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脚手架连墙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6147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外脚手架连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利用预埋在混凝土外墙上的预埋件以及连接在预埋件上的连墙件,实现外脚手架与建筑外墙的紧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中连墙件连接牢固,成本低廉,安装便捷,且在外脚手架拆除后,外墙上没有明显痕迹,不影响建筑表面美观,免除了后期补孔的人工作业,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Connecting wall structure of external scaffold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脚手架连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脚手架领域,具体为一种外脚手架连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外脚手架统指在建筑物外围所搭设的脚手架,外脚手架使用广泛,多用于外墙砌筑、外立面装修以及钢筋混凝土工程。脚手架安装在建筑物周边,为保持外脚手架的结构稳固,能够承载一定重量的人或材料,就需要外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进行固定连接。外脚手架与建筑物外墙之间使用连墙件进行连接牢固,可保持外脚手架的整体架构稳定,避免了外脚手架坍塌的事故,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传统建造过程中,对连墙件的施工方式有如下几种:1、建筑外墙浇筑完成后,使用膨胀螺钉在建筑外墙上固定,然后将连墙件固定在膨胀螺钉上;此种做法容易损坏建筑外墙结构,在拆除脚手架后,外墙上留下膨胀螺钉,影响建筑外表美观;2、在建筑外墙内预埋钢管,连墙件再与钢管连接;此种做法的缺点是,当拆除脚手架后,预埋的钢管无法拆除,就留给了外墙一个钢管口,钢管口需要使用细混凝土进行封堵,后期雨水容易从钢管口缝隙渗漏进外墙内部,造成外墙渗水,而且还要耗费人工对外墙钢管口进行修补;另一方面,预埋钢管使用的钢管数量和扣件数量较多,有相当数量的扣件在使用完毕后无法拆卸取出,造成极大浪费;3、在建筑外墙表面预埋钢板,连墙件再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钢板上,此种施工比较耗费人工,而且焊接动火容易发生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脚手架连墙结构及施工方法;该结构中连墙件连接牢固,成本低廉,安装便捷,且在外脚手架拆除后,外墙上没有明显痕迹,不影响建筑表面美观,免除了后期补孔的人工作业,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人力成本。为了实现上述本专利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根据预埋件的不同,分为两种结构方案:一种外脚手架连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A、按照图纸要求间距,水平预埋螺栓在建筑外墙内,螺栓丝牙露出在建筑外墙外侧,浇筑混凝土前丝牙要包裹好;可使用牛皮纸或者高分子土工布对丝牙进行包裹,包裹丝牙的作用为防止混凝土粘结在丝牙上,影响后续螺纹紧固步骤。B、建筑外墙浇筑完成后,将丝牙的包裹撕下,将连墙件的连接板的通孔,套入丝牙,在丝牙上安装垫片和螺母;通过螺母和弹簧垫片的压紧作用,使连接板紧贴建筑外墙外表面,且不容易松动;C、再将连墙件的钢管与外脚手架通过扣件相连;此时外脚手架就通过连墙件—连接板—预埋螺栓—建筑外墙的受力传导,使外脚手架牢固固定;D、当施工完成后,拆下连墙件,储存或者转至下一个工地使用,如有需要,则使用切割机将建筑外墙上外露的丝牙切除。连墙件无需受到任何损坏,螺栓为低成本消耗件,留置在外墙上,对外墙的外观影响很小;所述连墙件包括钢管和连接板,连接板与钢管端部固定焊接,连接板上设置与螺栓的外露部分匹配的通孔,螺栓的外露部分穿过通孔并使用螺母和弹垫锚紧;连接板与钢管端部固定焊接使用满焊;所述连接板为长方形,通孔位置位于长方形上部,钢管端部固定焊接在连接板的下部;在建筑外墙上安装连墙件时,注意区分方向,长方形连接板的通孔位置在上,连接板焊接钢管的位置在下,这样的布置使连墙件的钢管受到一定的向下弯矩时,使一部分弯矩压力分解为钢管对建筑外墙的压应力,连接板所受到的弯曲应力较少,最终连墙件不易受到外力破坏变形。另一种外脚手架连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A、按照图纸要求间距,预埋L形预埋件在建筑外墙内,L形预埋件的一条边露出一段在建筑外墙外侧,浇筑混凝土前露出部分要包裹好;可使用牛皮纸或者高分子土工布对露出部分进行包裹,包裹露出部分的作用为防止混凝土粘结在露出部分上,影响后续紧固步骤。B、建筑外墙浇筑完成后,将露出部分的包裹撕下,将连墙件与L形预埋件露出部分固定连接;C、再将连墙件与外脚手架通过扣件相连;此时外脚手架就通过连墙件—预埋L形预埋件—建筑外墙的受力传导,使外脚手架牢固固定;D、当施工完成后,拆下连墙件,储存或者转至下一个工地使用,如有需要,则使用切割机将建筑外墙上外露的L形预埋件切除;连墙件无需受到任何损坏,L形预埋件为圆钢或钢管制造,为低成本消耗件,留置在外墙上,对外墙的外观影响很小;所述连墙件为钢管,连墙件上设置通孔,L形预埋件L形预埋件为圆钢,外露部分为水平,并设置与连墙件匹配的通孔,两个通孔处重叠插入螺栓组件进行固定;此种结构与螺栓为预埋件的结构相比,其优点在于,将连墙件所受到的拉力,通过通孔来转移,并非通过螺纹来转移拉力,其可靠性更好。