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大军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59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包括:上盖本体、左接线端子和右接线端子;所述上盖本体前部左右两个角处均下沉形成左下沉部和右下沉部,所述左下沉部和所述右下沉部后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左接线端子和所述右接线端子均包括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和直立部,所述第二水平部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前部开设有极柱连接孔,所述第二水平部上开设有第一接线孔,所述直立部上开设有第二接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具有操作空间最大化、结构简单、便于焊接和安装等特点。

A battery upper cover with terminal b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
本技术涉及铅蓄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
技术介绍
接线端子是蓄电池与外部导体连接的部件,接线端子分为单孔,双孔,插口,挂钩等。现有带有双孔接线端子的铅蓄电池,为了满足正负端子的强度要求,一般都会将端子加工成前部与顶部带有连接螺孔的正方形通孔结构。同时,会在电池上盖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下沉部用于放置接线端子。但是,这种结构的铅合金端子因结构所限,在对接线端子与正、负输出极柱进行焊接时非常不方便,同时,又因尺寸所限导致通孔狭小,在拧紧接线螺丝时非常不便于操作。因此,一种操作空间最大化、便于焊接和安装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就显得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操作空间最大化、便于焊接和安装等特点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一种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包括上盖本体、左接线端子和右接线端子;所述上盖本体前部左右两个角处均下沉形成左下沉部和右下沉部,所述左下沉部和所述右下沉部后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左接线端子和所述右接线端子均包括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和直立部,所述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部正下方,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前端分别与所述直立部上下两端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前部开设有极柱连接孔,所述第二水平部上开设有第一接线孔,所述直立部上开设有第二接线孔;所述左接线端子的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左下沉部上,所述左接线端子的极柱连接孔位于所述左下沉部的第一通孔正上方;所述右接线端子的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右下沉部上,所述右接线端子的极柱连接孔位于所述右下沉部的第一通孔正上方。本技术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所述第一通孔的设置,便于正、负极柱伸出;所述极柱连接孔的设置,便于与正、负极柱连接,所述第一接线孔和所述第二接线孔的设置,方便外部输出电源线接入;所述第二水平部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设置,可以让所述第二水平部后端与所述上盖本体之间留有间距,留出的操作空间最大化,不仅便于左接线端子和右接线端子分别与正负极柱焊接,还便于左接线端子和右接线端子分别与输出电源线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左下沉部和所述右下沉部上均设有凹陷部,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后部;所述左接线端子的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左下沉部的凹陷部内,所述右接线端子的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右下沉部的凹陷部内,所述左接线端子和所述右接线端子的第一水平部分别与其所在的所述凹陷部左右两侧紧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左下沉部和所述右下沉部的凹陷部前部均设有凸出台,所述凸出台呈正六角体形;所述左接线端子和所述右接线端子的第一水平部前部均设有正六角形的第三通孔,所述左接线端子和所述右接线端子的第三通孔分别嵌设在所述左下沉部和所述右下沉部的凸出台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左下沉部和所述右下沉部的凹陷部内均设有4个凸起方块,其中两个所述凸起方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左右两侧,另外两个所述凸起方块设置在所述凸出台左右两侧,所述左接线端子和所述右接线端子的第一水平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下沉部和所述右下沉部的4个所述凸起方块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凸起方块高度为0.5m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部的长度是25.5mm,所述第二水平部的长度是14m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盖本体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多条第三凹槽和沿其四周边缘内设置的一圈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横向设置在所述上盖本体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后侧,所述第一凹槽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凹槽连通;多条所述第三凹槽从左至右依次纵向设置在所述上盖本体的下端面上,多条所述第三凹槽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左右两端分别与最左侧的第三凹槽和最右侧的第三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多条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将所述上盖本体的下端面间隔出多个单格;所述左下沉部和所述右下沉部上的第一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前侧与所述第二凹槽右侧的单格中部和所述第一凹槽前侧与所述第二凹槽左侧的单格中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在下端四周还设有一圈环形内凹部,所述环形内凹部设置在所述单格内。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盖本体上设有多个注液端口,所述注液端口的数量与最后一排所述单格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注液端口呈一排分别设置在最后一排的每个所述单格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所述第一通孔的设置,便于正、负极柱伸出;所述极柱连接孔的设置,便于与正、负极柱连接,所述第一接线孔和所述第二接线孔的设置,方便外部输出电源线接入;所述第二水平部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设置,可以让所述第二水平部后端与所述上盖本体之间留有间距,留出的操作空间最大化,不仅便于左接线端子和右接线端子分别与正负极柱焊接,还便于左接线端子和右接线端子分别与输出电源线连接。本技术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具有操作空间最大化、结构简单、便于焊接和安装等特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的上盖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的左接线端子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的上盖本体下端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请参阅图-图3,图1是本技术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的上盖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的左接线端子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包括上盖本体1、左接线端子2和右接线端子3;所述上盖本体1前部左右两个角处均下沉形成左下沉部11和右下沉部12,所述左下沉部11和所述右下沉部12后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3;所述左接线端子2和所述右接线端子3均包括第一水平部21、第二水平部22和直立部23,所述第一水平部21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部22正下方,所述第一水平部21和所述第二水平部22前端分别与所述直立部23上下两端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22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水平部21,所述第一水平部21前部开设有极柱连接孔211,所述第二水平部22上开设有第一接线孔221,所述直立部23上开设有第二接线孔231;所述左接线端子2的第一水平部21设置在所述左下沉部11上,所述左接线端子2的极柱连接孔211位于所述左下沉部11的第一通孔13正上方;所述右接线端子3的第一水平部21设置在所述右下沉部12上,所述右接线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本体、左接线端子和右接线端子;所述上盖本体前部左右两个角处均下沉形成左下沉部和右下沉部,所述左下沉部和所述右下沉部后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n所述左接线端子和所述右接线端子均包括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和直立部,所述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部正下方,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前端分别与所述直立部上下两端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前部开设有极柱连接孔,所述第二水平部上开设有第一接线孔,所述直立部上开设有第二接线孔;所述左接线端子的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左下沉部上,所述左接线端子的极柱连接孔位于所述左下沉部的第一通孔正上方;所述右接线端子的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右下沉部上,所述右接线端子的极柱连接孔位于所述右下沉部的第一通孔正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本体、左接线端子和右接线端子;所述上盖本体前部左右两个角处均下沉形成左下沉部和右下沉部,所述左下沉部和所述右下沉部后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左接线端子和所述右接线端子均包括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和直立部,所述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部正下方,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前端分别与所述直立部上下两端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前部开设有极柱连接孔,所述第二水平部上开设有第一接线孔,所述直立部上开设有第二接线孔;所述左接线端子的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左下沉部上,所述左接线端子的极柱连接孔位于所述左下沉部的第一通孔正上方;所述右接线端子的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右下沉部上,所述右接线端子的极柱连接孔位于所述右下沉部的第一通孔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沉部和所述右下沉部上均设有凹陷部,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后部;所述左接线端子的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左下沉部的凹陷部内,所述右接线端子的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右下沉部的凹陷部内,所述左接线端子和所述右接线端子的第一水平部分别与其所在的所述凹陷部左右两侧紧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沉部和所述右下沉部的凹陷部前部均设有凸出台,所述凸出台呈正六角体形;所述左接线端子和所述右接线端子的第一水平部前部均设有正六角形的第三通孔,所述左接线端子和所述右接线端子的第三通孔分别嵌设在所述左下沉部和所述右下沉部的凸出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接线端子的蓄电池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沉部和所述右下沉部的凹陷部内均设有4个凸起方块,其中两个所述凸起方块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大军
申请(专利权)人:郑大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