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保温箱的密封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697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保温箱的密封扣,包括一上扣体;一下扣体,下扣体与上扣体上下对应设置;一限位组,限位组包括置于下扣体上的两个对应设置的限位体、置于上扣体下方的连接凸起;限位体包括竖向部以及横向部,竖向部与横向部一体成型为L型状结构,限位体的竖向部外侧下方位置分别一体成型设有三角加紧体,加紧体外侧端面至对应竖向部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步递增;连接凸起与上扣体一体成型,贯穿连接凸起至上扣体设有分别容两个限位体卡合嵌入的两个限位孔,限位孔为与限位体配合的L型结构,且限位孔靠近连接凸起的位置具有导向开口部,加紧体与导向开口部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拆卸、提高密封性的优点。

A kind of sealing buckle used for heat preservation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保温箱的密封扣
:本技术属于密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保温箱的密封扣。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为了保证饮食的卫生安全以及节约用餐时间,人们尽量回避了在外用餐的情况,对于外卖的保温性要求越来越高,保温箱用于保温设备的外部,在运输过程中,保温设备需要通过充电线缆对保温箱内的保温设备进行保温,以保证保温设备的食品的温度。现有的保温箱上具有多个供充电线缆穿过的通孔,但是通孔与充电线缆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因此大大降低了保温箱的作用,密封性降低,现有的密封扣包括相互卡合的上扣体以及下扣体,上下扣体通过边缘处的凸条实现相互卡合,但是这种卡合形式牢固性差,一旦充电线缆拉扯密封扣,上扣体与下扣体就会轻易发生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拆卸、提高密封性能的用于保温箱的密封扣。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保温箱的密封扣,包括一上扣体;一下扣体,下扣体与上扣体上下对应设置;一限位组,限位组包括置于下扣体上的两个对应设置的限位体、置于上扣体下方的连接凸起;限位体包括与下扣体垂直设置的竖向部以及置于竖向部上端的横向部,竖向部与横向部一体成型为L型状结构,两个限位体的开口朝向相向设置,限位体的竖向部外侧下方位置分别一体成型设有三角加紧体,加紧体外侧端面至对应竖向部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步递增;连接凸起与上扣体一体成型,贯穿连接凸起至上扣体设有分别容两个限位体卡合嵌入的两个限位孔,限位孔为与限位体配合的L型结构,且限位孔靠近连接凸起的位置具有导向开口部,加紧体与导向开口部配合设置,上扣体与下扣体为圆形状结构,且上扣体与下扣体上均设有上下对应设置的开口,开口由边缘位置向内凹陷。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开口包括圆弧部以及分别置于圆弧部两侧的倾斜部,圆弧部两侧的倾斜部向外扩散延伸形成扩散口。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加紧体的上端与对应限位体的竖向部一体平滑过渡。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上扣体的上边缘与下扣体的下边缘为圆弧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上扣体、下扣体分别放置在保温箱通孔的上下端,并通过限位组实现对上下扣体的固定,L型状结构的限位体由下至上贯穿L型限位孔内,限位孔的导向开口部对于限位体由下至上贯穿起到导向作用,限位体向上进入限位孔时,限位体上的加紧体受限位孔内侧壁的挤压使两个限位体相向靠拢,并最终限位体的横向部卡合在L型状的限位孔内,而加紧体与对应的限位孔的导向开口部对应配合,上下扣体连接稳固,其密封性能大大提高,拆卸时只需对上扣体的一侧施加向上的推力,该侧的加紧体滑离导向开口部,此时可快速分离一侧与限位孔卡合的限位体,即可实现快速拆卸。本技术结构简单,快速安装拆卸,密封性能好。2、开口的结构便于充电线缆的穿过。3、加紧体的上端与对应限位体的竖向部一体平滑过渡,便于限位体快速与限位孔卡合,加紧体的设置同样起到防止限位体断裂的作用。