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用阀门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6194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电用阀门的驱动装置,包括柜体外壳,柜体外壳的内部安装有12套阀门控制器,6套阀门控制器呈三排两列安装有柜体外壳的正面内腔,3套阀门控制器呈一列等间距安装在柜体外壳的左侧内腔,3套阀门控制器呈一列等间距安装在柜体外壳的右侧内腔;所述柜体外壳正面内腔安装有线槽、接线端子、手持点火器和柜体加强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提出的核电用阀门的驱动装置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便于检修和维护,充电性能稳定,故障率低,便于接入手持式点火器,操作方便快捷。

A driving device for nuclear power valv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电用阀门的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核电用阀门
,特别涉及一种核电用阀门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AP1000时美国西屋公司开发的第三代非能动先进压水堆核电站,而DAS(多样化驱动系统)阀门驱动装置正是实现非能动系统触发的关键设备之一,随着我国三代核电设备自主研发大力发展,国产化非能动系统驱动装置的开发称为迫切需求,基于此,提出一种核电用阀门的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电用阀门的驱动装置,具有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便于检修和维护,充电性能稳定,故障率低,便于接入手持式点火器,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以满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核电用阀门的驱动装置,包括柜体外壳,柜体外壳的内部安装有12套阀门控制器,6套阀门控制器呈三排两列安装有柜体外壳的正面内腔,3套阀门控制器呈一列等间距安装在柜体外壳的左侧内腔,3套阀门控制器呈一列等间距安装在柜体外壳的右侧内腔;所述柜体外壳正面内腔安装有线槽、接线端子、手持点火器和柜体加强筋,柜体加强筋固定加装在柜体外壳的底端,手持点火器固定安装在柜体加强筋上,线槽开设在阀门控制器上端的柜体外壳上,接线端子加装在线槽上端的柜体外壳上;所述柜体外壳右侧内腔安装有接线铜排和避雷针,接线铜排加装在阀门控制器上端的柜体外壳上,避雷针加装在接线铜铜排上端的柜体外壳上;所述阀门控制器包括阀门外壳,阀门外壳四周采用固定螺栓紧固在柜体外壳上,阀门外壳上加装有旋转按钮,阀门外壳内置有PCB板,所述PCB板上集成有主钽电容组、热敏电阻R4、充电调节电阻R1、自放电调节电阻R2、备用钽电容组A、继电器K1、备用钽电容组B、端子JP1、三极管Q1、二极管D1、备用钽电容组C、继电器K2、备用钽电容组D、备用钽电容组E和端子JP2,主钽电容组加装在PCB板的上侧,自放电调节电阻R2、充电调节电阻R1、热敏电阻R4、三极管Q1及二极管D1并排加装在主钽电容组内侧的PCB板上,自放电调节电阻R2、备用钽电容组A及备用钽电容组B并排加装在PCB板的左侧,备用钽电容组C、备用钽电容组D及备用钽电容组E并排加装在PCB板的右侧,端子JP1和端子JP2并排加装在PCB板的下侧,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并排加装在PCB板的中央;所述继电器K1的输入端接24V直流电输出端,并接在二极管D1的输入端,二极管D1的输出端连接在充电继电器K3的输入端,电继电器K3的输出端接24V直流电输入端;所述继电器K1的输出端接在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基极接到充电调节电阻R1的输入端,充电调节电阻R1的输出端接到热敏电阻R4的输入端,热敏电阻R4的输出端接到24V直流电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到二极管D3的输入端,二极管D3的输出端接到电容组Cn的输入端,并连接到继电器K2的输入端以及自放电调节电阻R2的输入端,电容组Cn的输出端和自放电调节电阻R2的输出端接到24V直流电输入端,继电器K2的输出端连接到绕线电阻R3的输入端,绕线电阻R3的输出端连接到点火器电阻R0的输入端,点火器电阻R0的输出端连接到24V直流电输入端;所述电容组Cn的输出度接到二极管D2的输入端,二极管D2的输出端接到点火器继电器K4的输入端,点火器继电器K4的输出端接到点火器电阻R0的输入端。优选地,所述柜体外壳的外形尺寸为800*600*2000mm,采用3mm厚冷轧钢板制成。