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6938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废气处理装置,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不方便使用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收集管组件、风管总管、低温等离子装置、排气管、排气筒和离心风机,收集管组件包括风管支管、收集罩和排风机;收集罩设置在注塑机上方,风管支管的一端与收集罩连通,风管支管的另一端与风管总管的一端连接;风管总管的另一端连接至低温等离子装置的进气口,排气管的一端连接至低温等离子装置的排气口,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排气筒连通;离心风机设置在排气管内,排风机设置在风管支管内。通过收集管组件和风管总管将有机废气输送至低温等离子装置进行处理,去除效率高、人力消耗低,具有便于使用的优点。

Waste gas treatment device for injection mo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废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注塑挤出及丝印中会带有少量有机废气,主要污染因子为非甲烷总烃,根据环保要求,该有机废气必须进行治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大气。有机废气一般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处理难度大的特点,在有机废气处理时普遍采用的是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处理法、催化燃烧法、催化氧化法、酸碱中和法、等离子法等多种原理,但是一般推荐使用等离子法,因为低温等离子法具有去除效率高且使用方便的特点。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去除VOCs(挥发性有机物),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高电压放电形式获得非热电平衡等离子体,即产生大量的高能电子或高能电子激励产生的O、OH、N等活性粒子,破坏C-H、C=C或C—C等化学键,使VOCs分子中的H、C1、F等发生置换反应。由于O、OH等具有强氧化能力,结果使C、H分解氧化,最终生成CO2和H2O,即VOCs通过放电处理最终变为无害物质。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51852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注塑机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活动支架和固定支架,固定支架设置有左模具,活动支架上设置有与左模具形成模具腔的右模具,活动支架上设置有给模具腔内注入熔融的塑料的注塑枪、给注塑枪提供熔融的塑料的注射装置和控制注塑枪启动的电机,固定支架顶部安装有延伸至模具腔上方的收集罩,收集罩顶部设置有风机,风机连通有排气管,排气管连通有水箱,水箱顶部设置有排气孔和设置在排气孔内的过滤网和活性炭吸附剂。在注塑机开模时,能够快速将模具附近的烟雾进行吸收,减少空气污染,避免烟雾对人体身体的伤害。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使用上述注塑机废气处理装置时,因为注塑产生的有机废气不溶于水,所以仅能依靠其在水箱顶部设置的活性炭吸附剂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即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法),但是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法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需要经常更换活性炭吸附剂,人力消耗大,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废气处理装置,其具有便于使用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注塑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收集管组件、风管总管、低温等离子装置、排气管、排气筒和离心风机,所述收集管组件包括风管支管、收集罩和排风机;所述收集罩设置在注塑机的挤出口上方,所述风管支管的一端与收集罩连通,所述风管支管的另一端与风管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风管总管的另一端连接至低温等离子装置的进气口,所述排气管的一端连接至低温等离子装置的排气口,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排气筒连通;所述离心风机串接在排气管上,所述排风机设置在风管支管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风机将有机废气通过收集罩、风管支管和风管总管送入低温等离子装置中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气体由离心风机抽至排气筒中并排放。本技术废气去除效率高、人力消耗低,具有便于使用的优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管组件设置有多个;每一所述收集管组件均对应一个注塑机,每一所述收集管组件的风管支管均与风管总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多个注塑机产生的有机废气同时收集并集中处理,大大加快了废气的处理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管支管内且位于排风机靠近风管总管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壁与风管支管的内侧壁贴合;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通槽,每一所述通槽内均设置有可开合且用于封闭通槽的橡胶薄片;所述排风机用于向对应的橡胶薄片施加使其张开的作用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某一个注塑机未处于工作状态时,可关闭对应的排风机以节省能源、减小噪声。