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预应力型模板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预应力型模板系统。
技术介绍
在我国建筑业全面发展的背景下,钢结构多高层建筑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国家政策对装配率的要求,开口型楼承板系统、闭口楼承板系统,镀锌板桁架楼承板系统、可拆模式钢筋桁架楼承板系统等类似的叠合楼板系统得到广泛应用;这类楼板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冷弯薄壁压型钢板作底模,承受尚未形成强度的现浇混凝土层的重量,待混凝土层形成强度,则与混凝土层共同受力,形成建筑整体楼板。但是由于冷弯薄壁压型钢板自身面外刚度有限,当楼板梁间跨度较大时,浇注混凝土后,楼板向下变形严重且不能恢复;常规解决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减少钢梁间距,但是该方法会耗费大量钢材,并不能发挥混凝土强度形成后的整体承载能力;第二种是使用支撑装置对楼板进行支撑,常使用竹胶板模板、木楞板、钢管脚手架及其他附件,在压型钢板下方作竖向支撑,从而限制压型板向下的变形,但是竹胶板使用一定次数后,因弯曲变形,不能再使用,从而耗费大量的竹胶板资源,占用大量钢管脚手架作支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预应力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竹胶板层(1),竹胶板层(1)由多片竹胶板组成的板簧形状的结构,竹胶板层(1)上设有若干个自攻螺钉(2),多片竹胶板通过自攻螺钉(2)固定连接,竹胶板层(1)上套装有若干个U形卡箍(3),若干个U形卡箍(3)分别布置在竹胶板层(1)的两侧,U形卡箍(3)的开口朝下,U形卡箍(3)的开口端套装有固定螺母(4),U形卡箍(3)的直径与固定螺母(4)的内径相吻合,固定螺母(4)与U形卡箍(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固定螺母(4)位于竹胶板层(1)的下方,竹胶板层(1)与固定螺母(4)之间设有缓冲垫片(5),缓冲垫片(5)套装在U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预应力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竹胶板层(1),竹胶板层(1)由多片竹胶板组成的板簧形状的结构,竹胶板层(1)上设有若干个自攻螺钉(2),多片竹胶板通过自攻螺钉(2)固定连接,竹胶板层(1)上套装有若干个U形卡箍(3),若干个U形卡箍(3)分别布置在竹胶板层(1)的两侧,U形卡箍(3)的开口朝下,U形卡箍(3)的开口端套装有固定螺母(4),U形卡箍(3)的直径与固定螺母(4)的内径相吻合,固定螺母(4)与U形卡箍(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固定螺母(4)位于竹胶板层(1)的下方,竹胶板层(1)与固定螺母(4)之间设有缓冲垫片(5),缓冲垫片(5)套装在U形卡箍(3)上,所述的竹胶板层(1)上设有支撑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预应力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控制装置包括两个T形端块(6),两个T形端块(6)对称设有在竹胶板层(1)的两侧,T形端块(6)的顶板套装在U形卡箍(3)上,T形端块(6)的顶板位于固定螺母(4)与缓冲垫片(5)之间,T形端块(6)的外侧设有第一支腿(7)和第二支腿(8),第一支腿(7)的顶部和第二支腿(8)的顶部通过螺钉铰接固定在T形端块(6)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预应力型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T形端块(6)之间水平设有钢绞绳(9),其中一个T形端块(6)中部相应钢绞绳(9)开设有套孔,该套孔套装在钢绞绳(9)上,钢绞绳(9)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其中一个T形端块(6)上,钢绞绳(9)的另一端水平设有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涛,赵成华,郝志勇,霍冰冰,刘颖哲,杨世卿,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天泽经典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