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739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无线控制系统包括一无线控制开关和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配对连接的至少一终端设备。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包括一通信模块和一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通信模块在通电情况下发射至少一控制信号,所述自供电模块包括至少一发电装置和一联动装置,其中所述发电装置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驱动支架和一第二驱动支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被相互传动地连接,其中所述联动装置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相互平衡地驱动所述发电装置。

Self powered module, wireless control switch and wireless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无线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开关作为电气设备领域中重要的控制元件,其被用于控制电路中其他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比如控制灯具、电机、电脑、门铃等电器设备的电流的通断。现有技术的电气设备的开关主要有线控制开关和无线控制开关,其中所述有线控制开关被电连接于所述用电设备的工作电路。所述有线控制开关存在较多的缺陷,比如浪费电线,安装施工过程繁琐,并且由于开关被直接电接入至工作电路,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现有技术的有线控制开关只能够被固定地安装在墙面桌面或者通过电缆连接至被控制的电器设备,这使得使用者不能够随意地移动开关的位置,和在任一位置处控制所述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现有技术的无线控制开关通常是由干电池、锂电池等电能储存装置供电情况下与电路中的具有无线接收功能的电器设备通信连接,其中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控制所述电器设备的工作状态。显然无线控制开关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有线控制开关的诸多缺陷,比如用电安全,连接线缆的资源浪费等。但是现有技术的无线控制开关由于需要干电池、锂电池等储能装置供电,导致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需要定期地更换电池,这无疑会增加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参照本技术说明书附图之图1和图2所示,公开号为CN206638978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揭露了一种无源无线控制模组,其中所述无源无线控制模组通过自发电的方式产生电能和发射开关控制信号,以控制至少一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所述无源无线控制模组包括一无源无线发射组件10P和至少一外壳20P,其中所述外壳20P被向下按压时,所述外壳20P以翘动的方式驱动所述无源无线发射组件10P产生电能。所述无源无线发射组件10P包括至少一自发电装置11P、至少一杠杆组件12P、以及一通信电路板13P,其中所述杠杆组件12P被所述外壳20P驱动下压时,所述杠杆组件12P驱动所述自发电装置11P移动,藉由所述自发电装置11P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述自发电装置11P为所述通信电路板13P提供工作电能。如图2所示,所述外壳20P被按压而驱动所述杠杆组件12P前后地翘动,以驱动所述自发电装置11P产生电能。可以理解的是,该技术揭露的所述无源无线控制模组在工作时,使用者需要按压对应于所述杠杆组件12P上方的所述外壳20P的位置才能够驱动所述杠杆组件12P的移动,也就是按压所述外壳20P的一个侧边位置。在所述无源无线控制模组中,所述自发电装置11P的数量和所述杠杆组件12P的数量相同,因此,若想要所述无源无线控制模组能够在两侧按压时都能产生电能,则需要设置至少两个自发电装置11P,并且所述两个自发电装置11P反向地设置。这样虽然可以在所述外壳20P的两个不同位置按压,分别驱动不同的自发电装置11P工作,但这无疑增加了所述无源无线控制模组的制造成本。现有技术的无线控制开关的制造成本较高,制造的工艺复杂。另一方面,现有技术的无线控制开关在被使用时,使用者需要按压开关的指定位置才能够驱动所述无线开关内部的电机运动,而产生电能。也就是说,使用者无法在按压所述开关的任意位置驱动电机工作。另一方面,现有技术的无线控制开关在与被控制的终端设备在配对连接时,需要同时操作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以实现配对连接的状态。比如,按下所述终端设备的一接收装置的配对键一段时间后,所述终端设备进入配对状态,再按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发射数据与终端绑定配对,所述终端设备存储有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MAC(ID)数据,以实现配对连接。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当所述终端设备例如灯具被安装后,很难再按得到终端设备中的配对按键。另一种配对方法是上电配对,即当所述终端设备在刚通电的前一段时间自动进入配对状态,等待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信号,一旦有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信号时,即自动与之绑定,形成配对关系。这种方式的缺陷是,如果环境中存在多个不同的所述终端设备时,当停电后再来电,所有的终端设备都处于等待配对状态,只要任一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发射信号,那么全部的终端设备都会与之相连,形成错误的连接方式,因此此种方式也极为不方便。因此,现有技术的无线控制开关与终端设备的配对连接方式繁琐又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包括一联动装置和一发电装置,当所述联动装置在受力时,所述联动装置以平衡运动的方式驱动所述发电装置产生电能。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一第一驱动支架和一第二驱动支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联动于所述第二驱动支架,当所述第一驱动支架或/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受力时,所述联动装置驱动所述发电装置产生电能。换言之,当所述自供电模块的所述联动装置的任一端受力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被相互联动地平衡移动,和触发所述发电装置。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联动装置的任意一端受力时,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以联动的方式平衡地运动,和驱动所述发电装置发电。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一壳体在被按压时,所述壳体驱动所述联动装置平衡地移动,进而触发所述发电装置。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壳体上端的多个位置被按压时,所述壳体可驱动所述联动装置平衡地移动,藉由所述联动装置触发所述发电装置。换言之,所述无线控制开关在使用时可在多个位置被按压,而触发所述自供电模块的所述发电装置。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仅需要一个所述的发电装置,当所述联动装置在任意不同位置受力时,触发所述发电装置。因此,本技术的提供的该方案中可减少所述发电装置的数量,从而降低所述自供电模块的制造成本。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通过减少所述发电装置的数量,简化所述自供电模块的加工工艺。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通过减少所述发电装置的数量,减小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体积,以便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小型化。