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99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泡茶水生产设备相关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由仿生态管与圆柱形管路相连接的旋转管路组成,仿生态管的根数为380~450,旋转管路的总长为600~1500m。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管路包括类似仿生态管结构的水流通道,其内部设计有导向片,水流在旋转管路流动过程中,模拟天然环境中水流撞击岩石,发生物理撞击,多次的物理撞击实现了水分子中氢氧键的断裂,从而形成小分子团簇,避免了传统制备小分子团簇过程中利用能量、辐射等作用形成小分子团簇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发现,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的小分子团簇水用于泡茶时,泡茶水的口感、色泽、味道优于市面上水的泡茶效果。

Bionic equipment for tea making water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泡茶水生产设备相关的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
技术介绍
要泡出好茶,七成的把握在水,茶的特性由水来体现。就算只有八分好的茶,如果水有十分好,则能泡出十分好的茶,如果十分好的茶,用只有八分好的水来泡,则只能泡出八分好的茶,白白浪费了茶的两分。茶寄于水,方显其味。好茶无好水则难得其真味。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的色、香、味。小分子团水的溶解力、扩散力、渗透力、乳化力、代谢力、洗净力相对较高,提高水生物学利用率,容易被每一个细胞吸收利用;增强新陈代谢的效率和能力,明显改善全身营养物质的传送供应;提高氧的运输能力;促进细胞内废物及毒素的排出;调整、维护免疫系统的功能,减缓生物体的衰老;因此可以选择小分子团水形成的水体系进行泡茶,提高茶香与茶味。目前,已经有各种方法制备天然的小分子团水,大都经过辐射、磁场或臭氧进行处理,从而形成水的小分子团簇,但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外界能量或化学物质的引入,对水源进行了诱导改变,降低原本水资源的营养价值,此外,形成的小分子团水也容易再次作用形成大分子团簇,减弱水体系的使用效果,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由仿生态管与圆柱形管路相连接的旋转管路组成,仿生态管的根数为380~450,旋转管路的总长为600~1500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仿生态管的入口处设置有导向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导向片的根数为3~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导向片长度为35~60mm,宽度为5~15mm,厚度为0.5~2.5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仿生态管依次包括扩散段、直流段、收缩段,且扩散段、直流段、收缩段彼此之间一体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直流段的直径为40~90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直流段102的直径选自90mm、75mm、55mm、45mm中的任一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扩散段与收缩段呈圆锥形设计且规格相同,锥角为30~6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仿生态管、圆柱形圆管以及导流片的制备原料均为不锈钢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含有所述的仿生设备的生产系统,包括水泵、过滤器、旋转管路以及成品水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仿生设备包括类似仿生态管结构的水流通道,其内部设计有导向片,水流在旋转管路流动过程中,仿生态模拟,即模拟天然环境中水流撞击岩石,发生物理撞击,多次的物理撞击实现了水分子中氢氧键的断裂,从而形成小分子团簇,避免了传统制备小分子团簇过程中利用能量、辐射等作用形成小分子团簇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发现,本专利技术所得的小分子团簇水用于泡茶时,泡茶水的口感、色泽、味道优于市面上水的泡茶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实施例2对应的仿生设备的局部结构图;图2:实施例2对应的仿生设备的局部结构图的横截面示意图;1-仿生态管;2-圆柱形管2;3-导向片;101-扩散段;102-直流段102;103-收缩段。具体实施方式参选以下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内、外”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设备本身而言,指向设备内部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左、右”的含义指的是阅读者正对附图时,阅读者的左边即为左,阅读者的右边即为右,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由仿生态管1与圆柱形管路2相连接的旋转管路组成;优选地,仿生态管1通过圆柱形管2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仿生态管1依次包括扩散段101、直流段102、收缩段103,且扩散段101、直流段102、收缩段103彼此之间一体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直流段102的直径为40~90mm;优选地,直流段102的直径选自90mm、75mm、55mm、45mm中的任一种;其中,直流段直径为90mm的仿生态管的规格记为Φ90,直流段直径为75mm的仿生态管的规格记为Φ75,直流段直径为55mm的仿生态管的规格记为Φ55,直流段直径为45mm的仿生态管的规格记为Φ4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仿生态管1的根数为380~450,旋转管路的总长为600~1500m;优选地,仿生态管1的根数为400~430,旋转管路的总长为800~1200m;更优选地,仿生态管1的根数为412,旋转管路的总长为1000m。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规格为Φ90、Φ75、Φ55、Φ45的仿生态管的数量比为1:(1~2):(1~3):(1~3);优选地,Φ90、Φ75、Φ55、Φ45的仿生态管的数量比为1:1: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一根Φ90、一根Φ75、一根Φ55以及一根Φ45的仿生态管为一组,并以组为单位重复连接,形成旋转管路;优选地,每一组中的仿生态管的连接顺序依次是规格为Φ55、Φ90、Φ45以及Φ75的仿生态管。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直径比为1:(2~4.5);优选地,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直径比为1:(2.5~4);更优选地,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直径比为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长度比为1:(0.3~1);优选地,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长度比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其特征在于,由仿生态管与圆柱形管路相连接的旋转管路组成,仿生态管的根数为380~450,旋转管路的总长为600~1500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其特征在于,由仿生态管与圆柱形管路相连接的旋转管路组成,仿生态管的根数为380~450,旋转管路的总长为600~1500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其特征在于,仿生态管的入口处设置有导向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导向片的根数为3~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导向片长度为35~60mm,宽度为5~15mm,厚度为0.5~2.5mm。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其特征在于,仿生态管依次包括扩散段、直流段、收缩段,且扩散段、直流段、收缩段彼此之间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小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可蓝矿泉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