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线可变化的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700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线可变化的照明系统,包括灯体、壳体、机械联动装置和智能控制装置;灯体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并在机械联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轨迹移动和旋转运动;灯体包括呈阵列式排布的光源、与光源相对应的透镜,以及调整所述光源光色变化的控制单元;壳体在底部开设有出射面,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出射面进行限定出射后,在地面上形成光斑;机械联动装置包括联动件和轨道,所述联动件与灯体驱动连接,所述轨道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前、后两面,所述灯体位于轨道之间并沿着轨道运动;智能控制装置通信连接于机械联动装置和控制单元,所述智能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机械联动装置和控制单元,对灯体的照射角度和光色进行调整。

A lighting system with changeable 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线可变化的照明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学照明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线可变化的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生活在自然环境的人们,生物节律已刻录在我们的基因里,只有变化的光才会激活人的生理周期,而且人类的感官系统已经适应了自然太阳光的变化规律。因此,模拟太阳光的灯具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市面上的这类灯具的光变化较少,依然满足不了人们对节律同步的需求。另外,还有少数模拟了太阳光的变化但对光斑以及类似真实状态下太阳形成的环境相差较远。为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照明系统,使其可模拟太阳光变化的情况,同步人们的生理节律,从照明方面提升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线可变化的照明系统,基于LED技术的调光调色功能,通过机械联动装置和智能控制装置,对灯体的照射角度和光色进行调整,从而模拟太阳光的光色变化以及从早到晚的光线运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线可变化的照明系统,包括灯体、壳体、机械联动装置和智能控制装置;所述灯体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并在机械联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轨迹移动和旋转运动;所述灯体包括呈阵列式排布的光源、与所述光源相对应的透镜,以及调整所述光源光色变化的控制单元;所述壳体在底部开设有出射面,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出射面进行限定出射后,在地面上形成光斑;所述机械联动装置包括联动件和轨道,所述联动件固定于壳体的顶面并与灯体驱动连接,所述轨道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前、后两面,所述灯体位于轨道之间并沿着轨道运动;所述智能控制装置通信连接于机械联动装置和控制单元,所述智能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机械联动装置和控制单元,对灯体的照射角度和光色进行调整。在该照明系统中,壳体形成密闭式的空腔,其前后两面设置了轨道,而灯体则在轨道中受机械联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运动,同时机械联动装置和灯体上的控制单元受智能控制装置的控制,可以调整灯体的运动轨迹、照明角度,以及光色变化。在灯体中,经过透镜的准直处理,形成了准直光束,从而从壳体底部的出射面出射,在形成与出射面形状相似的明亮地面光斑。智能控制装置根据设定的模拟场景,通过机械联动装置和控制单元控制灯体的转动和移动,实现出射光线随时间推移而自然的发生变化,满足人们对自然舒适的场景变化的需求。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灯体还包括散热件、稳定件和转轴,所述稳定件固定设置在散热件和光源的上方,所述转轴贯穿于稳定件中,并架设于所述轨道之间,所述转轴在靠近稳定件处套设有转轮。稳定件主要起到固定散热件和光源(灯板)的作用,使其稳定且可进行旋转,转轴在靠近稳定件处套设有转轮,转轮没有完全覆盖转轴的端部,即在转轴的端部还露出柱状的轴体,从而架设到轨道上。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灯体还包括光斑整形件和支架,所述光斑整形件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透镜的下方。光线由光源出射,经透镜准直后在透镜出光面的光斑需要修正,设置光斑整形件可以使投射出的光斑的均匀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联动件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链条,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由电机驱动连接;所述链条缠绕于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并与所述转轮配合卡接。缠绕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链条,其齿牙与转轮的齿牙咬合,当两个滑轮同时旋转时,链条被放长,从而驱动灯体顺着既定轨道滑动。