优选地,所述阀门控制器的阀门外壳尺寸为300*350*200mm。优选地,所述手持点火器采用直流18.5V锂电池供电。优选地,所述备用钽电容组A、备用钽电容组B、备用钽电容组D以及备用钽电容组E为单层钽电容组,主钽电容组为双层钽电容组,备用钽电容组A、备用钽电容组B、备用钽电容组D、备用钽电容组E以及主钽电容组均采用AVX固体钽电容,容量为100UF/35V。。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核电用阀门的驱动装置,将众多元件巧妙的组合在一起,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充放电回路采用继电器K1、继电器K2实现功能互锁,且各个元器件布局合理,六台阀门控制器呈三排两列安装有柜体外壳的正面内腔,三台阀门控制器呈一列等间距安装在柜体外壳的左侧内腔,三台阀门控制器呈一列等间距安装在柜体外壳的右侧内腔,分三层排布,每层间距为150mm,方便检修和维护使用;,备用钽电容组A、备用钽电容组B、备用钽电容组D、备用钽电容组E以及主钽电容组均采用AVX固体钽电容,充放电性能稳定,故障率低;12台阀门控制器加装在一个柜体外壳内,将整个系统紧密的安装组合在一起,具有由良好的抗震能力;接线端子采用快速插接式的接线端子,便于手持式点火器接入,操作快捷方便;整体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便于检修和维护,充电性能稳定,故障率低,便于接入手持式点火器,操作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向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侧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右侧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阀门控制器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PCB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阀门控制器电路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阀门控制器时序图。图中:1、柜体外壳;2、阀门控制器;3、线槽;4、接线端子;5、手持点火器;6、柜体加强筋;7、接线铜排;8、避雷针;9、阀门外壳;10、固定螺栓;11、旋转按钮;12、PCB板;13、主钽电容组;14、热敏电阻R4;15、充电调节电阻R1;16、自放电调节电阻R2;17、备用钽电容组A;18、继电器K1;19、备用钽电容组B;20、端子JP1;21、三极管Q1;22、二极管D1;23、备用钽电容组C;24、继电器K2;25、备用钽电容组D;26、备用钽电容组E;27、端子JP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一种核电用阀门的驱动装置,包括柜体外壳1,柜体外壳1的外形尺寸为800*600*2000mm,采用3mm厚冷轧钢板制成,强度高,抗震能力强,柜体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12套阀门控制器2,阀门控制器2的阀门外壳9尺寸为300*350*200mm,六台阀门控制器2呈三排两列安装有柜体外壳1的正面内腔,三台阀门控制器2呈一列等间距安装在柜体外壳1的左侧内腔,三台阀门控制器2呈一列等间距安装在柜体外壳1的右侧内腔;柜体外壳1正面内腔安装有线槽3、接线端子4、手持点火器5和柜体加强筋6,柜体加强筋6固定加装在柜体外壳1的底端,手持点火器5固定安装在柜体加强筋6上,且手持点火器5采用直流18.5V锂电池供电,线槽3开设在阀门控制器2上端的柜体外壳1上,接线端子4加装在线槽3上端的柜体外壳1上;柜体外壳1右侧内腔安装有接线铜排7和避雷针8,接线铜排7加装在阀门控制器2上端的柜体外壳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电用阀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外壳(1),柜体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12套阀门控制器(2),六台阀门控制器(2)呈三排两列安装有柜体外壳(1)的正面内腔,三台阀门控制器(2)呈一列等间距安装在柜体外壳(1)的左侧内腔,三台阀门控制器(2)呈一列等间距安装在柜体外壳(1)的右侧内腔;所述柜体外壳(1)正面内腔安装有线槽(3)、接线端子(4)、手持点火器(5)和柜体加强筋(6),柜体加强筋(6)固定加装在柜体外壳(1)的底端,手持点火器(5)固定安装在柜体加强筋(6)上,线槽(3)开设在阀门控制器(2)上端的柜体外壳(1)上,接线端子(4)加装在线槽(3)上端的柜体外壳(1)上;所述柜体外壳(1)右侧内腔安装有接线铜排(7)和避雷针(8),接线铜排(7)加装在阀门控制器(2)上端的柜体外壳(1)上,避雷针(8)加装在接线铜排(7)上端的柜体外壳(1)上;所述