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回火割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061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回火割炬,包括:割嘴、割嘴接头、割嘴螺母;所述割嘴设置在割嘴接头的下侧,且割嘴与割嘴接头通过割嘴螺母相连接;所述混合气管设置在割嘴接头的一侧,且混合气管与射吸管相连接;所述铜管设置在射吸管的前端,且铜管与射吸管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中部主体设置在射吸管的后侧,且中部主体与射吸管通过射吸管螺母相连接;所述氧气管设置在割嘴接头的一侧,且氧气管与中部主体相连接;所述后部主体设置在中部主体的后侧,且后部主体与中部主体通过导气管相连接;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该装置具有能够有效的防止回火现象发生,使用更加安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的问题和不足。

A kind of anti backfire cutting tor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回火割炬
本技术涉及金属焊割工具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防回火割炬。
技术介绍
射吸式割炬是产生气体火焰、传递和调节切割热能的工具,其结构影响气割速度和质量,氧气切割是各个工业部门常用的金属热切割方法,特别是手工氧气切割使用灵活方便,是工厂零星下料、废品废料解体、安装和拆除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艺方法。在使用割炬过程中发生回火现象时,则这种回火将会回入到燃气瓶从而引起燃气瓶的爆炸,因此一旦发生回火,这种割炬的混合气管温度会马上升高,以至于混合管处熔断爆管,操作者的手会受到灼烧,比上述情况更危险的是,还可能引起带有调节燃气或调节氧气的阀门的手柄部分爆炸,易对操作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现有的射吸式割炬通常采用直通式射吸管,这样极容易出现回火现象。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防回火割炬,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回火割炬,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使用割炬过程中发生回火现象时,则这种回火将会回入到燃气瓶从而引起燃气瓶的爆炸,因此一旦发生回火,这种割炬的混合气管温度会马上升高,以至于混合管处熔断爆管,操作者的手会受到灼烧,比上述情况更危险的是,还可能引起带有调节燃气或调节氧气的阀门的手柄部分爆炸,易对操作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回火割炬,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防回火割炬,包括:割嘴、割嘴接头、割嘴螺母、混合气管、射吸管、铜管、中部主体、射吸管螺母、氧气管、后部主体、导气管、手柄;所述割嘴设置在割嘴接头的下侧,且割嘴与割嘴接头通过割嘴螺母相连接;所述混合气管设置在割嘴接头的一侧,且混合气管与射吸管相连接;所述铜管设置在射吸管的前端,且铜管与射吸管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中部主体设置在射吸管的后侧,且中部主体与射吸管通过射吸管螺母相连接;所述氧气管设置在割嘴接头的一侧,且氧气管与中部主体相连接;所述后部主体设置在中部主体的后侧,且后部主体与中部主体通过导气管相连接;所述手柄设置在导气管的周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防回火割炬所述铜管的规格为Φ5X117mm。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防回火割炬所述割嘴为梅花形出气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防回火割炬所述射吸管的内部孔径呈阶梯状结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一种防回火割炬通过将传统射吸管的锥形内孔改变为阶梯状内孔,且在射吸管的前端焊接一处铜管,铜管直径小于混合气管的直径,该种射吸管结构在同等压力下具有更快地混合气体流速,能够有效的防止回火现象发生,使用更加安全。2、本技术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具有能够有效的防止回火现象发生,使用更加安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射吸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改进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割嘴1、割嘴接头2、割嘴螺母3、混合气管4、射吸管5、铜管6、中部主体7、射吸管螺母8、氧气管9、后部主体10、导气管11、手柄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回火割炬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防回火割炬,包括:割嘴1、割嘴接头2、割嘴螺母3、混合气管4、射吸管5、铜管6、中部主体7、射吸管螺母8、氧气管9、后部主体10、导气管11、手柄12;割嘴1设置在割嘴接头2的下侧,且割嘴1与割嘴接头2通过割嘴螺母3相连接;混合气管4设置在割嘴接头2的一侧,且混合气管4与射吸管5相连接;铜管6设置在射吸管5的前端,且铜管6与射吸管5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中部主体7设置在射吸管5的后侧,且中部主体7与射吸管5通过射吸管螺母8相连接;氧气管9设置在割嘴接头2的一侧,且氧气管9与中部主体7相连接;后部主体10设置在中部主体7的后侧,且后部主体10与中部主体7通过导气管11相连接;手柄12设置在导气管11的周部。具体的,铜管6的规格为Φ5X117mm,有利于提升气体流速。具体的,割嘴1为梅花形出气孔,使得气体混合更加均匀。具体的,射吸管5的内部孔径呈阶梯状结构,有利于提升气体流速。具体实施步骤: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具有阶梯状内孔的射吸管5及铜管6持续输出高速混合气体,且割嘴1的出气孔呈梅花形状,其保证了混合气体混合更加均匀,气流速度快,能够有效防止回火现象发生。综上所述:该一种防回火割炬,将传统射吸管的锥形内孔改变为阶梯状内孔,且在射吸管的前端焊接一处铜管,铜管直径小于混合气管的直径,在同等压力下具有更快地混合气体流速,能够有效的防止回火现象发生,使用更加安全,解决了在使用割炬过程中发生回火现象时,则这种回火将会回入到燃气瓶从而引起燃气瓶的爆炸,因此一旦发生回火,这种割炬的混合气管温度会马上升高,以至于混合管处熔断爆管,操作者的手会受到灼烧,比上述情况更危险的是,还可能引起带有调节燃气或调节氧气的阀门的手柄部分爆炸,易对操作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回火割炬,包括:割嘴(1)、割嘴接头(2)、割嘴螺母(3)、混合气管(4)、射吸管(5)、铜管(6)、中部主体(7)、射吸管螺母(8)、氧气管(9)、后部主体(10)、导气管(11)和手柄(12);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嘴(1)设置在割嘴接头(2)的下侧,且割嘴(1)与割嘴接头(2)通过割嘴螺母(3)相连接;所述混合气管(4)设置在割嘴接头(2)的一侧,且混合气管(4)与射吸管(5)相连接;所述铜管(6)设置在射吸管(5)的前端,且铜管(6)与射吸管(5)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中部主体(7)设置在射吸管(5)的后侧,且中部主体(7)与射吸管(5)通过射吸管螺母(8)相连接;所述氧气管(9)设置在割嘴接头(2)的一侧,且氧气管(9)与中部主体(7)相连接;所述后部主体(10)设置在中部主体(7)的后侧,且后部主体(10)与中部主体(7)通过导气管(11)相连接;所述手柄(12)设置在导气管(11)的周部;所述射吸管(5)的内部孔径呈阶梯状结构;所述铜管(6)的规格为Φ5X117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回火割炬,包括:割嘴(1)、割嘴接头(2)、割嘴螺母(3)、混合气管(4)、射吸管(5)、铜管(6)、中部主体(7)、射吸管螺母(8)、氧气管(9)、后部主体(10)、导气管(11)和手柄(12);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嘴(1)设置在割嘴接头(2)的下侧,且割嘴(1)与割嘴接头(2)通过割嘴螺母(3)相连接;所述混合气管(4)设置在割嘴接头(2)的一侧,且混合气管(4)与射吸管(5)相连接;所述铜管(6)设置在射吸管(5)的前端,且铜管(6)与射吸管(5)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中部主体(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云刘明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天安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