4、上扣体的上边缘与下扣体的下边缘为圆弧面,提高美观度,与保温箱接触时不易发生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保温箱的密封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保温箱的密封扣的下扣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保温箱的密封扣的上扣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保温箱的密封扣的上扣体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图中标号:1-上扣体、2-下扣体、3-限位体、31-竖向部、32-横向部、4-连接凸起、5-加紧体、6-限位孔、61-导向开口部、7-开口、71-圆弧部、72-倾斜部、8-圆弧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种用于保温箱的密封扣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一上扣体1;一下扣体2,下扣体2与上扣体1上下对应设置;一限位组,限位组包括置于下扣体2上的两个对应设置的限位体3、置于上扣体1下方的连接凸起4;如图2所示,限位体3包括与下扣体2垂直设置的竖向部31以及置于竖向部31上端的横向部32,竖向部31与横向部32一体成型为L型状结构,两个限位体3的开口朝向相向设置,限位体3的竖向部31外侧下方位置分别一体成型设有三角加紧体5,加紧体5外侧端面至对应竖向部31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步递增;如图3至图5所示,连接凸起4与上扣体1一体成型,贯穿连接凸起4至上扣体1设有分别容两个限位体3卡合嵌入的两个限位孔6,限位孔6为与限位体3配合的L型结构,且限位孔6靠近连接凸起4的位置具有导向开口部61,加紧体5与导向开口部64配合设置。上扣体1与下扣体2为圆形状结构,且上扣体1与下扣体2上均设有上下对应设置的开口7,开口7由边缘位置向内凹陷。开口7包括圆弧部71以及分别置于圆弧部71两侧的倾斜部72,圆弧部71两侧的倾斜部72向外扩散延伸形成扩散口,开口7的结构便于充电线缆的穿过。在本实施例基础上,加紧体5的上端与对应限位体3的竖向部31一体平滑过渡,便于限位体3快速与限位孔6卡合,加紧体5的设置同样起到防止限位体断裂的作用。在本实施例基础上,上扣体1的上边缘与下扣体2的下边缘为圆弧面8,提高美观度,与保温箱接触时不易发生磨损。本技术的上扣体1、下扣体2分别放置在保温箱通孔的上下端,并通过限位组实现对上下扣体的固定,L型状结构的限位体3由下至上贯穿L型限位孔6内,限位孔6的导向开口部61对于限位体3由下至上贯穿起到导向作用,限位体3向上进入限位孔6时,限位体3上的加紧体5受限位孔6内侧壁的挤压使两个限位体3相向靠拢,并最终限位体3的横向部32卡合在L型状的限位孔6内,而加紧体5与对应的限位孔6的导向开口部61对应配合,其密封性能大大提高,拆卸时只需对上扣体1的一侧施加向上的推力,该侧的加紧体5滑离导向开口部61,此时可快速分离一侧与限位孔6卡合的限位体3,即可实现快速拆卸。本技术结构简单,上下扣体连接稳固,快速安装拆卸,密封性能好。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的图1至图5为放大后的密封扣结构,仅便于理解其原理以及连接关系。本技术中未全部公开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常识,本技术关于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保温箱的密封扣,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上扣体;/n一下扣体,所述下扣体与上扣体上下对应设置;/n一限位组,所述限位组包括置于下扣体上的两个对应设置的限位体、置于上扣体下方的连接凸起;所述限位体包括与下扣体垂直设置的竖向部以及置于竖向部上端的横向部,所述竖向部与横向部一体成型为L型状结构,所述两个限位体的开口朝向相向设置,所述限位体的竖向部外侧下方位置分别一体成型设有三角加紧体,所述加紧体外侧端面至对应竖向部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步递增;所述连接凸起与上扣体一体成型,贯穿连接凸起至上扣体设有分别容两个限位体卡合嵌入的两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为与限位体配合的L型结构,且所述限位孔靠近连接凸起的位置具有导向开口部,所述加紧体与导向开口部配合设置,所述上扣体与下扣体为圆形状结构,且上扣体与下扣体上均设有上下对应设置的开口,所述开口由边缘位置向内凹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保温箱的密封扣,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上扣体;
一下扣体,所述下扣体与上扣体上下对应设置;
一限位组,所述限位组包括置于下扣体上的两个对应设置的限位体、置于上扣体下方的连接凸起;所述限位体包括与下扣体垂直设置的竖向部以及置于竖向部上端的横向部,所述竖向部与横向部一体成型为L型状结构,所述两个限位体的开口朝向相向设置,所述限位体的竖向部外侧下方位置分别一体成型设有三角加紧体,所述加紧体外侧端面至对应竖向部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步递增;所述连接凸起与上扣体一体成型,贯穿连接凸起至上扣体设有分别容两个限位体卡合嵌入的两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为与限位体配合的L型结构,且所述限位孔靠近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满堂袁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柏拉斯精密扣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