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金属材料表面的除锈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605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金属材料表面的除锈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特种共聚物硅丙乳液15%‑30%,高聚物苯丙乳液30%‑50%,水20%‑40%,消泡剂0.2%,pH调节剂适量,成膜助剂1%‑2%,防腐剂0.3%,碱溶胀增稠剂0.1%‑0.2%,防闪锈剂0.2%‑0.5%。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除锈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款由多种助剂、多种硅材料按规定的比例聚合而成的一种单组分液体材料,极具渗透力和聚合紧固力,材料直达基层内部,固化后坚硬如铁,表面透明光亮,不沾灰;固化后与各种涂料完美结合,可喷可涂刷简单易施工。

A rust remover for metal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金属材料表面的除锈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除锈剂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金属材料表面的除锈剂。
技术介绍
金属屋面必然面临氧化、老化、锈化到穿孔漏水的进程,当维修、修补时表面难处理,目前的除锈方法包括机械法和化学法两类,机械通过人工敲铲,打磨完成,耗费大量人力且对人身体有害,处理不当导致表面的涂料涂层脱落、开裂,基面金属继续锈化,化学方法具有效果好,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市面上的除锈剂效果并不明显,并且会将机械本身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金属材料表面的除锈剂,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金属材料表面的除锈剂,其技术要点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特种共聚物硅丙乳液15%-30%,高聚物苯丙乳液30%-50%,水20%-40%,消泡剂0.2%,pH调节剂适量,成膜助剂1%-2%,防腐剂0.3%,碱溶胀增稠剂0.1%-0.2%,防闪锈剂0.2%-0.5%。作为优选的,除锈剂的制备方法如下:S1:投料前检查生产釜底部出口是否关闭,根据生产配方单下料,用计量称量取特种共聚物硅丙乳液,投入生产釜中;S2:用计量称量取高聚物苯丙乳液,投入生产釜中;S3:用计量称量取水,投入生产釜中,搅拌,转速维持在350-450r/min;S4:用电子公斤称称取pH调节剂、碱溶胀增稠剂、成膜助剂、消泡剂、防腐剂和防闪锈剂;S5:投入成膜助剂,再搅拌5min投入消泡剂、pH调节剂;S6:提高转速至500r/min,缓慢加入碱溶胀增稠剂,缓慢投入时,当浆料明显增稠时,提高搅拌机转速到600-800r/min;S7:加入pH调节剂使乳液pH范围达到8-9,转速700-800r/min搅拌15min-20min;S8:加入防闪锈剂,5min后加入防腐剂;S9:转速350-450r/min搅拌5min-10min,留样,称取1kg的产品进行留样,由质检员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放料;S10:用浆料封包机进行打包并分装,接料完毕,用清水清洗生产釜和搅拌机,清洗废水倒入储备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是一款由多种助剂、多种硅材料按规定的比例聚合而成的一种单组分液体材料,极具渗透力和聚合紧固力,材料直达基层内部,固化后坚硬如铁,表面透明光亮,不沾灰;固化后与各种涂料完美结合,可喷可涂刷简单易施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金属材料表面的除锈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特种共聚物硅丙乳液15%-30%,高聚物苯丙乳液30%-50%,水20%-40%,消泡剂0.2%,pH调节剂适量,成膜助剂1%-2%,防腐剂0.3%,碱溶胀增稠剂0.1%-0.2%,防闪锈剂0.2%-0.5%。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除锈剂的制备方法如下:S1:投料前检查生产釜底部出口是否关闭,根据生产配方单下料,用计量称量取特种共聚物硅丙乳液,投入生产釜中;S2:用计量称量取高聚物苯丙乳液,投入生产釜中;S3:用计量称量取水,投入生产釜中,搅拌,转速维持在350-450r/min;S4:用电子公斤称称取pH调节剂、碱溶胀增稠剂、成膜助剂、消泡剂、防腐剂和防闪锈剂;S5:投入成膜助剂,再搅拌5min投入消泡剂、pH调节剂;S6:提高转速至500r/min,缓慢加入碱溶胀增稠剂,缓慢投入时,当浆料明显增稠时,提高搅拌机转速到600-800r/min;S7:加入pH调节剂使乳液pH范围达到8-9,转速700-800r/min搅拌15min-20min;S8:加入防闪锈剂,5min后加入防腐剂;S9:转速350-450r/min搅拌5min-10min,留样,称取1kg的产品进行留样,由质检员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放料;S10:用浆料封包机进行打包并分装,接料完毕,用清水清洗生产釜和搅拌机,清洗废水倒入储备罐。