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连续墙预制导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6123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预制导墙,包括:底部翼板、顶部翼板和侧板,所述底部翼板和顶部翼板上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底部翼板水平铺设于沟槽内,所述底部翼板与顶部翼板之间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上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槽接口,所述侧板包括凹槽板和凸槽板,每一凹槽板都有一凸槽板与之相邻,所述凹槽板左右两侧端面设置有侧板凹槽,所述凸槽板左右两端面设置有与所述侧板凹槽相配合的侧板凸槽,所述凹槽与凸槽接口,侧板凹槽与侧板凸槽结合处均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预留螺纹孔,通过紧固螺栓能够将所述侧板与底部翼板,侧板和顶部翼板相互连接紧密。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导墙施工进度缓慢,无法多次使用的问题。

A prefabricated guide wall for diaphragm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连续墙预制导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预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预制导墙。
技术介绍
传统的导墙做法均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施工,其工序繁多,包含:沟槽开挖、底板垫层浇筑、钢筋绑匝、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工序流程,主要缺点是:(1)施工进度缓慢,混凝土浇筑需要分多次浇筑,每次浇筑之后都需要等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尤其是侧板混凝土浇筑后,需要等5-7天之后才能进行槽段内土方回填并进行抓槽施工,一段导墙施工完成一般需要12-15天。(2)基本都是人工作业,工人劳动强度大.(3)导墙都是一次性使用,不能循环施工,施工成本较大。(4)后期需对导墙进行破除,无形中增加了施工工作量和破除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预制导墙,通过对现有导墙进行技术改造,解决了现有导墙施工进度缓慢,无法多次使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连续墙预制导墙,包括:底部翼板、顶部翼板和侧板,所述底部翼板和顶部翼板上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底部翼板水平铺设于沟槽内,所述底部翼板与顶部翼板之间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上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槽接口,所述侧板包括凹槽板和凸槽板,每一凹槽板都有一凸槽板与之相邻,所述凹槽板左右两侧端面设置有侧板凹槽,所述凸槽板左右两端面设置有与所述侧板凹槽相配合的侧板凸槽,所述凹槽与凸槽接口,侧板凹槽与侧板凸槽结合处均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预留螺纹孔,通过紧固螺栓能够将所述侧板与底部翼板,侧板和顶部翼板相互连接紧密。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施工简便,安装拆卸方便,可多次周转使用,解决了现浇混凝土导墙施工周期长、成本高、拆卸困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凸槽板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凹槽板示意图;标号说明:底部翼板1、顶部翼板2、侧板3、凹槽板31、凸槽板32、凹槽4、凸槽接口5、侧板凹槽311、侧板凸槽321、预留螺纹孔6、紧固螺栓7、外沿钢筋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预制导墙,包括:底部翼板1、顶部翼板2和侧板3,所述底部翼板1和顶部翼板2上均开设有凹槽4,所述底部翼板1水平铺设于沟槽内,所述底部翼板1与顶部翼板2之间安装有侧板3,所述侧板3上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4相配合的凸槽接口5,所述侧板3包括凹槽板31和凸槽板32,每一凹槽板31都有一凸槽板32与之相邻,所述凹槽板31左右两侧端面设置有侧板凹槽311,所述凸槽板32左右两端面设置有与所述侧板凹槽相配合的侧板凸槽321,所述凹槽4与凸槽接口5,侧板凹槽311与侧板凸槽321结合处均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预留螺纹孔6,通过紧固螺栓7能够将所述凹槽板31与凸槽板32,侧板3与底部翼板1,侧板3和顶部翼板2相互之间固定紧密。为了增加连接处的刚性强度,所述凹槽4与凸槽接口5,侧板凹槽311与侧板凸槽321结合面处均设置有薄钢板。为了使得导墙完成装配后相邻的顶部翼板2和相邻的底部翼板1之间结合更加紧密,所述相邻的顶部翼板2和相邻的底部翼板1缝隙处填充有防水砂浆。为了方便与外侧硬化路面预留钢筋进行搭接,所述顶部翼板2预留有外沿钢筋8,所述外延钢筋预留有效搭接长度,与外侧硬化路面预留钢筋进行搭接能够增加导墙的稳定性。地下连续墙导墙沟槽开挖完成后,采用起重机起吊底部翼板1在沟槽内进行放线定位安放,然后起吊安装第一块侧板3凹槽板31,顺序起吊拼装相邻侧壁凸槽板32,将凸槽板32侧板凸槽321沿凹槽板31侧板凹槽311插入,同时凹槽板31、凸槽板32底部与顶部均设置凸槽接口5,连接时底部凸槽接口5分别卡入底部翼板1的凹槽4内,最后从上部扣上顶部翼板2并从预留螺纹孔6内插入紧固螺栓7并拧紧固定。依此顺序逐步完成全部预制导墙的拼装工作。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专利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连续墙预制导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翼板、顶部翼板和侧板,所述底部翼板和顶部翼板上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底部翼板水平铺设于沟槽内,所述底部翼板与顶部翼板之间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上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槽接口,所述侧板包括凹槽板和凸槽板,每一凹槽板都有一凸槽板与之相邻,所述凹槽板左右两侧端面设置有侧板凹槽,所述凸槽板左右两端面设置有与所述侧板凹槽相配合的侧板凸槽,所述凹槽与凸槽接口,侧板凹槽与侧板凸槽结合处均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预留螺纹孔,通过紧固螺栓能够将所述凹槽板与凸槽板,侧板与底部翼板,侧板和顶部翼板相互之间固定紧密。/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2 CN 20192073510831.一种地下连续墙预制导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翼板、顶部翼板和侧板,所述底部翼板和顶部翼板上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底部翼板水平铺设于沟槽内,所述底部翼板与顶部翼板之间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上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槽接口,所述侧板包括凹槽板和凸槽板,每一凹槽板都有一凸槽板与之相邻,所述凹槽板左右两侧端面设置有侧板凹槽,所述凸槽板左右两端面设置有与所述侧板凹槽相配合的侧板凸槽,所述凹槽与凸槽接口,侧板凹槽与侧板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刘建雄暨雷庭王双双张四善田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江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