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雷电活动空间特征检测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涉及雷电活动分析
,特别是涉及一种雷电活动空间特征检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雷电是对流活动的产物,是发生于大气中的一种长距离放电现象。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许多地区主要的降水源,更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物理过程。然而,雷电活动带来的灾害也不可忽视,雷暴天气常伴有破坏性雷击、冰雹、下击暴流和龙卷风的发生,严重的雷暴事件可能导致航班延误、电信质量恶化、电力网络损坏等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对雷电活动的产生机理、发展过程认知和雷暴的实时预警十分重要。目前,借助于现代化探测设备可以探测闪电定位数据,但是传统技术中缺乏具体的雷电空间特征的检测分析手段,不利于人类掌握或了解雷电活动空间分布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雷电活动空间特征检测方法和装置,以充分了解雷电活动的空间特征,为雷暴的实时预警提供辅助。一种雷电活动空间特征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在设定时间段内目标空间区域的闪电定位数据;对闪电定位数据进行处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雷电活动空间特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获取在设定时间段内目标空间区域的闪电定位数据;/n对所述闪电定位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所述目标空间区域的网格参数,所述网格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空间区域内的雷电活动特征;/n根据所述网格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区域内雷电活动的空间特征参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电活动空间特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在设定时间段内目标空间区域的闪电定位数据;
对所述闪电定位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所述目标空间区域的网格参数,所述网格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空间区域内的雷电活动特征;
根据所述网格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区域内雷电活动的空间特征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电活动空间特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闪电定位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所述目标空间区域的网格参数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闪电定位数据进行处理,确定闪电空间密度,所述闪电空间密度是指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所述目标空间区域的每个网格发生的闪电次数;
通过查找指定网格的八向连通区域中发生闪电次数大于或等于设定值的网格,确定闪电空间邻域;
以闪电空间邻域中每个网格发生的闪电次数占所述闪电空间邻域内总闪电次数的比例为权重,通过加权计算确定各个设定时间段内主放电中心坐标,其中,所述闪电空间邻域内总闪电次数是指所述闪电空间邻域内各个网格发生的闪电次数的总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电活动空间特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特征参数包括雷电活动的移动速度;
根据所述网格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区域内雷电活动的空间特征参数的过程包括:
根据第一设定时间段内的主放电中心坐标和第二设定时间段内的主放电中心坐标,按照如下表达式确定雷电活动的移动速度:
其中,v是指所述雷电活动的移动速度,Clon1是指第一设定时间段内主放电中心的横坐标,Clat1是指第一设定时间段内主放电中心的纵坐标;Clon2是指第二设定时间段内主放电中心的横坐标,Clat2是指第二设定时间段内主放电中心的纵坐标;所述第一设定时间段和所述第二设定时间段为相邻的两个设定时间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电活动空间特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特征参数包括雷电活动的移动方向;根据所述网格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空间区域内雷电活动的移动方向的过程包括:
根据第一设定时间段内的主放电中心坐标和第二设定时间段内的主放电中心坐标,按照如下表达式确定雷电活动的移动方向:
当(Clat1-Clat2)>0,且(Clon1-Clon2)>0时;
Ang=ang+180
当(Clat1-Clat2)>0,且(Clon1-Clon2)<0时;
Ang=ang+360
其中,Ang用于反映雷电活动的移动方向,ang是指角度值;Clon1是指第一设定时间段内主放电中心的横坐标,Clat1是指第一设定时间段内主放电中心的纵坐标;Clon2是指第二设定时间段内主放电中心的横坐标,Clat2是指第二设定时间段内主放电中心的纵坐标;所述第一设定时间段和所述第二设定时间段为相邻的两个设定时间段。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雷电活动空间特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特征参数还包括雷电活动的影响面积;
所述雷电活动的影响面积按照如下表达式确定:
S=n*a2
其中,S为所述雷电活动的影响面积,n为所述闪电空间领域内的网格总数,a为网格的边长。
6.一种雷电活动空间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斌,范伟男,栾乐,莫文雄,张亚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