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容器
本公开涉及薄膜电容器等电容器。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薄膜电容器,该薄膜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在两端面具有电极;汇流条,与各电极连接,彼此向相反方向延伸;和外装构件,由金属层压膜形成,包覆这些电容器元件以及两个汇流条,使各汇流条的一部分引出到外部。由于电容器元件被外装构件包覆,从而抑制电容器元件的吸湿。专利文献1的薄膜电容器在一方的汇流条延伸的方向和另一方的汇流条延伸的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具有汇流条的一部分从外装构件引出的引出部。在各引出部,在构成外装构件的内侧的表面的第1树脂层与汇流条之间形成有包含酸改性树脂的第2树脂层。通过使用了这样的第2树脂层的密封构造,在第1树脂层与汇流条之间不易产生间隙,提高了外装构件的各引出部的密封性。此外,金属层压膜具有内侧树脂层、金属层以及外侧树脂层层叠而一体化的结构。内侧树脂层、金属层以及外侧树脂层的厚度例如可以分别为80μm、40μm以及25μm。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25436号专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器,具备:/n电容器元件;/n第1电极,形成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一端面;/n第2电极,形成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另一端面;/n第1汇流条,与所述第1电极连接;/n第2汇流条,与所述第2电极连接;/n外装构件,由金属层压膜构成,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使所述第1汇流条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第2汇流条的一部分引出到外部的开口部;和/n填充树脂,填充于所述外装构件的内部,密封所述开口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12 JP 2017-135913;20170712 JP 2017-135914;201.一种电容器,具备:
电容器元件;
第1电极,形成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一端面;
第2电极,形成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另一端面;
第1汇流条,与所述第1电极连接;
第2汇流条,与所述第2电极连接;
外装构件,由金属层压膜构成,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使所述第1汇流条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第2汇流条的一部分引出到外部的开口部;和
填充树脂,填充于所述外装构件的内部,密封所述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外装构件的靠近所述开口部的一侧的端部具有随着朝向所述开口部而变窄地收缩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外装构件是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的一部分的第1构件和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剩余部分的第2构件结合而成的结合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在所述外装构件的内表面附着有粘接剂。
5.一种电容器,具备:
电容器元件;
第1电极,形成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一端面;
第2电极,形成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另一端面;
第1汇流条,与所述第1电极连接;
第2汇流条,与所述第2电极连接;
外装构件,由金属层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冈宏树,中坪和弘,塚原太阳,益见英树,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