成用于填充吸音颗粒的填充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与所述下盖相对设置的顶壁、自所述顶壁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的侧壁及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向所述下盖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侧壁向所述下盖的延伸长度,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盖设于所述支撑壁远离所述顶壁一侧的第一透气隔离件,所述支撑壁、所述顶壁及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共同围成所述第三子后腔,且所述支撑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三子后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子后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壁沿所述顶壁至所述下盖方向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支撑壁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一子支撑壁及连接两条所述第一子支撑壁的两条第二子支撑壁,所述第一子支撑壁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子支撑二壁的长度,所述通孔开设于一所述第一子支撑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王程良施胜荣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