关闭排风机后,对应的橡胶薄片将相应的通槽封闭住,使得由其它的风管支管进入风管总管的有机废气不会由关闭了的排风机对应的风管支管又重新进入到作业车间中,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薄片呈圆形,所述橡胶薄片的外侧壁与通槽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橡胶薄片由至少三个扇形密封片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橡胶薄片更易开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槽内且位于橡胶薄片靠近排风机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通槽同轴设置;所述连接环与通槽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橡胶薄片相抵且沿连接环的周向设置有多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能与各个扇形密封片相抵,使得各个扇形密封片形成一个圆形且较为平整的橡胶薄片,从而将通槽密封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与风管支管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安装板拆下进行更换或清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管支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安装板设置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所述安装板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插接环板,所述第一连接管靠近安装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管靠近安装板的一端均套设在对应的插接环板上;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与对应的插接环板之间均通过抱箍紧固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抱箍拆下后,即可将安装板取出,方便操作,拆卸效率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环板的外侧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与对应的插接环板之间的密封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收集管组件、风管总管、低温等离子装置、排气管、排气筒和离心风机的设置,具有便于使用的效果;2、通过安装板、通槽和橡胶薄片的设置,能够加快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3、通过插接环板、密封垫和抱箍的设置,具有方便将安装板拆下进行更换或清洁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注塑废气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收集管组件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另一个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用于体现橡胶薄片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管总管;2、低温等离子装置;3、排气管;31、离心风机;4、排气筒;5、风管支管;51、收集罩;52、排风机;53、第一连接管;54、第二连接管;6、安装板;61、通槽;62、插接环板;63、密封垫;7、橡胶薄片;71、扇形密封片;8、连接环;81、连接杆;9、抱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注塑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收集管组件、风管总管1、低温等离子装置2、排气管3、排气筒4和离心风机31,收集管组件包括风管支管5、收集罩51和排风机52。在本实施例中,收集管组件设置有四个,每一个收集管组件均对应一个注塑机。以下以一个收集组件为例具体介绍。参照图1和图2,收集罩51固定在对应的注塑机的挤出口上方,风管支管5的一端与收集罩51连通,风管支管5的另一端与风管总管1的一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管组件、风管总管(1)、低温等离子装置(2)、排气管(3)、排气筒(4)和离心风机(31),所述收集管组件包括风管支管(5)、收集罩(51)和排风机(52);所述收集罩(51)设置在注塑机的挤出口上方,所述风管支管(5)的一端与收集罩(51)连通,所述风管支管(5)的另一端与风管总管(1)的一端连接;所述风管总管(1)的另一端连接至低温等离子装置(2)的进气口,所述排气管(3)的一端连接至低温等离子装置(2)的排气口,所述排气管(3)的另一端与排气筒(4)连通;所述离心风机(31)串接在排气管(3)上,所述排风机(52)设置在风管支管(5)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管组件、风管总管(1)、低温等离子装置(2)、排气管(3)、排气筒(4)和离心风机(31),所述收集管组件包括风管支管(5)、收集罩(51)和排风机(52);所述收集罩(51)设置在注塑机的挤出口上方,所述风管支管(5)的一端与收集罩(51)连通,所述风管支管(5)的另一端与风管总管(1)的一端连接;所述风管总管(1)的另一端连接至低温等离子装置(2)的进气口,所述排气管(3)的一端连接至低温等离子装置(2)的排气口,所述排气管(3)的另一端与排气筒(4)连通;所述离心风机(31)串接在排气管(3)上,所述排风机(52)设置在风管支管(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组件设置有多个;每一所述收集管组件均对应一个注塑机,每一所述收集管组件的风管支管(5)均与风管总管(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支管(5)内且位于排风机(52)靠近风管总管(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的外侧壁与风管支管(5)的内侧壁贴合;所述安装板(6)上设置有多个通槽(61),每一所述通槽(61)内均设置有可开合且用于封闭通槽(61)的橡胶薄片(7);所述排风机(52)用于向对应的橡胶薄片(7)施加使其张开的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登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高新区苏新立创环境科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