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无线控制系统的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通过靠近于一终端设备的方式与所述终端设备配对连接,以便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控制信号。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自供电模块、无线控制开关以及无线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无线控制系统的所述终端设备通过近距离识别通信信号的方式识别所述无线控制开关,以便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配对地连接。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自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发电装置;和/n一联动装置,其中所述发电装置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驱动支架和一第二驱动支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被相互传动地连接,其中所述联动装置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相互平衡地驱动所述发电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自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发电装置;和
一联动装置,其中所述发电装置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驱动支架和一第二驱动支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被相互传动地连接,其中所述联动装置受力按压时,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相互平衡地驱动所述发电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包括一第一触动杆和自所述第一触动杆的两端一体地延伸而成的两个第一联动臂,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支架进一步包括一第二触动杆和自所述第二触动杆的两端一体地延伸而成的两个第二联动臂,其中所述第一联动臂和所述第二联动臂相互传动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的各所述第一联动臂包括一第一支点和一第一联动端,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支架的各所述第二联动臂包括一第二支点和一第二联动端,其中所述第一联动端联动所述第二联动端和基于所述第一支点所在转轴上下地翘动,其中所述第二联动端联动所述第一联动端和基于所述第二支点所在的转轴上下地翘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支点向下地延伸于所述第一联动臂,所述第二支点向下地延伸于所述第二联动臂,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的所述第一触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支架的所述第二触动杆基于所述第一支点和所述第二支点相互平衡地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第一联动端和所述第二联动端呈“L”型的传动配合结构,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一联动端的开口朝上,并且与之配合的第二联动端的开口朝下,其中另一侧的所述第一联动端的开口朝下,并且与之配合的所述第二联动端的开口朝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第一联动端与所述第二联动端相互配合地传动,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一联动端具有“U”型适配槽,并且与之连接的所述第二联动端为“一”字型的嵌入式结构,其中另一侧的所述第二联动端具有“U”型适配槽,并且与之连接的所述第一联动端为“一”字型的嵌入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的所述第一联动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支架的所述第二联动端嵌入地配合,所述第一联动端具有一“U”型适配槽,其中所述第二联动端为“一”字型嵌入式结构,其中所述第二联动端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联动端的所述适配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第一联动端和所述第二联动端相互啮合地传动,其中所述第一联动端和所述第二联动端为相互配合的“U”形齿轮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联动结构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联动端和所述第二联动端。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一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复位元件,其中所述复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联动装置的下方,在初始状态下,所述联动装置保持所述联动装置,当所述联动装置被按压后,所述复位元件驱动所述联动装置回复至初始状态,藉由所述联动装置带动所述发电装置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复位元件为一扭簧,其中所述复位元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触动杆和所述第二触动杆的下方,藉由所述复位元件驱动所述第一触动杆和所述第二触动杆向上地移动,和平衡所述第一触动杆和所述第二触动杆的受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基板,其中所述发电装置和所述联动装置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基板,藉由所述基板固定地保持所述发电装置和所述联动装置的相对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具有一驱动槽,其中所述驱动槽被形成于所述第一触动杆,其中所述发电装置通过所述驱动槽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支架,藉由所述第一驱动支架驱动所述发电装置上下地移动。


14.一无线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自供电模块;
一通信模块,其中所述通信模块电气连接于所述自供电模块,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被驱动而转化机械能为电能,和传输电能至所述通信模块,其中所述通信模块在通电情况下发射至少一控制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控制开关,其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一通信电路板、至少一电源输入端以及至少一无线发射模块,其中所述无线发射模块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其中所述自供电模块电气连接于所述电源输入端,藉由所述自供电,其中所述无线发射模块在通电情况下生成和发射所述控制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控制开关,其中所述通信模块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能存储与延时装置,其中所述电能存储与延时装置电气连接所述无线发射模块于所述电源输入端,其中所述电能存储与延时装置存储所述自供电模块传输的电能和延长所述对所述无线发射模块的供能时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控制开关,其中所述通信模块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无线感应装置,其中所述无线感应装置被存储所述无线控制开关的MAC(ID)地址或配对信息,以供终端设备通过识别所述无线感应装置,而与所述无线控制开关配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控制开关,其中所述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易百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