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切换供电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719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切换供电的电路,包括LDO稳压模块、充电模块、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切换供电的电路,不使用MCU就能实现自动切换供电方式,既节约了资源又减轻了开发人员的负担,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A circuit of automatic switching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切换供电的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持机电设备以及拥有可充电电源的仪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切换供电的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设备在不充电时使用电池对设备供电,在充电时使用MCU检测是否在充电,然后MCU控制切换供电的方式为充电器供电。现有的这种切换供电的方式必须要MCU先检测充电器的存在,然后让MCU进行干预断开电池供电,直接使用充电器对设备进行供电,这种控制方式会占用MCU的管脚资源,并且需要用户使用添加程序对系统进行干涉,会增加开发人员的负担,使系统程序变得臃肿,降低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切换供电的电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切换供电方式必须要MCU先检测充电器的存在,让MCU进行干预断开电池供电后使用充电器对设备进行供电,这种控制方式会占用MCU的管脚资源,并且需要用户使用添加程序对系统进行干涉,会增加开发人员的负担,使系统程序变得臃肿,降低系统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自动切换供电的电路,包括LDO稳压模块、充电模块、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所述LDO稳压模块的输入端、充电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LDO稳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二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于第三MOS管的漏极、电源输出端的正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于电源的正极、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三MOS管的栅极,源极连接于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电池的正极;所述LDO稳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二MOS管的源级、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池的负极都接地;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池的负极分别连接于电源输出端的负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MOS管为增强型P沟道MOS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二MOS管为增强型N沟道MOS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三MOS管为增强型P沟道MOS管。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自动切换供电的电路,不使用MCU就能实现自动切换供电方式,既节约了资源又减轻了开发人员的负担,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自动切换供电的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切换供电的电路,包括LDO稳压模块N1、充电模块N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LDO即lowdropoutregulator,LDO稳压模块是一种线性稳压器模块,使用在其线性区域内运行的晶体管或场效应管,从应用的输入电压中减去超额的电压,产生经过调节的输出电压。第一MOS管Q1为增强型P沟道MOS管,第二MOS管Q2为增强型P沟道MOS管,第三MOS管Q3为增强型P沟道MOS管。LDO稳压模块N1的输入端、充电模块N2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连接;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LDO稳压模块N1第一输出端连接,栅极连接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MOS管Q2的漏极,漏极连接于第三MOS管Q3的漏极、电源输出端的正极Vout-;第二MOS管Q2的栅极连接于电源的正极Vout+、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三MOS管Q3的栅极,源极连接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三MOS管Q3的源极连接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电池的正极;LDO稳压模块N1的第二输出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二MOS管Q2的源级、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充电模块N2的第一输出端、电池的负极都接地;充电模块N2的第二输出端、电池的负极分别连接于电源输出端的负极Vout-。当无电源输入时第三MOS管Q3的栅极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连到电源的负极,此时第三MOS管Q3的栅极电压低于源极电压,第三MOS管Q3导通,电池直接为电路供电。当有电源从电源输入端时Vin+、电源输入端Vin-接入时,电源直接通过充电模块N2给电池充电。第二MOS管Q2的栅极直接连到了电源电压,此时第二MOS管Q2导通,第一MOS管Q1的栅极就直接连接到接到电源负极上。第一MOS管Q1的源极接到LDO稳压模块N1的输出端上,第一MOS管Q1的栅极电压小于源极电压,第一MOS管Q1导通,通过第一MOS管Q1把电源接到输出端Vout+上给系统供电。此时第三MOS管Q3的栅极直接接到了电源输入端Vin+上,第三MOS管的栅极电压大于源极所连接的VBAT电压,第三MOS管Q3被截止,电池不再给系统进行供电。实现了自动切换供电方式的设计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自动切换供电的电路,不使用MCU就能实现自动切换供电方式,既节约了资源又减轻了开发人员的负担,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有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切换供电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LDO稳压模块、充电模块、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n所述LDO稳压模块的输入端、充电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LDO稳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二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于第三MOS管的漏极、电源输出端的正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于电源的正极、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三MOS管的栅极,源极连接于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电池的正极;所述LDO稳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二MOS管的源级、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充电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池的负极都接地;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池的负极分别连接于电源输出端的负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切换供电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LDO稳压模块、充电模块、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
所述LDO稳压模块的输入端、充电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LDO稳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二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于第三MOS管的漏极、电源输出端的正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于电源的正极、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三MOS管的栅极,源极连接于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飞龚韬郭俊鹏陈坚剑李萍婷武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怡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