当需要旋转时,调整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相对速度,由于齿牙咬合可适当控制稳定器的旋转角度。根据实际模拟参数,导入智能控制装置,对灯体进行实时调整,实现对光束运动的控制。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轨道设置有外轨道和内轨道,所述外轨道位于内轨道的上方,且外轨道的宽度比内轨道的宽度大。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链条带动转轮在外轨道中移动,所述转轴在内轨道中移动。链条在位于上方且较宽的外轨道上,且驱动转轮进行移动,转轴的柱状轴体则架设在内轨道上并进行移动。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轨道为V形结构或U形结构,确保灯体可以在壳体中顺利实现轨迹移动和旋转。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透镜为全内反射透镜。全内反射(TIR)透镜具有准直光线的功能,可以调整光源光束的空间分布,使得光束在出射面分布均匀且多数集中出射。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出射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三角形。根据设计的需要,将出射面的形状进行设计,光线经出射面投射出与出射面相似形状的明亮光斑。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架对光斑整形件进行固定,并对光斑整形件与透镜的距离进行调节。支架参与控制光斑整形件与透镜的距离,对杂散光进行阻隔。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1)本技术提供的光线可变化的照明系统,一方面,在光学设计上通过阵列式排布的光源与全内反射透镜进行对应配光,并进行准直处理和光斑整形,可极大缩小无光区域,提高光线分布的均匀度,还可对光源进行多色温调节,可模拟太阳光的光色变化;另一方面,通过机械联动装置驱动灯体的轨迹移动和旋转,模拟太阳光从日出到日落过程中投照光斑的变化。(2)在本技术的光线可变化的照明系统,智能控制装置通过机械联动装置和控制单元,对灯体的照射角度和光色进行调整,从而模拟太阳光的光色变化以及从早到晚的光线运动,使其更好地符合太阳光变化环境,对人体的生理节律起到辅助作用;在一些缺乏光照和节律不规律的环境中,该照明系统能极大地发挥作用,对光照进行补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光线可变化的照明系统的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光线可变化的照明系统的组装成品图。图3为本技术的照明系统的灯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照明系统的灯体的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照明系统的光源与透镜的配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照明系统形成地面光斑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照明系统的机械联动装置的截面图。图8为本技术的机械联动装置驱动灯体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线可变化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1)、壳体(2)、机械联动装置(3)和智能控制装置(4);/n所述灯体(1)设置在壳体(2)的内部,并在机械联动装置(3)的驱动下进行轨迹移动和旋转运动;所述灯体(1)包括呈阵列式排布的光源(11)、与所述光源相对应的透镜(12),以及调整所述光源(11)光色变化的控制单元(13);/n所述壳体(2)在底部开设有出射面(21),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出射面(21)进行限定出射后,在地面上形成光斑;/n所述机械联动装置(3)包括联动件(31)和轨道(32),所述联动件(31)固定于壳体(2)顶面并与灯体(1)驱动连接,所述轨道(32)固定设置在壳体(2)的前、后两面,所述灯体(1)位于轨道(32)之间并沿着轨道运动;/n所述智能控制装置(4)通信连接于机械联动装置(3)和控制单元(13),所述智能控制装置(4)通过控制机械联动装置(3)和控制单元(13),对灯体(1)的照射角度和光色进行调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线可变化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1)、壳体(2)、机械联动装置(3)和智能控制装置(4);
所述灯体(1)设置在壳体(2)的内部,并在机械联动装置(3)的驱动下进行轨迹移动和旋转运动;所述灯体(1)包括呈阵列式排布的光源(11)、与所述光源相对应的透镜(12),以及调整所述光源(11)光色变化的控制单元(13);
所述壳体(2)在底部开设有出射面(21),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出射面(21)进行限定出射后,在地面上形成光斑;
所述机械联动装置(3)包括联动件(31)和轨道(32),所述联动件(31)固定于壳体(2)顶面并与灯体(1)驱动连接,所述轨道(32)固定设置在壳体(2)的前、后两面,所述灯体(1)位于轨道(32)之间并沿着轨道运动;
所述智能控制装置(4)通信连接于机械联动装置(3)和控制单元(13),所述智能控制装置(4)通过控制机械联动装置(3)和控制单元(13),对灯体(1)的照射角度和光色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1)还包括散热件(14)、稳定件(15)和转轴(16),所述稳定件(15)固定设置在散热件(14)和光源(11)的上方,所述转轴(16)贯穿于稳定件(15)中,并架设于所述轨道(32)之间,所述转轴(16)在靠近稳定件(15)处套设有转轮(1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慧向荣洪晓松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