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筋条长度方向不等厚结构零件的校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725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筋条长度方向不等厚结构零件的校正装置,包括基座、轴承组件、传动组件、传力滑块,所述基座上设置有U形通槽,所述传力滑块设置在所述U形通槽内且可沿U形通槽内侧面上下滑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端穿过所述U形通槽、传力滑块且与传力滑块同步上下移动的销棒和安装在所述销棒一端的轴承;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穿过基座的传力杆和固定安装在传力杆一端的主动轮,所述传力杆远离主动轮的一端设置有扳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可滑动的传力滑块来为待校正零件提供恒定的压紧力,解决了现有技术校正过程中,对于筋条厚度变化的零件校正过程中无法提供恒定的压紧力的问题,适用于筋条厚度不等的零件校正。

A correction device for structural parts with unequal thickness in the direction of rib leng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筋条长度方向不等厚结构零件的校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零件校正
,具体涉及一种针对长度方向不等厚结构零件的校正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后,一些零件会发生如图1所示的翘曲变形,导致零件平面度无法满足工程要求。需要通过校正,使零件变形减小到工程要求的平面度。目前,零件的校正方式包括对坯料进行校正和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校正。而针对机械加工后筋条在长度方向不等厚的零件所需校正技术目前还没有。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开了一种针对零件变形的校正方法,申请号:201710361056.3,采用两个相互作用于需要校正零件表面的滚轮进行辊轧零件,利用相互之间的应力作用对零件进行校正,在辊轧过程中速度可调,受力均匀,并且可以多次反复操作,将现有的冲击载荷改为静力载荷,避免了三点校正法因反复敲击或者手里不均导致的零件开裂,疲劳断裂甚至报废的问题。但该校正方法只能用于校正等厚筋条的零件,而无法校正筋条长度方向变厚度结构的零件。因为,因为当筋条变薄以后,该加紧力就消失了,无法保证校正所需的夹紧力,见图2,当固定轮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筋条长度方向不等厚结构零件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和安装在基座(1)上的轴承组件、传动组件、传力滑块(8),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U形通槽(11),所述传力滑块(8)设置在所述U形通槽(11)内且可沿U形通槽(11)内侧面上下滑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端穿过U形通槽(11)、传力滑块(8)且与传力滑块(8)同步上下移动的销棒(2)和安装在所述销棒(2)一端的轴承(3);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穿过所述基座(1)且与所述基座(1)转动连接的传力杆(4)和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力杆(4)一端的主动轮(5),所述传力杆(4)远离所述主动轮(5)的一端设置有扳手(6),所述主动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筋条长度方向不等厚结构零件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和安装在基座(1)上的轴承组件、传动组件、传力滑块(8),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U形通槽(11),所述传力滑块(8)设置在所述U形通槽(11)内且可沿U形通槽(11)内侧面上下滑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端穿过U形通槽(11)、传力滑块(8)且与传力滑块(8)同步上下移动的销棒(2)和安装在所述销棒(2)一端的轴承(3);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穿过所述基座(1)且与所述基座(1)转动连接的传力杆(4)和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力杆(4)一端的主动轮(5),所述传力杆(4)远离所述主动轮(5)的一端设置有扳手(6),所述主动轮(5)位于所述轴承(3)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筋条长度方向不等厚结构零件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通槽(11)的两侧面对应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一腰形通孔(12)和第二腰形通孔(13),所述传力滑块(8)上对应第一腰形通孔(12)设置有圆形的限位孔(81),所述销棒(2)依次穿过第一腰形通孔(12)、限位孔(81)、第二腰形通孔(13)与轴承(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筋条长度方向不等厚结构零件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81)下方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三腰形通孔(82),所述第一腰形通孔(12)下方设置有第一圆形通孔(14),所述第二腰形通孔(13)下方设置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叶丽王炜炜雷育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