施工方法:1、适用任何钢铁结构,金属面锈化、氧化、老化处理;2、施工基面要求无油污、无明水,干燥基面更佳;3、施工时基面无需特别清扫、冲洗,可直接使用本品施工;4、可喷可涂刷,一公斤可涂刷6至8平方米。表125组对比实施例的投料总表表2测试性能及样板数实验内容:配方设计中主要调整几个材料,调整比例含量得出几组实验配方。调整特种共聚物硅丙乳液、高聚物苯丙乳液、防闪锈剂、成膜助剂等材料。通过调整配方得到以上的25组产品进行测试筛选出性能结果最好的实验配方,最终有3组产品较符合性能要求,这3组产品配方设计也相近。25组产品中,有5组产品其涂膜制板会有开裂,不适合做耐水性、耐盐雾性、耐盐水性、耐酸性、基材附着力测试,失败实验,配方设计不合理,原因为成膜助剂少加导致。其中20组产品中,制板为:耐水性测试样块60块,24h测试无异常有11块,48h测试无异常23块,72h测试无异常14块,96h测试无异常12块。耐盐雾性测试样块60块,24h测试整块起泡有12块,48h测试整块起泡有6块,72h测试整块起泡有10块,96h测试整块起泡12块,96h测试划痕附近区域起泡有8块,96h测试划痕上起少泡有12块。耐盐水性测试样块100块,24h测试无异常有33块,48h测试无异常30块,72h测试无异常22块,96h测试无异常15块。耐酸性测试样块60块,24h测试涂膜起泡20块,24h测试无异常有12块,48h测试涂膜起大量泡10块,48h测试涂膜起少泡9块,48h测试无异常9块。基材附着力测试100块,2级附着力有26块,1-2级附着力有28块,0-1级附着力有24块,0级附着力有22块。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取测试最好的性能数据,耐水性96h无异常,耐盐雾性96h无异常,耐盐水性(3%氯化钠溶液)96h无异常,耐酸性48h无异常,基材附着力0级(最强)等综合效果,对比实验配方参数,选出该产品最适合的性能效果得出最优异的产品配方,如综上所述。本产品性能参照HG/T4758-2014《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能达到以下主要指标:耐水性96h,耐盐雾性96h,耐盐水性(3%氯化钠溶液)96h,耐酸性48h,基材附着力0级(最强)等效果,产品性能优异。耐水性测试:按GB/T1733-1993中9.1规定进行,侵入符合GB/T6682要求的三级水中,至规定的时间取出样板观察,结果的评定按GB/T1766-2008的规定进行。耐盐雾性测试:按GB/T1771-2007的规定进行,如出现起泡、生锈、开裂和剥落等漆膜病态现象,按GB/T1766-2008进行描述。耐盐水性测试:按GB/T9274-1988中5.4的规定进行,侵入3%氯化钠溶液中,至规定的时间取出样板观察,结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金属材料表面的除锈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特种共聚物硅丙乳液15%-30%,高聚物苯丙乳液30%-50%,水20%-40%,消泡剂0.2%,pH调节剂适量,成膜助剂1%-2%,防腐剂0.3%,碱溶胀增稠剂0.1%-0.2%,防闪锈剂0.2%-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金属材料表面的除锈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特种共聚物硅丙乳液15%-30%,高聚物苯丙乳液30%-50%,水20%-40%,消泡剂0.2%,pH调节剂适量,成膜助剂1%-2%,防腐剂0.3%,碱溶胀增稠剂0.1%-0.2%,防闪锈剂0.2%-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金属材料表面的除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锈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S1:投料前检查生产釜底部出口是否关闭,根据生产配方单下料,用计量称量取特种共聚物硅丙乳液,投入生产釜中;
S2:用计量称量取高聚物苯丙乳液,投入生产釜中;
S3:用计量称量取水,投入生产釜中,搅拌,转速维持在350-450r/min;
S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军国张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火仑建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