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泄同轴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62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外护套,所述外导体上沿轴向周期性地开有若干槽孔组,每一所述槽孔组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排耦合槽孔和若干排辐射槽孔,其中每排耦合槽孔或辐射槽孔沿外导体轴向排布,相邻两个耦合槽孔的间距远小于使用波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耦合槽孔与辐射槽孔结合的方式,其中耦合槽孔可以使得漏泄同轴电缆沿线场强分布均匀,同时辐射槽孔进一步降低漏泄同轴电缆的耦合损耗,使得漏泄同轴电缆场强满足物联网无源标签激活的要求,整根缆上连续周期性开孔,降低生产控制难度,方便快速批量化生产。

Leaky coaxial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漏泄同轴电缆
本技术涉及物联网
,特别是指一种漏泄同轴电缆。
技术介绍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发展极为迅速,在很多环境检测中会用到大量的传感器,实现对特定区域内物体的识读以及物体环境信息的感知。同时,无源UHFRFID标签与无源传感器呈一体化设计趋势,形成无源RFID/Sensor,需要用天线来激活标签达到阅读的目的。如果用定向天线进行覆盖时,会因波束覆盖区域过大或不能灵活调控,难以胜任。因此,要求物联网天线能够覆盖且仅覆盖一个指定的区域。现有的解决方案一般由多天线同时工作来覆盖需要区域,该方案部施工布线麻烦,且成本较高。目前通信用漏缆在2米处的耦合损耗在60-80dB之间,而在输出功率为1W的物联网阅读器中,无源标签的最小激活功率为-15dBm,即在输出功率为0W时,需要场强为-45dB才能激活无源标签,因此现有通信用漏泄电缆对无源标签的有效阅读距离大大减少只能达到几厘米甚至无法激活标签。现在已有低耦合损耗漏泄电缆的研究,其采用周期性辐射缝隙和连续缝隙结合的方式来降低耦合损耗,并能在1米左右激活无源标签,但是其缝隙开设方式不利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漏泄同轴电缆,其满足无源标签的激活要求,便于生产制造,降低材料成本。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外护套,所述外导体上沿轴向周期性地开有若干槽孔组,每一所述槽孔组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排耦合槽孔和若干排辐射槽孔,其中每排耦合槽孔或辐射槽孔沿外导体轴向排布,相邻两个耦合槽孔的间距远小于使用波长。进一步地,每一槽孔组中相邻2排所述辐射槽孔与所述耦合槽孔的距离为1mm-80mm。进一步地,每一槽孔组中每排所述耦合槽孔沿轴向排布成直线型、折线型波浪状或曲线波浪状。进一步地,当每一槽孔组中每排所述耦合槽孔沿外导体轴向排布成折线型波浪状时,折线与外导体轴向的夹角为0~45°。进一步地,每一槽孔组中每排相邻两个所述耦合槽孔沿外导体轴向的间距为0.1-50mm。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耦合槽孔在所述外导体表面所呈现的形状为矩形、椭圆形、圆形、三角形以及其变形结构。进一步地,当每个所述耦合槽孔在所述外导体表面所呈现的形状为矩形或椭圆形时,其长度方向与外导体轴向平行。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辐射槽孔在所述外导体表面所呈现的形状包括矩形、八字形、三角形、多边形、U型、T型、E型、蝶形以及其变形结构。进一步地,每一排上若干辐射槽孔按25-1500mm长度范围划分为若干周期,每一周期内相邻辐射槽孔间的距离为2-1000mm。进一步地,所述外护套上有色条,色条对应槽孔位置以便识别。本技术的所述漏泄同轴电缆能够应用于RFID传感器系统,既通过耦合槽孔使得沿线场强分布均匀,又采用辐射槽孔降低耦合损耗,可实现1米附近无源标签激活。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漏泄同轴电缆采用耦合槽孔与辐射槽孔结合的方式,其中耦合槽孔可以使得漏泄同轴电缆沿线场强分布均匀,同时辐射槽孔进一步降低漏泄同轴电缆的耦合损耗,使得漏泄同轴电缆场强满足物联网无源标签激活的要求,整根缆上连续周期性开孔,降低生产控制难度,方便快速批量化生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漏泄同轴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示出的外导体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示出的外导体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示出的外导体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示出的外导体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漏泄同轴电缆100内导体10绝缘层30外导体50辐射槽孔502耦合槽孔503外护套7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实施例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漏泄同轴电缆100,用于物联网领域,实现对特定区域内物体的识读以及物体环境信息的感知,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导体10、绝缘层30、外导体50和外护套70,所述外导体50上沿轴向周期性地开有若干槽孔组,每一所述槽孔组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排耦合槽孔503和若干排辐射槽孔502,其中每排耦合槽孔503或辐射槽孔502沿外导体50轴向排布,相邻两个耦合槽孔503的间距远小于使用波长。其中“平行设置”主要是指两排槽孔组的纵长方向成相互平行排布。其中,所述内导体10,位于缆芯,通常采用管状金属、实心金属、绞合金属制成;所述绝缘层30,用于内部波束传输的介质层,包覆于内导体10外层;所述外导体50,同轴设置于绝缘层30外侧,其上开设槽缝构成波束漏泄的核心元件,本文中为满足无线标签的激活要求,优化设计槽缝的形式和分布,下面进行举例阐述其结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外导体50上沿轴向开设1槽孔组,每个槽孔组包括1排耦合槽孔503和2排辐射槽孔502,下面以1个槽孔组中槽孔的分布情况为例阐述,不涉及多个槽孔组。每排耦合槽孔503排布成直线型,沿外导体50轴向分布,每一个所述耦合槽孔503在所述外导体50表面所呈现的形状为长方形(5mm×3mm),每两个相邻耦合槽孔的间距为2mm,每一个所述耦合槽孔503的长度方向与外导体50轴向平行。可以理解,每一个所述耦合槽孔503的长度方向可以与外导体50轴向相交,不限定为本实施方式。每一个所述辐射槽孔502在所述外导体50表面所呈现的形状为E型结构,且呈开口背对所述耦合槽孔503设置,且对称交错分布在所述耦合槽孔503的两侧,每排相邻辐射槽孔502的距离为300mm,每一个辐射槽孔502与相邻排的一个相邻辐射槽孔502的距离为150mm(平行于外导体50轴向的距离)。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外导体50上沿轴向开设1槽孔组,每一个槽孔组包括1排耦合槽孔503和2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上沿轴向周期性地开有若干槽孔组,每一所述槽孔组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排耦合槽孔和若干排辐射槽孔,其中每排耦合槽孔或辐射槽孔沿外导体轴向排布,相邻两个耦合槽孔的间距远小于使用波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上沿轴向周期性地开有若干槽孔组,每一所述槽孔组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排耦合槽孔和若干排辐射槽孔,其中每排耦合槽孔或辐射槽孔沿外导体轴向排布,相邻两个耦合槽孔的间距远小于使用波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每一槽孔组中相邻2排所述辐射槽孔与所述耦合槽孔的距离为1mm-8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每一槽孔组中每排所述耦合槽孔沿轴向排布成直线型、折线型波浪状或曲线波浪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当每一槽孔组中每排所述耦合槽孔沿外导体轴向排布成折线型波浪状时,折线与外导体轴向的夹角为0~4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每一槽孔组中每排相邻两个所述耦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垄龙欧东东赵瑞静蓝燕锐沙敏孙晓容黄德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