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71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移动电源。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容置槽。设置在容置槽内的电路板。设置在容置槽内且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池。设置在壳体上且靠近电池一侧的盖体。设置在壳体上且靠近盖体一侧的防水圈,所述防水圈设置在壳体和盖体之间。以及,嵌装在壳体上的且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磁吸接口。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磁吸接口和防水圈,消除了移动电源各部件之间的安装间隙,从而可以防止水渗透到电路板上,避免电路板上电路结构发生破坏。通过设置磁吸接口,利用磁吸接口与电子设备上的充电接口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充电接口与磁吸接口形成电连接,可以便于实现电子设备与防水移动电源之间的电连接。

A waterproof mobile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移动电源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防水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移动电源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或待机供电。现有的移动电源使用范围较广,其中在商场和餐馆内都包含自助移动电源的服务,便于消费者在饮食过程中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然而,在饮食过程中,在起身和坐下时可能会发生饮料瓶倾倒,而直接将饮料泼洒在移动电源上,由于现有的移动电源大都不具有防水功能,因此饮料会直接渗透到移动电源内部并破坏电路,从而会导致移动电源发生破坏综上,现有技术中移动电源的结构存在不理想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防水移动电源,具有防水效果好、便于连接电子设备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移动电源,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容置槽;设置在容置槽内的电路板;设置在容置槽内且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池;设置在壳体上且靠近电池一侧的盖体;设置在壳体上且靠近盖体一侧的防水圈,所述防水圈设置在壳体和盖体之间;以及,嵌装在壳体上且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磁吸接口。优选的,所述磁吸接口上外露的侧面与壳体的外周壁平齐。优选的,所述磁吸接口包括:嵌装在壳体上的吸附件,所述吸附件具备磁性;以及,嵌装在吸附件内且电路板电连接的触点。优选的,所述吸附件包括:嵌装在壳体上的外圈,所述外圈具备磁性;以及,<br>嵌装在外圈上的且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内圈,所述内圈上嵌装有触点。优选的,它还包括:设置在容置槽内且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发射线圈。优选的,它还包括: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与电路板电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磁吸接口和防水圈,消除了移动电源各部件之间的安装间隙,从而可以防止水渗透到电路板上,避免电路板上电路结构发生破坏。通过设置磁吸接口,利用磁吸接口与电子设备上的充电接口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充电接口与磁吸接口形成电连接,可以便于实现电子设备与防水移动电源之间的电连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壳体;11、盖体;20、电路板;30、电池;40、防水圈;50、磁吸接口;51、吸附件;511、外圈;512、内圈;52、触点;60、发射线圈;70、感应开关;a、容置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防水移动电源,它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开设有容置槽a。设置在容置槽a内的电路板20。设置在容置槽a内且与电路板20电连接的电池30。设置在壳体10上且靠近电池30一侧的盖体11。设置在壳体10上且靠近盖体11一侧的防水圈40,防水圈40设置在壳体10和盖体11之间。以及,嵌装在壳体10上且与电路板20电连接的磁吸接口50。基于以上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0和盖体11之间设置防水圈40,可以堵塞盖体11与壳体10之间的缝隙,避免水由缝隙进入到电路板20内破坏其内部的电路结构;同时,普通接口一般直接与电路板20相连通,水容易从普通接口渗透到电路板20内,而磁吸接口50不与电路板20相连通,因此水无法由磁吸接口50进入到电路板20内。基于此,通过设置磁吸接口50和防水圈40,消除了移动电源各部件之间的安装间隙,从而可以防止水渗透到电路板20上,避免电路板20内的电路结构发生破坏。同时,通过设置磁吸接口50,利用磁吸接口50与电子设备上的充电接口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充电接口与磁吸接口50形成电连接,可以便于实现电子设备与防水移动电源之间的电连接。为防止磁吸接口50上存留积水,本实施例的磁吸接口50上外露的侧面与壳体10的外周壁平齐。基于以上结构,现有技术中,磁吸接口50通常设置为凸出于壳体10的结构(即磁吸接口50成为一个平台),因此水等洒落到磁吸接口50上时,磁吸接口50会对积水起到承载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积水可能会沿数据线进入到电子设备内,导致电子设备内部电路发生破坏。而磁吸接口50上外露的侧面与壳体10的外周壁平齐,因此,磁吸接口50无法对积水进行承载,从而可以避免积水进入到电子设备中,从而可以保证移动电源本身和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的安全性。为保证磁吸接口50与充电接口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磁吸接口50包括:嵌装在壳体10上的吸附件51,吸附件51具备磁性。以及,嵌装在吸附件51内且电路板20电连接的触点52。基于以上结构,将磁吸接口50设置为吸附件51嵌装在触点52上的结构时,即吸附件51位于触点52的内圈512,利用吸附件51与充电接口进行吸附时,无法保证外圈511的触点52是否与充电接口相贴合,从而无法保证磁吸接口50和充电接口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触点52嵌装在吸附件51上,可以得知,吸附件51位于触点52的外周侧,利用吸附件51与充电接口进行吸附时,可以保证触点52和充电接口的相对侧面之间可以相互贴合,从而可以保证磁吸接口50和充电接口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为便于使磁吸接口50进行导电,本实施例的吸附件51包括:嵌装在壳体10上的外圈511,外圈511具备磁性。以及,嵌装在外圈511上的且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内圈512,内圈512上嵌装有触点52。基于以上结构,将吸附件51设置为外圈511、内圈512以及触点52依次进行嵌装的结构,电子设备连接到移动电源上后,磁吸接口50仅通过触点52与充电接口进行电连接,从而可以避免电流在传输过程中分散到内圈512或外圈511处,从而可以避免电能过度流失。为进一步简化充电过程,本实施例的防水移动电源还包括:靠近盖体11的一侧且与电路板20电连接的发射线圈60。基于以上结构,通过在电子设备内设置发射线圈60,利用发射线圈60与电子设备内设置的接收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作用,可以将充电电池30内的电能传输到电子设备中,由此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将电子设备放置到壳体10上以利用该产品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从而简化了充电过程。为进一步保证该移动电源的防水效果,本实施例的防水移动电源还包括感应开关70,感应开关70与电路板20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容置槽(a);/n设置在容置槽(a)内的电路板(20);/n设置在容置槽(a)内且与电路板(20)电连接的电池(30);/n设置在壳体(10)上且靠近电池(30)一侧的盖体(11);/n设置在壳体(10)上且靠近盖体(11)一侧的防水圈(40),所述防水圈(40)设置在壳体(10)和盖体(11)之间;以及,/n嵌装在壳体(10)上且与电路板(20)电连接的磁吸接口(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容置槽(a);
设置在容置槽(a)内的电路板(20);
设置在容置槽(a)内且与电路板(20)电连接的电池(30);
设置在壳体(10)上且靠近电池(30)一侧的盖体(11);
设置在壳体(10)上且靠近盖体(11)一侧的防水圈(40),所述防水圈(40)设置在壳体(10)和盖体(11)之间;以及,
嵌装在壳体(10)上且与电路板(20)电连接的磁吸接口(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接口(50)上外露的侧面与壳体(10)的外周壁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接口(50)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扬恒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