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6275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包括振荡模块、继电器插座、触点检测模块、驱动芯片插座、检测继电器、第一提示模块和第二提示模块;所述振荡模块与继电器插座、驱动芯片插座电性连接,所述振荡模块用于产生周期性的脉冲信号以触发安装于继电器插座处的待检测继电器工作和/或触发安装于驱动芯片插座处的待检测驱动芯片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既可以实现对继电器性能以及驱动芯片性能的独立检测,也可以实现对继电器和驱动芯片的并行检测;且对驱动芯片实现的是动态检测而非静态检测,方便用户检测继电器和/或驱动芯片的实际性能。

A detector of relay and driver ch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和驱动芯片是常见的一种元器件,测试设备使用的继电器要求响应速度快,触点接触电阻小(0.3欧以内)。继电器老化和驱动芯片负载性能变差是导致测试设备不稳定的最主要因素。目前的有公开如下方案:申请号为CN201510525411.7的方案,其公开了继电器动作时间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由于可编程逻辑器件中同时包括检测继电器常开或常闭触点动作电平状态变化的程序和记录时间长度的程序,当检测到继电器触点从一种电平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电平状态时,就终止记录时间,由于可编程逻辑器件具有工作模式可以并行和工作频率高的特点,单位时间可达到纳秒级别,可以将检测时间可以精确到纳秒级别。申请号为CN201620950355.1的方案,其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耐久性测试装备,通过判断继电器线圈端加载次数和继电器负载触点动作次数来对继电器的耐久性进行检测。申请号为CN200820157147.1的方案,其公开了继电器自动测试装置,其实现了多个继电器并行加载依次测试,能够检测继电器控制线圈是否失效及常开、常闭触点的开关是否正常工作。由上可知,目前更多的是针对于继电器的触点检测和耐久性检测,并没有涉及到驱动芯片驱动负载的能力的检测;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方便、快速、准确的检测继电器和驱动芯片实际负载驱动性能的检测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其能实现对继电器以及驱动芯片性能的检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包括振荡模块、继电器插座、触点检测模块、驱动芯片插座、检测继电器、第一提示模块和第二提示模块;所述振荡模块与继电器插座、驱动芯片插座电性连接,所述振荡模块用于产生周期性的脉冲信号以触发安装于继电器插座处的待检测继电器工作和/或触发安装于驱动芯片插座处的待检测驱动芯片工作;所述驱动芯片插座与检测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插座与触点检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触点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检测继电器的触点电压,并根据检测到的触点电压与预设电压比较;所述第一提示模块用于提示用户待检测继电器是否存在异常,所述第二提示模块用于提示用户待检测驱动芯片是否存在异常。进一步地,还包括供电模块和电压切换模块,所述供电模块用于给待检测继电器、触点检测模块以及振荡模块供电;所述电压切换模块用于切换供电模块对待检测继电器的供电电压。进一步地,所述振荡模块为NE555时基集成电路。进一步地,所述振荡模块包括振荡芯片U3、可变电阻R37、电阻R36、电容C8和充电电容C9;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振荡芯片U3的电压端、振荡芯片U3的重置清零端相接,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可变电阻R37、电阻R36与振荡芯片U3的触发端相接,所述振荡芯片U3的高触发端TH与振荡芯片U3的低触发端TR相接,所述振荡芯片U3的低触发端TR、振荡芯片U3的高触发端TH与充电电容C9正极相接,所述振荡芯片U3的放电端与可变电阻R37和电阻R36的连接点相接,所述振荡芯片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2与驱动芯片插座的相接,所述振荡芯片U3的输出端与继电器插座的线圈端相接;所述振荡芯片U3的控制电压端通过电容C8接地。进一步地,在振荡模块与继电器插座之间还设置有电阻R35和开关管Q5,所述振荡芯片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5与开关管Q5的栅极相接,开关管Q5的源极接地,开关管Q5的漏极与继电器插座的线圈端相接。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管Q5为耗尽式N沟道场效应管。进一步地,所述振荡芯片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1与驱动芯片插座的输入引脚相接,驱动芯片插座的输出引脚分别与对应检测继电器的一端、第二提示模块的一端相接,所述检测继电器的另一端与第二提示模块的另一端相接。进一步地,所述触点检测模块包括电压比较器U2、三极管Q1、电阻R6A、电阻R10A、电阻R30A、电阻R31A和电阻R2A;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电阻R10A、电阻R30A接地;电压比较器U2的正向输入端与电阻R10A和电阻R30A的连接点相接,供电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6A与继电器插座的触点端相接,电压比较器U2的反向输入端与继电器插座的触点端相接,供电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2A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接,电压比较器U2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一提示模块接地。进一步地,所述触点检测模块的数量为多个,每个触点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对应的继电器插座的触点端。进一步地,还包括继电器失效检测模块,所述继电器失效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检测继电器触点失效的次数;所述继电器失效检测模块包括对比继电器、逻辑判断模块、计数器;所述对比继电器与待检测继电器的类型相同,且触点检测模块与对比触点检测模块相同,供电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对比触点检测模块与对比继电器的触点端相接,对比触点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逻辑判断模块的一输入端相接,触点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逻辑判断模块的另一输入端相接,所述逻辑判断模块的输出端与计数器的输入端相接。