所述连墙件为钢管,L形预埋件L形预埋件为圆钢,外露部分为水平,连墙件与预埋件直接焊接进行固定,焊接固定的优点是,加工程序少,但是现场作业需要耗费一定人工,适用于小用量连墙件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是:1、本专利技术改变了传统外脚手架与建筑外墙的连接方式,该结构通过预埋在混凝土外墙的预埋件,将两者连接,连接结构牢固可靠,轻易不会发生连接松脱的现象。2、本专利技术可以避免传统连接方式,在建筑外墙体上留下孔洞的情况,节省后续的外墙修补工作,节省了施工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此结构还可避免钢管扣件无法从外墙中脱出的浪费情况。3、本专利技术对建筑外墙的影响极小,几乎不会影响建筑外墙的外观。4、本专利技术的消耗件仅有预埋件,消耗量小,节省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使用螺栓作为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使用,L形预埋件作为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注序号为:1、外脚手架;2、连墙件;22、钢管;21、连接板;3、建筑外墙;4、螺栓;5、L形预埋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结合本专利技术附图1-2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外脚手架连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A、按照图纸要求的4.5m间距,水平预埋φ20×150mm的螺栓4在建筑外墙3内,螺栓4丝牙露出在建筑外墙3外侧3.5mm长度,浇筑混凝土前丝牙要包裹好;B、建筑外墙3浇筑完成后,将丝牙的包裹撕下,将连墙件2的连接板21的通孔,套入丝牙,在丝牙上安装垫片和螺母;C、再将连墙件2的钢管22与外脚手架1通过扣件相连;D、当施工完成后,拆下连墙件2,储存或者转至下一个工地使用,如有需要,则使用切割机将建筑外墙3上外露的丝牙切除;所述连墙件2包括钢管22和连接板21,连接板21与钢管22端部固定焊接,连接板21上设置与螺栓4的外露部分匹配的通孔,螺栓4的外露部分穿过通孔并使用螺母和弹垫锚紧;所述连接板21为长方形,钢管22为φ48×3.0×1200mm规格,长方形连接板21尺寸为130*80*8mm,通孔位置位于长方形上部,钢管22端部固定焊接在连接板21的下部。实施例2结合本专利技术附图3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外脚手架连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A、按照图纸要求间距,预埋L形预埋件5在建筑外墙3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脚手架连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nA、按照图纸要求间距,水平预埋螺栓(4)在建筑外墙(3)内,螺栓(4)丝牙露出在建筑外墙(3)外侧,浇筑混凝土前丝牙要包裹好;/nB、建筑外墙(3)浇筑完成后,将丝牙的包裹撕下,将连墙件(2)的连接板(21)的通孔,套入丝牙,在丝牙上安装垫片和螺母;/nC、再将连墙件(2)的钢管(22)与外脚手架(1)通过扣件相连;/nD、当施工完成后,拆下连墙件(2),储存或者转至下一个工地使用,如有需要,则使用切割机将建筑外墙(3)上外露的丝牙切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脚手架连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A、按照图纸要求间距,水平预埋螺栓(4)在建筑外墙(3)内,螺栓(4)丝牙露出在建筑外墙(3)外侧,浇筑混凝土前丝牙要包裹好;
B、建筑外墙(3)浇筑完成后,将丝牙的包裹撕下,将连墙件(2)的连接板(21)的通孔,套入丝牙,在丝牙上安装垫片和螺母;
C、再将连墙件(2)的钢管(22)与外脚手架(1)通过扣件相连;
D、当施工完成后,拆下连墙件(2),储存或者转至下一个工地使用,如有需要,则使用切割机将建筑外墙(3)上外露的丝牙切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脚手架连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墙件(2)包括钢管(22)和连接板(21),连接板(21)与钢管(22)端部固定焊接,连接板(21)上设置与螺栓(4)的外露部分匹配的通孔,螺栓(4)的外露部分穿过通孔并使用螺母和弹垫锚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脚手架连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1)为长方形,通孔位置位于长方形上部,钢管(22)端部固定焊接在连接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明和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途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