阀门控制器(2)包括阀门外壳(9),阀门外壳(9)四周采用固定螺栓(10)紧固在柜体外壳(1)上,阀门外壳(9)上加装有旋转按钮(11),阀门外壳(9)内置有PCB板(12),所述PCB板(12)上集成有主钽电容组(13)、热敏电阻R4(14)、充电调节电阻R1(15)、自放电调节电阻R2(16)、备用钽电容组A(17)、继电器K1(18)、备用钽电容组B(19)、端子JP1(20)、三极管Q1(21)、二极管D1(22)、备用钽电容组C(23)、继电器K2(24)、备用钽电容组D(25)、备用钽电容组E(26)和端子JP2(27),主钽电容组(13)加装在PCB板(12)的上侧,自放电调节电阻R2(16)、充电调节电阻R1(15)、热敏电阻R4(14)、三极管Q1(21)及二极管D1(22)并排加装在主钽电容组(13)内侧的PCB板(12)上,自放电调节电阻R2(16)、备用钽电容组A(17)及备用钽电容组B(19)并排加装在PCB板(12)的左侧,备用钽电容组C(23)、备用钽电容组D(25)及备用钽电容组E(26)并排加装在PCB板(12)的右侧,端子JP1(20)和端子JP2(27)并排加装在PCB板(12)的下侧,继电器K1(18)和继电器K2(24)并排加装在PCB板(12)的中央;所述继电器K1(18)的输入端接24V直流电输出端,并接在二极管D1(22)的输入端,二极管D1(22)的输出端连接在充电继电器K3的输入端,电继电器K3的输出端接24V直流电输入端;所述继电器K1(18)的输出端接在三极管Q1(21)的发射极,三极管Q1(21)的基极接到充电调节电阻R1(15)的输入端,充电调节电阻R1(15)的输出端接到热敏电阻R4(14)的输入端,热敏电阻R4(14)的输出端接到24V直流电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1(21)的集电极接到二极管D3的输入端,二极管D3的输出端接到电容组Cn的输入端,并连接到继电器K2(24)的输入端以及自放电调节电阻R2(16)的输入端,电容组Cn的输出端和自放电调节电阻R2(16)的输出端接到24V直流电输入端,继电器K2(24)的输出端连接到绕线电阻R3的输入端,绕线电阻R3的输出端连接到点火器电阻R0的输入端,点火器电阻R0的输出端连接到24V直流电输入端;所述电容组Cn的输出度接到二极管D2的输入端,二极管D2的输出端接到点火器继电器K4的输入端,点火器继电器K4的输出端接到点火器电阻R0的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用阀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外壳(1),柜体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12套阀门控制器(2),六台阀门控制器(2)呈三排两列安装有柜体外壳(1)的正面内腔,三台阀门控制器(2)呈一列等间距安装在柜体外壳(1)的左侧内腔,三台阀门控制器(2)呈一列等间距安装在柜体外壳(1)的右侧内腔;所述柜体外壳(1)正面内腔安装有线槽(3)、接线端子(4)、手持点火器(5)和柜体加强筋(6),柜体加强筋(6)固定加装在柜体外壳(1)的底端,手持点火器(5)固定安装在柜体加强筋(6)上,线槽(3)开设在阀门控制器(2)上端的柜体外壳(1)上,接线端子(4)加装在线槽(3)上端的柜体外壳(1)上;所述柜体外壳(1)右侧内腔安装有接线铜排(7)和避雷针(8),接线铜排(7)加装在阀门控制器(2)上端的柜体外壳(1)上,避雷针(8)加装在接线铜排(7)上端的柜体外壳(1)上;所述阀门控制器(2)包括阀门外壳(9),阀门外壳(9)四周采用固定螺栓(10)紧固在柜体外壳(1)上,阀门外壳(9)上加装有旋转按钮(11),阀门外壳(9)内置有PCB板(12),所述PCB板(12)上集成有主钽电容组(13)、热敏电阻R4(14)、充电调节电阻R1(15)、自放电调节电阻R2(16)、备用钽电容组A(17)、继电器K1(18)、备用钽电容组B(19)、端子JP1(20)、三极管Q1(21)、二极管D1(22)、备用钽电容组C(23)、继电器K2(24)、备用钽电容组D(25)、备用钽电容组E(26)和端子JP2(27),主钽电容组(13)加装在PCB板(12)的上侧,自放电调节电阻R2(16)、充电调节电阻R1(15)、热敏电阻R4(14)、三极管Q1(21)及二极管D1(22)并排加装在主钽电容组(13)内侧的PCB板(12)上,自放电调节电阻R2(16)、备用钽电容组A(17)及备用钽电容组B(19)并排加装在PCB板(12)的左侧,备用钽电容组C(23)、备用钽电容组D(25)及备用钽电容组E(26)并排加装在PCB板(12)的右侧,端子JP1(20)和端子JP2(27)并排加装在PCB板(12)的下侧,继电器K1(18)和继电器K2(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龙张甬熊志梁卢垠西陈辉峰李宽荣付丰年童富春刘栋王晨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海王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