进一步地,所述逻辑判断模块的型号为74LS086,所述计数器的型号为H7EC-BVL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提示模块为二极管D6,当二极管D6处于发光状态时,则表示继电器插座处的待检测继电器工作正常,当二极管D6处于不发光状态时,则表示继电器插座处的待检测继电器工作异常。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检测驱动芯片的电流大小,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电压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对接收到的电压信号进行解析以得到待检测驱动芯片的电流大小并输出至显示模块进行显示。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和A/D转换芯片,所述运算放大器通过采样电阻R30来采集检测继电器的电压信号,并将根据电压信号得到测量电压通过A/D转换芯片输出至控制模块。进一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型号为LMV321,所述A/D转换芯片的型号为PCF8091,所述控制模块的型号为AT89C51,所述显示模块的型号为LCD1602。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插座为单刀单掷继电器插座、单刀双掷继电器插座、双刀双掷继电器插座、光耦继电器插座中的一种或多种。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既可以实现对继电器性能以及驱动芯片性能的独立检测,也可以实现对继电器和驱动芯片的并行检测;且对驱动芯片实现的是动态检测而非静态检测,方便用户检测继电器和/或驱动芯片的实际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的电路原理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中的继电器检测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中的驱动芯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振荡模块、继电器插座、触点检测模块、驱动芯片插座、检测继电器、第一提示模块和第二提示模块;/n所述振荡模块与继电器插座、驱动芯片插座电性连接,所述振荡模块用于产生周期性的脉冲信号以触发安装于继电器插座处的待检测继电器工作和/或触发安装于驱动芯片插座处的待检测驱动芯片工作;/n所述驱动芯片插座与检测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插座与触点检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触点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检测继电器的触点电压,并用于根据检测到的触点电压与预设电压比较;所述第一提示模块用于提示用户待检测继电器是否存在异常,所述第二提示模块用于提示用户待检测驱动芯片是否存在异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振荡模块、继电器插座、触点检测模块、驱动芯片插座、检测继电器、第一提示模块和第二提示模块;
所述振荡模块与继电器插座、驱动芯片插座电性连接,所述振荡模块用于产生周期性的脉冲信号以触发安装于继电器插座处的待检测继电器工作和/或触发安装于驱动芯片插座处的待检测驱动芯片工作;
所述驱动芯片插座与检测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插座与触点检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触点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检测继电器的触点电压,并用于根据检测到的触点电压与预设电压比较;所述第一提示模块用于提示用户待检测继电器是否存在异常,所述第二提示模块用于提示用户待检测驱动芯片是否存在异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模块和电压切换模块,所述供电模块用于给待检测继电器、触点检测模块以及振荡模块供电;所述电压切换模块用于切换供电模块对待检测继电器的供电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模块为NE555时基集成电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模块包括振荡芯片U3、可变电阻R37、电阻R36、电容C8和充电电容C9;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振荡芯片U3的电压端、振荡芯片U3的重置清零端相接,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可变电阻R37、电阻R36与振荡芯片U3的触发端相接,所述振荡芯片U3的高触发端TH与振荡芯片U3的低触发端TR相接,所述振荡芯片U3的低触发端TR、振荡芯片U3的高触发端TH与充电电容C9正极相接,所述振荡芯片U3的放电端与可变电阻R37和电阻R36的连接点相接,所述振荡芯片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2与驱动芯片插座的相接,所述振荡芯片U3的输出端与继电器插座的线圈端相接;所述振荡芯片U3的控制电压端通过电容C8接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在振荡模块与继电器插座之间还设置有电阻R35和开关管Q5,所述振荡芯片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5与开关管Q5的栅极相接,开关管Q5的源极接地,开关管Q5的漏极与继电器插座的线圈端相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Q5为耗尽式N沟道场效应管。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芯片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1与驱动芯片插座的输入引脚相接,驱动芯片插座的输出引脚分别与对应检测继电器的一端、第二提示模块的一端相接,所述检测继电器的另一端与第二提示模块的另一端相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与驱动芯片的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检测模块包括电压比较器U2、三极管Q1、电阻R6A、电阻R10A、电阻R30A、电阻R31A和电阻R2A;所述供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鹏李伟志李伟周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